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生态保护修复中的再野化——基于TSD模型的检验

中国生态保护修复中的再野化——基于TSD模型的检验

Rewilding in China's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A test based on the TSD model

扫码查看
[目的]再野化被认为是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手段,有必要进一步从景观尺度探索基于再野化的生态保护修复新理念和新方法,并在宏观尺度考察再野化对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价值.[方法]采用验证性案例分析,本文利用1992-2022年802份政策文本,通过量化比对和质化提炼相结合的方法,检验再野化TSD模型在中国生态保护修复中的适用性,并讨论中国生态保护修复的独特制度设计.[结果]研究发现:①在中国生态保护修复中,TSD模型的目标与3个理论要素均得到验证.其中,目标包含"复杂生态系统自我维持"和"生态功能与体验",3个理论要素指"营养复杂性""随机自然扰动"和"扩散".②根据横向要素对比检验,中国生态保护修复目标对"生态功能与体验"关注不足;理论要素中聚焦"营养复杂性"和"随机自然扰动",对"扩散"关注稍有不足.③纵向要素演化检验显示,中国生态保护修复目标已从单纯的"土地退出"延伸到"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建设;三大理论要素中,营养复杂性这一维度逐渐从物种规模扩大转向物种回归,随机自然扰动维度从人类主导转向自然恢复,扩散维度则不断从核心地保护过渡到自然保护地网络重构.[结论]再野化TSD模型适用于中国生态保护修复,且其适用性与中国生态保护修复政策以土地利用变化为基础密不可分.不同于北美对引入大型哺乳动物的重视,也区别于欧洲对废弃土地的被动管理,中国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保护修复强调人类从生产性土地有管理地主动撤退,是符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设计.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rewildingtheoretical testChinese contextthe TSD model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olicy texts

徐孟志、李继霞、印朗川、王华春

展开 >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 100875

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沙 410081

生态保护修复 再野化 理论检验 中国情境 TSD模型 政策文献计量方法

2023

资源科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资源科学

CSTPCD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408
ISSN:1007-7588
年,卷(期):2023.45(8)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