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腹主动脉瘤病人血清线粒体衍生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腹主动脉瘤病人血清线粒体衍生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扫码查看
目的:探讨血清线粒体衍生肽(MDP)在腹主动脉瘤治疗前后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 2017 年 6 月—2020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88例经腹主动脉 CT血管造影明确诊断为腹主动脉瘤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肿瘤最大直径≥5cm采取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治疗的 59例病人作为腔内修复组,肿瘤最大直径<5cm予以动态观察的 29例病人作为动态观察组。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 3、6、12个月采集病人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MDP水平,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MDP水平,并分析血清 MDP水平与瘤体最大直径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病人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瘤颈长度、瘤颈直径、瘤腔内血栓、瘤体扭曲成角、D-二聚体水平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腔内修复组病人瘤体最大直径、累及髂总动脉情况、初始血清 MDP水平明显高于动态观察组病人(P<0。05)。治疗后 3、6、12个月各时间点腔内修复组病人瘤体最大直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而动态观察组在 3、6、12个月各时间点瘤体最大直径有逐渐增大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12个月各时间点腔内修复组病人血清 MDP水平逐渐升高(P<0。05),而动态观察组病人 3 个月后血清 MDP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但治疗 6、12个月后血清 MDP水平较治疗前和治疗 3个月后明显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 MDP水平与肿瘤最大直径呈负相关(r =-0。436,P<0。05)。腔内修复组病人术前血清 MDP水平降低与病人性别、瘤体最大直径有关(P<0。05),而与病人年龄、高血压、累及髂总动脉、瘤腔内血栓、瘤体成角无关(P>0。05)。结论:血清 MDP水平与腹主动脉瘤病人瘤体最大直径呈负相关,其水平随瘤体最大直径的缩小而升高,术前 MDP水平降低与病人性别和瘤体直径有关,可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前瘤体直径评估提供指导依据,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李飞飞、侯欣、欧敬民、杨祖尉、施丽娟

展开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 上海 202150

腹主动脉瘤 线粒体衍生肽 瘤体直径 腔内修复术

2024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CSTPCD
影响因子:1.463
ISSN:1672-1349
年,卷(期):2024.22(4)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