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陕南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

陕南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non-grain convers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southern Shaanxi Province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扫码查看
[目的]通过探讨陕南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各因子驱动及其交互响应作用规律,更科学客观认知耕地"非粮化"现实问题,为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和治理耕地"非粮化"提供参考.[方法]本文基于2005-2020年陕南耕地"非粮化"县域数据,采用时空变率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30139份有效样本,探讨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结果]①从时间序列看,陕南耕地非粮化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从空间分布看,陕南耕地"非粮化"格局自"西高东低"向"西低东高"过渡;整体来看,耕地"非粮化"时空变率呈安康盆地、商丹盆地边缘区高、其他区域低的态势.②各因子时序过程动态性较高,且其内在时空交互对耕地"非粮化"解释力有一定的减弱作用;年降水量时序变化因子及GDP时序变化因子分别是对耕地"非粮化"时空变率解释力最高的自然、人文因子.③各因子交互均为双因子增强及非线性增强,不存在交互后独立情形.耕地"非粮化"时空动态性受人文因子交互驱动较强,且自然因子均会增强人文因子驱动作用.[结论]耕地"非粮化"演化是自然、人文因子共同作用下的复杂结果.有鉴于此,本文建议通过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科学划定耕地"非粮化"底线、均衡城乡资源投入及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等措施治理耕地"非粮化".

non-grain conversion of cultivated landdriving factors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y modelgeographical detector modelsouthern Shaanxi Province

吕沄灏、崔民、夏显力、安福临

展开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杨凌 712100

耕地"非粮化" 驱动力 时空变率模型 地理探测器模型 陕南地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1BJY187

2023

资源科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资源科学

CSTPCD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408
ISSN:1007-7588
年,卷(期):2023.45(8)
  • 1
  • 1
  •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