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周易》重于《中庸》,还是《中庸》重于《周易》——论《周易》《中庸》在张载理论体系建构中的不同作用

《周易》重于《中庸》,还是《中庸》重于《周易》——论《周易》《中庸》在张载理论体系建构中的不同作用

扫码查看
学界对儒家经典在张载理论体系建构中的作用,有"最重《周易》说""《周易》《中庸》并重说""最重'四书'说"和"最重《中庸》说"等不同说法.解决争议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周易》《中庸》在张载理论体系中的定位.本文具体分为三个问题展开:第一,"太虚"与"气"是否是一致的?第二,"性与天道"之论证是否主要是围绕"四书"(尤其是《中庸》)展开的?第三,《中庸》是否是提出"天人合一"的主要文献依据?本文认为,既然张载的"太虚"就是"天",而"阴阳气也,而谓之天",那么其必然的结论就是:"太虚"就是"气".张载认为"先识易"不仅是"心性"之学的建构起点,还是其理论依据."因明致诚……故天人合一"之因果必然性,似乎表明了《中庸》是"天人合一"之说的文献基础.但张载所说的"诚明"与《中庸》原意及郑玄、孔颖达的解释皆有重大的不同.张载所说的"明"不是"明德",而是《周易》之"穷理尽性".总之,《周易》与《中庸》等经典虽在张载理论体系的建构中皆扮演着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但相对来说,《周易》才是主角.

张培高

展开 >

四川大学哲学系

太虚即气 性《周易》 《中庸》 一天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23BZX022

2024

哲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哲学动态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224
ISSN:1002-8862
年,卷(期):2024.(3)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