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月刊

1672-1349

zxyjhxnxgbzz@vip.163.com

0351-4639124

030001

太原解放南路85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是2003年1月创刊的,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院士任总编,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医学期刊,编委人数41 ,其中博导18 人,硕导 14 人,心血管有 22 人,神经科有 11 人,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德尔菲法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气滞血瘀证量表制定

    郜梦杰温伟张洋芳闫宇新...
    4417-4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制定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有关气滞证与血瘀证的中医证素诊断量表。方法:基于德尔菲法,收集整理既往相关文献及CMVD临床病例,提取中医证候数据,去除低频次条目后,形成了包含98个证候的条目池,并制定专家问卷量表,收集专家意见。结果:经过两轮专家意见收集,最终入选了21个证候,其中有3个典型证候:胸闷、胸痛及心悸;8个与气滞证密切相关的证候:气行觉舒、善太息、胁肋胀痛、发病与情志相关、急躁易怒、抑郁、焦虑、脉弦;10个与血瘀证相关的证候:心胸刺痛、背痛彻心、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下络脉迂曲、舌底络脉青紫、舌体有瘀斑瘀点、舌淡暗或淡紫、舌紫暗、脉涩。结论:CMVD气滞证与血瘀证包含了21个条目,为CMVD中医规范化诊疗提供了依据。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气滞血瘀证德尔菲法量表制定

    基于数据挖掘的名医名家辨证论治血脂异常规律研究

    胡岚清刘龙涛
    4423-4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梳理名医名家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经验,建立血脂异常数据库并进行挖掘,探求名医名家治疗血脂异常的辨证特色及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4年2月收录的名医名家治疗血脂异常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进行证型、治法、中药频次、性味归经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数据挖掘结果显示,血脂异常以痰瘀互结证、肝郁脾虚证、痰湿中阻证、脾虚痰湿证、肝肾亏虚证多见;病位主要在脾、肝、肾;病性以痰、血瘀、气虚为多;治疗以祛痰化瘀法、补脾益气法为主。名医名家治疗血脂异常共涉及用药230味,使用频率≥20%的药物共12味,依次为泽泻、山楂、茯苓、白术、丹参、陈皮、决明子、郁金、川芎、荷叶、黄芪、柴胡。以活血化瘀药、利水消肿药和补气药使用最多;药性以温性居多;药味以甘、苦、辛居多;关联规则显示了6个高频中药组合:山楂-泽泻、茯苓-泽泻、白术-茯苓、白术-泽泻、决明子-泽泻、丹参-泽泻。结论:名医名家认为血脂异常病机总属虚实夹杂,以脾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在治疗时以"祛痰化瘀、补脾益气"为核心,补泻兼施,标本同治。

    血脂异常中医名医名家数据挖掘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冠心病血瘀证可视化分析

    匡慧芳刘建和廉坤钟声...
    4430-4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可视化国内近30年中医药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为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1992年1月1日—2023年2月15日有关中医药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研究文献,采用NoteExpress、Excel和CiteSpace对发文量、研究学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4339篇文献,王阶发文量最高(23篇);发文最多机构为山东中医药大学(215篇);关键词聚类中"气虚血瘀""气滞血瘀""临床研究"等为高频关键词;突现关键词中"生活质量""心功能"等关键词突现延续至今。结论:本领域研究热点集中在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血府逐瘀汤、血液流变学、心功能、生活质量和双心医学模式等方面。

    冠心病血瘀证中医药治疗CiteSpace可视化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分析芎归饮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

    李天舒杨洁杨传华
    4438-4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并分析芎归饮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生物过程及分子基础。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检索当归、川芎两种药物的有效组分和对应靶标,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建立芎归饮"中药组成-有效成分-靶基因"关系图并进行分析,得到核心蛋白及靶点。利用数据库查找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疾病基因靶标,并借助韦恩图工具统计出药物干预疾病的靶点数量。使用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关系网络图并选择出核心蛋白,将靶标信息上传DAVID数据库完成生物功能分析和途径富集分析,以系统分析其治疗作用发挥路径。结果:整理得到芎归饮活性组分6个,对应基因靶标62个;疾病靶基因1123个,药物与疾病共有靶基因37个;主要通过雌二醇调节、药物调节、蛋白质同源二聚化活性、细胞凋亡、心肌细胞肾上腺素能信号转导等起到对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芎归饮的有效成分与核心蛋白之间存在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验证了芎归饮中药物的多个组分可经过雌二醇调节等生物途径作用于SLC6A2、PLAU等靶基因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起到治疗效果。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芎归饮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探究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证治规律

    彭俊才包宇胡玉波彭喜涛...
    4446-4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组方思路及配伍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关于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研究,收集并提取其中的中药复方组成数据,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TCMICS V3。0)软件对中药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并总结出核心处方。结果:共纳入205首处方,包括中医证型10种,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依次为:肝肾阴虚证、肝肾阴虚兼血瘀证、肾气亏虚兼血瘀证;涉及中药155味,功效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多归肝、肾经;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单味药使用频次最高的为牛膝,其次为黄芪、丹参、山茱萸、泽泻、茯苓、山药等;常用药对依次为:"山茱萸-泽泻""黄芪-丹参""泽泻-牡丹皮""泽泻-山药""山药-牡丹皮";关联规则显示以山药、山茱萸、熟地黄、茯苓、牡丹皮、泽泻、黄芪、丹参、天麻、杜仲、牛膝为药物组成的六味地黄丸化裁方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基本方;聚类分析发现5类核心药物组合,分别具有滋阴补肾、平肝息风活血、补气活血、温阳活血、燥湿化痰息风之功效,可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肝肾阴虚、肝肾阴虚兼血瘀、肾气亏虚兼血瘀、肾阳亏虚兼血瘀、脾虚生痰夹风的病因病机分而治之。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多属本虚标实证,肝肾阴虚为基本病机,病久可因虚致实,出现血瘀,痰浊,阴虚及阳之证。补肾、平肝、活血为基本治法,随证加减。

    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医药数据挖掘组方规律

    中医药防治心力衰竭的临床试验注册现状和报告质量评价

    郭丽君高风王亦菲张宏伟...
    4454-4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中医药防治心力衰竭的临床试验注册现状并进行报告质量评价,探讨中医药防治心力衰竭相关研究的特征及不足,为后续中医药防治心力衰竭的临床试验设计提供借鉴。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和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收录的自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的中医药防治心力衰竭相关临床试验,采用Excel软件收集临床试验的数据,并应用世界卫生组织试验注册数据集评价临床试验的注册质量。结果:共纳入中医药防治心力衰竭相关临床试验128项,涉及17个省级行政区,60所研究机构。其中,注册临床试验地域分布前4位分别为北京、上海、广东和天津;经费来源排名前3位依次为地方财政、医院资助、国家财政;研究类型以干预性研究为主;经统计有111项随机平行对照研究,50。78%的研究应用了盲法,多为单中心研究(64。06%),样本量集中在61~199例;干预措施多为自拟方和中成药。此外,两个中心注册试验总报告完成度为77。42%。结论:目前中医药防治心力衰竭临床试验总体趋势较好,但存在地域及经费分配分布不均衡、试验设计规范性欠佳等相关问题,今后在临床试验设计和注册规范化方面尚待提高。

    心力衰竭中医药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报告质量

    基于T1、T2级中医药科技期刊近5年心血管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刘伟林泉范宗静崔杰...
    4461-4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T1、T2级中医药科技期刊探索中医药在心血管领域近5年的研究情况及趋势,对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共现及可视化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2018年1月—2023年6月心血管的相关文献,将纳入文献导入CiteSpace,分析发文量情况,对作者和机构进行共现分析,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和突现分析。结果:近5年《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发表心血管文献最多。大量作者分布在北京且合作紧密,各地区研究机构较分散,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是主要的科研力量。热点关键词形成了8个聚类,2021年后基础研究关键词突现。结论:医学研究者在心血管病的中医药防治方面开展了许多研究,取得的许多重要成果发表在中文中医药科技期刊上,研究者及团队之间仍需加强合作,把握方向,进一步研究以获得更多有效对策。

    心血管中医药可视化分析文献计量

    调控心脏Sema3a和NGF平衡表达对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塑及心律失常的影响

    王海雄李军林亚如李娜...
    4468-4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小鼠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再生和重塑,人为调控相关因子以期减少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病理性重塑所引发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方法:利用CRISPR/Cas9和基因敲入技术建立3种小鼠品系模型,与野生型C57BL/6J心肌梗死小鼠比较,在此基础上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心肌梗死,人为调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神经生长因子(NGF)和信号素3A(Sema3a)的动态平衡表达,并利用心电遥测、心脏超声、交感神经分布形态、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等方法监测小鼠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缩短分数(FS)、射血分数(EF)等指标。结果:与野生型假手术组相比,野生型心肌梗死组小鼠的SBP、DBP、平均动脉压(MBP)降低,LVEDD、LVESD升高(P<0。05),心脏/体质量比(HW/BW)增加(P<0。05)。与NGF-Sema3a小鼠假手术组相比,NGF-Sema3a心肌梗死组小鼠的SBP、DBP、MBP降低,LVESD升高(P<0。05);与野生型心肌梗死小鼠相比,NGF-Sema3a心肌梗死小鼠LVEDD、LVESD降低(P<0。001),FS、EF升高(P<0。05)。与野生型心肌梗死组相比,NGF-Sema3a心肌梗死组小鼠HW/BW降低(P<0。05),梗死区较小,炎症反应较轻,细胞轮廓较清楚。结论:通过调控心肌细胞中NGF和Sema3a的动态平衡表达可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心肌炎症和纤维化,降低死亡率,改善心功能。

    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信号素3A神经生长因子实验研究

    藤黄酸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研究

    李明芳王丽珍何成相刘超权...
    4477-4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藤黄酸(G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GA组和GA+PI3K抑制剂LY294002组(GLY组),Sham组仅穿线不结扎,其余组构建MIRI模型,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并检测MIR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8、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心肌组织中Bax、Bcl-2、cleaved-capase 3、PI3K、磷酸化PI3K(p-PI3K)、AKT、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GA组心肌纤维疏松排列,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心肌损伤减轻;与Model组比较,GA组大鼠细胞凋亡率、Bax、cleaved-capase 3、cTnI、LDH、CK-MB、IL-1β、IL-18、IL-6、TNF-α明显降低(P<0。05),Bcl-2、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GA组比较,GLY组大鼠细胞凋亡率、Bax、cleaved-capase 3、cTnI、LDH、CK-MB、IL-1β、IL-18、IL-6、TNF-α明显增加(P<0。05),Bcl-2、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GA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大鼠MIRI,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藤黄酸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实验研究

    高血压中医证素的研究进展

    胡银花孙龙飞安冬青谢晓柳...
    4483-4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当今社会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中医药作为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手段,其精华在于辨证论治,而证素是辨证的核心。现通过回顾既往文献,综述近年来关于高血压证候要素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中医证素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