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文化遗产地潜在分布区域识别——以传统枣类种质资源为例

农业文化遗产地潜在分布区域识别——以传统枣类种质资源为例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areas of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Take the traditional jujube germplasm resources as an example

扫码查看
[目的]自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与发展项目以来,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也一直存在农业文化遗产本底资源不清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索用模型方法识别农业文化遗产地潜在分布区域,为进一步明确农业文化遗产的本底资源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从传统种质资源的角度出发,将最大熵模型用于识别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潜在区域.以中国传统枣类种质资源为例,给出了第一张中国传统枣类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潜在区域图.[结果]以传统枣类为栽培核心的农业文化遗产潜在区域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5个省份是高潜力分布区和中潜力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其中河北省高潜力区面积居全国首位.通过概率密度函数耦合适宜区面积,得到临猗县、盐湖区、献县等20个高潜力分布区是下一步发掘和保护工作的重点.[结论]本文证实了以核心种质资源分布为抓手,可以从理论上识别农业文化遗产的潜在分布区域.同时,本文方法具有推广性,可以为实地调研节省大量人力与物力,有助于从国家层面把握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本底资源,为其进一步发掘、保护和传承利用奠定基础.

白云霄、封雨晴、刘某承

展开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农业文化遗产 潜在分布区域识别 最大熵模型 种质资源 中国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项目

BAICO9-2023

2023

资源科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资源科学

CSTPCD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408
ISSN:1007-7588
年,卷(期):2023.45(2)
  • 2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