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药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药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中药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元四辉

月刊

1001-4454

81888465@163.com

020-87665465,87624708,81889570

510080

广州市中山二路24号中粤大厦10楼

中药材/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家级中药科技学术刊物。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主办。主要报道中药材的种(养)技术(GAP),资源开发和利用,药材的加工炮制与养护,鉴别,成分,药理,临床,制剂,用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专论、考证、综述、药膳、经验、动态与信息等栏目。内容丰富,信息面广。创刊二十多年来,质量不断提高,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荣获全国医药信息成果奖,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1999年中国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中药材》杂志排第81名(统计刊源为1372种)。《中药材》杂志发行全国医药卫生行业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国外发行日本、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发行量较大的科技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球银杏叶开发相关发明专利研究分析

    金鑫付尧王寿珍
    269-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梳理全球银杏叶相关发明专利数据,挖掘专利信息,为其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incoPat数据库对全球范围内银杏叶相关发明专利进行计量学统计,并从专利数量趋势、国际布局、国内布局、应用领域、专利价值及技术市场等方面展开分析。结果与结论:银杏叶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整体较为活跃,申请量呈增长态势;全球专利主要分布在中韩日等国家,其中中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全球技术研发方向从传统的中医药、食品类,扩展到农业肥料、生物化学、日化品等广泛领域,热点主题仍以中医药和食品为主;我国银杏叶专利市场化有较大空间,应持续推进深度合作,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健康发展。

    银杏叶专利分析专利布局技术主题

    太子参新品种'贵参1号'生产适应性分析

    欧小宏袁青松江维克廖明武...
    274-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太子参新品种的生产适应性,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小区试验结合区域生产试验,在贵州省选取9个试验点对3个太子参品种的生长、抗病性、产量、品质进行考察。结果:与'施太1号'和农家种相比,'贵参1号'在株高、叶片大小、花朵数等地上部分农艺性状上有明显优势;病毒病病株率和病叶率显著降低,仅为2。53%和9。09%;药材平均亩产达到389 kg,多个试验点较农家种平均增产120%左右;药材形状近纺锤形,单个药材重量显著高于农家种,一、二等药材比例较'施太1号'和农家种均显著增加,统货比例显著降低。药材质量均符合规定,水溶性浸出物含量45%、灰分2。6%均显著低于'施太1号';水分8。9%、环肽B含量0。0127%、多糖含量27%,均与'施太1号'及农家种无显著差异。结论:综合考虑生长、抗病性、产量和品质,太子参新品种'贵参1号'在贵州省东部到西部均有较强的适应性,建议作为优良品种在贵州省推广种植。

    太子参新品种适应性品质

    基于表型性状及SSR标记的天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彩云张翔宇成忠均武新玲...
    281-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天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杂交、自交天麻种质资源间的差异。方法:以26个天麻种质资源为材料,基于形态学标记对各种质的株高、蒴果数、花序长度、蒴果长度、蒴果宽度、块茎长度、块茎宽度、单重、有效成分含量等表型性状进行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合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并构建SSR指纹图谱。结果:天麻表型性状中,各性状的变幅不同,变幅较大的为蒴果重、单重、块茎长、鲜品产量、干品产量、天麻素含量、对羟基苯甲醇含量;变幅较小的为蒴果宽、茎秆粗、肚脐眼直径、横纹环数、折干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部分性状间相关性显著;表型性状聚类结果显示,在阈值为11。32时,将天麻资源分为2大类群。从合成的7对引物中筛选出3对SSR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获得较清晰的SSR指纹图谱。UPGMA聚类可明显区分天麻自交系及杂交系,与表型聚类分析结果较为一致。结论:利用形态学标记及SSR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区分天麻杂交组合及自交组合。

    天麻形态学简单重复序列标记种质资源多样性

    寄主植物丹参对檀香幼苗生长的影响

    李世新郑玲玲陈思羽蓝子欣...
    290-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丹参作为寄主植物对檀香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设置檀香空白对照组(TXCK)、檀香+假蒿寄生组(TXJH)、檀香+丹参寄生组(TXDS)3个不同处理组,测定檀香幼苗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生化组分和土壤营养成分等指标。结果:TXDS组的株高、根长、吸器直径均显著高于TXJH组(P<0。05),是TXJH组的1。32~1。82倍。TXDS组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均显著高于TXJH组(P<0。05),为TXJH组的1。41~1。49倍。TX-DS组地上部分SOD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但与TXJH组无显著差异;TXDS组地下部分SOD、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TXCK、TXJH组(P<0。05);TXCK组地下部分蛋白含量显著高于TXDS组(P<0。05)。TXCK组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TXDS组(P<0。05),是TXDS组的1。44~1。73倍,但与TXJH组无显著差异,TXCK组全钾含量为1。94%,显著高于TXJH组(P<0。05),是TXJH组的1。60倍,但与TXDS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寄主植物丹参能更好地促进檀香的生长,提高其光合作用,增加营养物质含量,促进对土壤营养成分的吸收,是檀香幼苗期的优良寄主植物,为栽培檀香寄主植物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檀香丹参假蒿寄生关系

    18个野生云芝种质资源及药材品质评价

    王娇夏志兰李戎陈小红...
    295-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18株野生云芝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药材品质,为筛选可供人工培育的高产优质云芝药材菌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测定18株云芝菌丝、子实体农艺性状及子实体多糖、浸出物、麦角甾醇含量和重金属含量,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菌株YUN5、HN04、JL3、NX17首茬子实体生物产量较高;菌株YUN4、YUN5、DB5、NX4子实体多糖含量均超过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3。2%;14个菌株子实体浸出物含量均超过药典标准规定的18%,YUN1、HN02、NX6、NX18未达药典标准。子实体中麦角甾醇含量最高菌株为NX4,达到0。58 mg/g;菌株YUN5、HN01、DB4、JL2、NX4子实体中Cr、Cu、As、Cd、Pb含量均未超过标准规定的限量值。结论:菌株NX4、DB5、YUN5在加权评分及主成分分析评价中排名前列且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云芝外观、多糖含量和浸出物含量要求,可作为优质云芝种质资源,同时也可作为云芝药材品质优良菌种;加权评分排名靠前的YUN2、YUN4以及主成分分析排名靠前的NX17子实体外观不符合药典要求,但菌株YUN4的多糖含量、菌株YUN2的浸出物和麦角甾醇含量、菌株NX17的麦角甾醇含量和单袋首茬产量上相对于其他菌株具有优势,可分别考虑作为有效成分提取的菌种资源。

    云芝农艺性状种质资源药材品质

    葛根纳米银的制备及对多花黄精种子萌发影响的初步研究

    高大响席刚俊史俊杨鹤同...
    303-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葛根淀粉和硝酸银为反应原料,制备葛根纳米银材料,考察其特征及对多花黄精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通过微波加热合成纳米银水溶胶,并采用UV-Vis、TEM、FTIR、XRD和EDS对性能进行表征,在MS培养基中添加纳米银,研究不同浓度纳米银对多花黄精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采用100 mL小烧杯(葛根淀粉液50 mL)的单因子优化实验表明,适宜的条件为:AgNO3浓度4。0 g/L、APG溶液0。4 mL、NaCl浓度0。04 g/L、pH值13、微波加热40 s。根据单因子优化条件,采用1 L大烧杯(葛根淀粉液500 mL)放大制备试验,得到的纳米银水溶胶在396。7 nm处出现特征吸收峰,纳米银颗粒为类球形,结晶度较高,含有C、O和Ag元素。在MS+6-BA 0。2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5 mg/L的纳米银,选择沙藏50 d、GA3 100 mg/L处理24 h的多花黄精种子接种在上述培养基中,与未添加纳米银的对照相比,种子开始萌发时间大大缩短,萌发率显著提高,达79。6%,根茎芽浓绿,根系发达。结论:以葛根淀粉和硝酸银为原料成功制备了类球形、粒径小、结晶度高的纳米银材料;在培养基中加入该纳米银5 mg/L时,能促进多花黄精种子的萌发。

    葛根淀粉纳米银多花黄精

    广西南丹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多样性研究

    徐传贵韦贵元党桂兰黄云峰...
    308-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系统地掌握南丹县中药资源分布特点及利用现状,为当地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野外实地调查、走访栽培基地及相关的管理部门等方式,对南丹县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普查,并对药用植物资源的组成类型、生活型、入药部位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南丹县共有药用维管束植物1 222种,隶属174科691属;优势科为豆科、菊科、大戟科、蔷薇科、茜草科、百合科;生活型多以草本、灌木或小乔木为主;入药部位种类最多的为全草类,其次为根及根茎类。南丹县重点调查的植物药材67种,涉及基原植物63种。南丹县药用植物资源中有6种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物种有12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评估为濒危(EN)、近危(NT)、易危(VU)的物种有4种。结论:南丹县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特征明显,但存在过度采挖和生境破坏等问题,且当地中药材种植尚未形成规模化和规范化,建议合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制定有效措施,促进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南丹县药用植物中药资源普查

    济南市长清区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与分析

    李紫琴张童童杨敏孙琳可...
    313-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掌握济南市长清区野生及栽培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和分布特征,为该区域中药资源的保护和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本底数据以及建议。方法:以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采用样方和样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地调查,对现有药用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和建档。结果:长清区野生药用植物共有106科283属421种,其中被子植物占比93。82%。入药部位以全草类药材居多,占比42。99%。重点及特色品种共计106种,侧柏、黄花蒿、马兜铃、桑、酸枣等药材资源的蕴藏量较大。另发现3种山东新分布物种。调查栽培药材共计22种,以蒲公英、丹参、甘菊的种植面积最大。结论:该研究基本摸清了长清区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及利用现状,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长清区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长清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分析

    青海省獐牙菜属植物适宜区预测及主导环境因子分析

    杨春霞龙主多杰
    319-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不同气候变化条件下青海省獐牙菜属植物的潜在地理分布特点,掌握影响其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方法:通过ArcGIS和MaxEnt模型,利用121个獐牙菜属植物地理位点以及19个气候变量,模拟分析影响獐牙菜属植物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预测2050s、2070s的RCP 2。6、RCP 8。5两种气候情景下獐牙菜属植物的分布格局。结果:训练集与测试集AUC值均为0。899,模型推算当前潜在分布区的可信度良好。獐牙菜属植物主要分布在青海省的东部及东南部地区,包括海东、玉树等地。与当前气候相比,獐牙菜属植物在青海省的分布面积在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均有所增加,且分布区域逐渐向西偏移。影响青海省獐牙菜属植物分布的主要气候变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年降水量、最冷季度平均温度、降水量季节性变化、等温性、最干季度降水量、最冷月份最低温度、最暖季度降水量。结论:獐牙菜属植物具有扩大地理分布范围的潜力,降水量和平均温度是限制獐牙菜属植物分布的关键因素,该结果可以为獐牙菜属植物的资源保护及引种驯化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獐牙菜属植物MaxEnt模型潜在分布区气候因子

    基于MLPA结合熔解曲线法鉴别山药及其常见混伪品

    李小芳王文斌莫静程华春...
    324-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MLPA技术结合熔解曲线法建立一种能鉴别山药及其常见混伪品的新方法。方法:以山药、参薯、木薯、番薯为研究对象,针对四个物种的matK序列分别设计MLPA特异性探针,通过DNA变性、杂交、连接、扩增及熔解反应等步骤,建立MLPA-熔解曲线鉴别体系,利用各样品熔解曲线中特异性峰(Tm值)的差异实现不同物种的鉴定。结果:27份样品中,山药Tm值为78。3 ℃,参薯Tm值为79。9℃,木薯Tm值为81。2℃,番薯Tm值为82。9℃,且相互之间没有交叉干扰。该法对山药、参薯、木薯、番薯各自单独的最低检测限为0。1 ng/μL;对相互混淆掺伪的最低有效检出率为5%。27份样品的检测结果均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MLPA技术结合熔解曲线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潜力。

    山药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熔解曲线matK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