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生态文明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及其空间收敛特征

中国生态文明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及其空间收敛特征

扫码查看
[目的]旨在明晰区域间生态文明发展的空间关系,为推动区域生态文明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定量测度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基于修正引力模型的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中国生态文明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空间收敛性。[结果]①整体网络结构特征显示,中国生态文明发展空间关联的网络通达性及其溢出效应呈现多重叠加态势,省际间关联度提升,网络稳定性提高,呈现出"核心-边缘"圈层式复杂网络结构形态。②个体网络结构特征显示,江苏、山东和河南等省份在网络中处于核心主导地位,并发挥"中枢"和"桥梁"的作用。③内部交互特征显示,西部地区省份所在板块是网络中要素的主要溢出方;而东中部地区省份所在板块是要素的主要受益方,且在生态文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极化作用大于扩散作用。④全国、分维度及分地区生态文明发展均存在绝对与条件β空间收敛,收敛速度呈"中-西-东"递减格局。⑤考虑空间网络外部性后,全国收敛加速且周期缩短,但各地表现不一,网络外部性对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空间收敛的加速效应较东部更明显;市场化、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等因素对生态文明发展空间收敛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结论]中国生态文明发展空间关联的紧密程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亟需健全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要素市场,加强区域间生态合作,提高板块间联动效应,强化跨区域网络效应,促进生态文明协同发展。
Spatial correlation network and spatial convergence of eco-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eco-civilizationspatial correlation networksocial network analysisβ spatial conver-gencedynamic spatial Durbin modelChina

肖沁霖、邓宗兵、王炬、曹宇芙、文江雪

展开 >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715

西南大学普惠金融与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生态文明 空间关联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β空间收敛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中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19YJA7900052021NDYB058SWU2009221

2023

资源科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资源科学

CSTPCD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408
ISSN:1007-7588
年,卷(期):2023.45(6)
  •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