首页|稻壳及稻壳生物炭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稻壳及稻壳生物炭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扫码查看
[目的]长期种植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会导致土壤酸化加剧,土壤结构破坏.我们比较了施用不同量稻壳和稻壳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团聚体组成的影响,以寻求实现雷竹的可持续生产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盆栽方法进行雷竹幼苗试验,供试土壤长期种植雷竹,pH为5.3.设置分别施用稻壳、稻壳生物炭10 t/hm2 (10H、10B)和30 t/hm2 (30H、30B) 处理,以不施稻壳和稻壳生物炭的处理为对照(CK).雷竹幼苗生长262天后,采集土样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采用湿筛法筛分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测定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结果]30H和30B处理均显著降低了<0.053 mm粒级团聚体含量,显著提高了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以及>0.25 mm粒级团聚体(R0.25)含量;10H和10B处理对水稳性团聚体的MWD、GMD以及R0.25含量均无显著影响.30B处理显著增加了>2 mm、0.25~2 mm、0.053~0.25 mm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其中增加幅度最大的是>2 mm粒级团聚体;10H和30H处理均显著增加了<0.053 mm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而对其它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施用30 t/hm2的稻壳和稻壳生物炭均能显著提高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且与施用稻壳相比,施用稻壳生物炭可通过增加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因此,用30 t/hm2的稻壳生物炭替代稻壳施用于雷竹林土壤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固碳潜力.
Effects of rice husk and its derived biochar on soil properties and stability of aggregates

朱玲、周蓉、沈玉叶、陈有超、唐荣贵、叶桂萍、蔡延江

展开 >

浙江农林大学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1300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杭州311300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

闽江学院地理与海洋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展开 >

雷竹 稻壳生物炭 稻壳 团聚体稳定性 土壤pH 有机碳 全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农林大学校科研发展基金浙江农林大学校科研发展基金浙江农林大学校科研发展基金

4187708842177199422772862018FR0052018FR0062020KJ003

2023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331
ISSN:1008-505X
年,卷(期):2023.29(2)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