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共生模式研究——以江西省寒信村为例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共生模式研究——以江西省寒信村为例

A symbiosis mod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raditional villages:Take Hanxin Village in Jiang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扫码查看
[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随着城市化与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挑战.[方法]本文引入共生理论,构建了传统村落语境下非遗"共生模式识别-共生模式评价-共生模式优化"的综合分析框架,结合观察法与深度访谈法等质性研究方法,对具有代表性非遗和典型性发展问题的江西省寒信村展开例证研究分析.[结果]①本文构建的传统村落非遗共生模式分析框架能够较好的识别案例地非遗共生模式,分析框架的有效性被证实.②非遗发展存在村民与政府供养的偏利间歇共生模式.③非遗与村民和政府之间的共生关系获益不对等,且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共生模式状态不健康.[结论]短期对策方面,建议政府在非遗发展初期及时介入,提供初期资金支持以补足非遗传承者的收益不足.长期对策方面,需以旅游发展带动非遗创收能力的提高.

traditional village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development modesymbiosis theoryHanxin Village

卢佳辰、刘爱利

展开 >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48

传统村落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展模式 共生理论 寒信村

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2GLA01441871130

2023

资源科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资源科学

CSTPCD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408
ISSN:1007-7588
年,卷(期):2023.45(7)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