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PCI术后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PCI术后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扫码查看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病人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1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收治的102例冠心病PCI术后伴焦虑、抑郁的气滞血瘀型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假针刺组、空白对照组,各34例。3组PCI术前后均采用基础西药治疗,针刺组PCI术后采用针灸治疗,假针刺组PCI术后采用假针刺,治疗疗程:针刺或假针刺从PCI术后第1天开始,连续治疗7 d,第2周至第4周每周1次,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比较3组治中医证候积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心率以及炎性因子。结果:3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3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针刺组最大,假针刺组次之,空白对照组最小,针刺组与假针刺组、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1。25%,假针刺组总有效率为65。63%,空白对照组总有效率达17。65%,针刺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假针刺组、空白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3组治疗后SAQ评分以及治疗前后SAQ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组心率下降(P<0。05)。3组炎性因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指标:3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无异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结论:针刺可明显降低气滞血瘀证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焦虑、抑郁状态的中医证候积分、SAS评分、SDS评分、术后1个月心率,提高SAQ评分,从而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表明针刺改善介入术后病人焦虑、抑郁状态与心率变化有关,并且治疗过程中无重大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安全性较好。

韦伟帼、王立芳、伍锋、樊民

展开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 200437

柳州市中医医院 广西柳州 545001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

冠心病 气滞血瘀证 焦虑 抑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针灸

2024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CSTPCD
影响因子:1.463
ISSN:1672-1349
年,卷(期):202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