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近40年江苏农田土壤pH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近40年江苏农田土壤pH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扫码查看
[目的]从县域尺度探究江苏农田土壤pH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农田土壤酸化的预测、阻控以及土壤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1980年)、全国测土配方施肥(2006—2012年)以及江苏省土壤农化性状普查(2018年)数据,分析不同时期江苏农田土壤pH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回归分析探究影响农田土壤pH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2018年江苏全省农田土壤pH范围为5.61~8.31,平均7.02,其中,东部沿海和北部各市农田土壤pH较高,以中性和碱性为主;南部各市农田土壤pH较低,以酸性为主.近40年,江苏农田土壤pH平均下降0.57个单位,其中1980—2006、2006—2012和2012—2018年,年均降幅分别为0.016、0.008、0.007个pH单位.1980—2006年,江苏农田土壤pH快速下降,Ⅰ级(pH>7.5)样本点占比由60.6%降至38.0%,Ⅲ级(pH 5.5~6.5)样本点占比由8.5%增加至28.2%.2006—2018年,农田土壤pH下降趋势得到有效抑制,各级样本点占比趋于稳定.农田土壤pH变化主要与土壤初始有机碳密度、作物秸秆碳还田量和化肥施用量密切相关,其中,土壤初始有机碳密度贡献近40年江苏农田土壤pH变化的48.7%,分别高于作物秸秆碳还田量和化肥施用量的26.9%和24.4%.[结论]江苏农田土壤pH总体呈现"南酸北碱"和"东部沿海高于内陆"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与土壤性质、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有关.40年间农田土壤pH的下降并非匀速,1980—2006年的快速下降是由于大量化肥的施用,而2006—2018年的缓慢下降则是由于秸秆还田量的增加.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cropland pH and the driving factors in Jiangsu over the past 40 years

毛伟、郁洁、李文西、左文刚、仇美华、张丽、范新会、陈明、王绪奎、柏彦超

展开 >

扬州市耕地质量保护站 / 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 江苏耕地质量与测土配方施肥数据中心,江苏扬州225009

江苏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江苏南京210000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127

江苏省 农田pH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化肥施用 秸秆还田

江苏现代农业(蔬菜、水稻、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现代农业(蔬菜、水稻、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现代农业(蔬菜、水稻、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JATS[2021]348JATS[2021]349JATS[2021]350

2023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331
ISSN:1008-505X
年,卷(期):2023.29(2)
  • 1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