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因循环论证和人本主义问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尤其是笔记本Ⅰ遭遇了诸多非议和责难,严重遮蔽了其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理论价值.循环论证问题的症结在于未能正确地确证异化劳动理论的逻辑起点,同时混淆了马克思讨论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之间关系的纵向历史序列和横向现实序列两个不同视角,致使超越国民经济学的理论功绩被误解为自相矛盾的"循环论证".对笔记本Ⅰ作出人本主义定性的症结则在于,仅仅停留在对"类""类存在物"等费尔巴哈话语的外围观察,以致未能认识到异化劳动理论在思想内涵上已经超越了费尔巴哈的抽象人本主义,体现出新的政治立场和理论任务、新的逻辑起点和论证逻辑、新的逻辑结论和思想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