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非信、偏见与见证的正义
非信、偏见与见证的正义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弗里克提出了见证不正义的概念,指听者因为偏见的影响而对说者的话语进行了过低的可信度判断.为了纠正见证不正义,弗里克的解决方案是听者拥有一种有美德的见证知觉,以实现听者对说者话语在消除了偏见影响后的准确判断,从而实现见证正义.弗里克的见证正义理论有两个重要缺陷.其一,即便听者对说者见证进行了恰当准确的判断,说者仍然会受到听者在态度与情感上的歧视对待.借助"非信"概念,可以说明信念与态度、判断与情感的错配在社会交流中是常见的,而见证正义的实现需要听者对说者拥有同情心等道德情感,由情感激发说者对听者公正对待的态度.其二,弗里克忽视了长期的见证偏见对说者的伤害和影响,对说者见证可信度的正确判断与对说者本人可信任性的公允判断是不同的.见证正义的实现需要把同情与仁爱等道德情感内置于可信度判断的逻辑中.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李剑
展开 >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关键词:
见证不正义
非信
偏见
逆向的意志薄弱
可信度判断
见证正义
出版年:
2024
哲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哲学动态
CSTPCD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224
ISSN:
1002-8862
年,卷(期):
202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