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炒制温度和时间对蒺藜中4个薯蓣皂苷类成分的影响

不同炒制温度和时间对蒺藜中4个薯蓣皂苷类成分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Stir-Fry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on the Contents of Four Dioscin Components of Tribuli Fructus

扫码查看
目的:建立UHPLC-MS/MS法同时测定蒺藜及炒蒺藜中薯蓣皂苷元、薯蓣皂苷、伪原薯蓣皂苷和原薯蓣皂苷的含量,并研究其在炒制过程中随炒制温度(160、180、200、220℃)和时间(5、10、15、20、25 min)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alo® C18(100 mmx2.1 mm,2.7 μm)色谱柱;以0.1%甲酸溶液-含0.1%甲酸的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3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正离子扫描.结果:所测4个成分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08%~98.15%,RSD为2.57%~3.86%.炒制前后4个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随炒制温度升高和炒制时间延长,薯蓣皂苷元含量从无到有且逐渐升高,薯蓣皂苷和原薯蓣皂苷含量逐渐下降.160℃时,随炒制时间延长,伪原薯蓣皂苷含量持续上升,180、200、220℃时,其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结论:该研究建立的UHPLC-MS/MS法适用于薯蓣皂苷元、薯蓣皂苷、伪原薯蓣皂苷和原薯蓣皂苷的同时测定,梳理出这4个成分在蒺藜炒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可为进一步揭示蒺藜的炮制原理提供参考.

刘坤琳、王丽丽、王帅、韩冰、吕西雨、史磊、张超

展开 >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济南250355

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103

蒺藜 皂苷 UHPLC-MS/MS 炒制 含量测定

国家中医药局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药苑育研"优秀研究生创新基金(第二批)

国中医药人教函[2019]128号2019GSF1081712019-0028816032982021-3-15

2022

中药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中药材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913
ISSN:1001-4454
年,卷(期):2022.45(1)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