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人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人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

扫码查看
目的: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病人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预后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性别亚组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性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医师诊治CVST和优化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电子信息化病历系统及数据中心收集 2018年 1月 1日—2022年 2月 18日初次诊断为 CVST的 11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等,结合相关文献对观察指标进行探讨。结果:共纳入 CVST病人 115例,女 64例,男 51 例,年龄 36(26,48)岁。剔除 7例为孕产期女性后,体质指数(BMI)≥24 kg/m2 的男性 21 例,女性 33 例,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28 kg/m2 的男性 1例、女性 9例,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自觉有症状至入院的中位时间为 9 d(7 h,30 d),62。61%(72/115)的病人为亚急性起病(48h至 30 d),66。09%(76/115)的病人首诊就诊于神经内科。72 例(62。61%)病人以头痛为首发症状。女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分者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PLT)女性高于男性,同型半胱氨酸(Hcy)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在 180~330 mmH2O的女性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变性质和部位中,脑实质损伤、缺血病灶、多个脑叶受累女性多于男性,多个窦受累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血小板增多、贫血病人多于男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人少于男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脑出血是 CVST病人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VST好发于青年女性。临床症状以头痛最常见。女性入院时病情更重,存在更多脑实质受损。多数病人可以确定至少 1 个危险因素,肥胖可能增加 CVST风险。积极抗凝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的短期预后,意识障碍和脑出血是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

高泽、张金

展开 >

山西医科大学 太原 030001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太原 030001

颅内静脉窦血栓 危险因素 临床特征 预后

2024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CSTPCD
影响因子:1.463
ISSN:1672-1349
年,卷(期):2024.22(4)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