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稻鱼共作对水稻叶绿素荧光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稻鱼共作对水稻叶绿素荧光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扫码查看
为探究稻鱼共作系统对水稻叶绿素含量(SPAD值)、荧光参数及产量的影响,设置9000 (M1)、15000(M2)和21000尾/hm2 (M3)稻田鱼放养密度,以水稻单作为对照(CK),测定水稻不同生育期叶片SPAD值、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结果 表明,与CK相比,在水稻分蘖期和成熟期,各处理叶片光合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均显著提高,且成熟期M1和M2处理的剑叶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和NPQ均显著降低;抽穗期各处理SPAD值均比CK显著提高.与CK相比,各处理结实率均显著提高,实际产量均增加,田鱼产量表现为M2>M3>M1,但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叶片SPAD值、Fv/Fo、Fv/Fm与有效穗数、结实率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qN和NPQ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综上,稻鱼共作系统提高了光能转化效率,减少了光能热耗散,改善了水稻的光合特性,有利于稳定及提高水稻产量.本试验中稻田鱼15000尾/hm2为适宜的放养密度.
Effects of Rice-Fish Co-Culture on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in Rice

王奇、李妹娟、章家恩、汤嘉欣、曾文静、周磊、杨清心、江明敏、伍嘉源、罗明珠

展开 >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510642,广东广州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510640,广东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510642,广东广州

广东省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实验室,510642,广东广州

广东省现代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10642,广东广州

农业农村部华南热带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510642,广东广州

展开 >

稻鱼共作 SPAD 叶绿素荧光参数 产量

广东省科技计划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2019B0303010072019KJ105

2021

作物杂志
中国作物学会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作物杂志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21
ISSN:1001-7283
年,卷(期):2021.(6)
  • 4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