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西藏生态移民安置村人类活动强度变化

西藏生态移民安置村人类活动强度变化

扫码查看
针对生态移民如何影响安置地人类活动强度和生态承载能力的问题,结合生态足迹和人类占用的净初级生产力(Human Appropriation of Net Primary Production,HANPP)两种方法,分析生态移民安置对西藏拉萨河流域典型半农半牧村—白朗村人类活动强度变化的影响,为西藏生态移民搬迁和安置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表明:①2010-2019年,白朗村人均生态足迹由2.79 hm2降至1.80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4.44 hm2降至2.47 hm2,生态足迹指数从移民迁入前的51.72%降为27.25%,白朗村生态系统由强可持续变为弱可持续;HANPP绝对量由20.17 g C/m2增长为34.01 g C/m2,HANPP占潜在净初级生产力的比率在10.09%至12.0%之间,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HANPPuc不断上升并超过人类活动收获导致的HANPPharv,半农半牧型产业偏向农业方向发展.②占村域面积11.46%的洪积平原地区,承担着2019年移民安置后72.96%的HANPP,新开垦耕地和人工草地减轻了山体草地放牧压力,使得村域人类活动强度更加集中,利于实现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与调节服务的协同提升.③两种方法结果均表明移民安置明显增强了白朗村人类活动强度,其中生态足迹方法在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方面更直观,而人类占用的净初级生产力方法在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分析方面更具优势,二种方法具有互补性.后续移民安置区应根据当地生态承载力分配移民安置数量,并通过不同地形及植被类型之间供给服务和调节服务的合理分配,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协同提升.
Change of human activity intensity in ecological resettlement villages of Tibet

李振男、潘影、武俊喜、张燕杰、赵忠旭、余成群

展开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大理671003

生态足迹 生态移民安置 人类占用的净初级生产力 人类活动强度 可持续发展 西藏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6YFC050200431971560

2021

资源科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资源科学

CSTPCD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408
ISSN:1007-7588
年,卷(期):2021.43(11)
  • 2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