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基原、栽培模式、栽培基质对桑黄药材主要成分含量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不同基原、栽培模式、栽培基质对桑黄药材主要成分含量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扫码查看
目的:对不同基原、栽培模式、栽培基质的8种桑黄药材的多糖、总酚、总黄酮含量和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比较.方法:以桑树桑黄、杨树桑黄和粗毛纤孔菌的段木和代料品种为研究对象,参考中国药典采用硫酸-蒽酮、福林-酚和亚硝酸-硝酸铝法对多糖、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采用CCK8法检测8种桑黄提取物对5种人源肿瘤细胞活力.结果:不同基原、栽培模式、栽培基质的桑黄药材中主要成分含量和体外抑制肿瘤细胞活性存在差异;多糖含量在粗毛纤孔菌和桑树桑黄中含量较高;总酚含量在安徽段木杨树桑黄及湖北和安徽的代料杨树桑黄中含量较高;总黄酮含量安徽代料杨树桑黄最高,湖北代料杨树桑黄和桑树桑黄含量次之.体外抗肿瘤活性显示,多糖含量较高的粗毛纤孔菌和桑树桑黄活性较差;多糖含量较低、总黄酮与总酚含量较高的安徽代料杨树桑黄活性最强.结论:桑黄主要成分含量和活性受到品种、栽培模式和代料栽培基质的影响,桑黄产生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物质基础主要是黄酮和总酚,多糖含量高会影响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为不同基原桑黄药材质量评价、开发应用及人工栽培方式的选择和代料基质的优化提供参考.

侯玉浩、马军成、李宁

展开 >

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230032

桑树桑黄 杨树桑黄 粗毛纤孔菌 段木栽培 代料栽培 含量测定 体外抗肿瘤评价

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面上攻关项目

202004a07020035

2022

中药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中药材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913
ISSN:1001-4454
年,卷(期):2022.45(3)
  • 7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