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大协商的理论定位、实践场域与制度空间研究

人大协商的理论定位、实践场域与制度空间研究

扫码查看
与政协协商相比较,人大协商有自己的理论定位、实践场域和制度空间.本文在对学界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评价与综述的基础上,明确回答了"如何定位人大协商""怎样开展人大协商""人大协商应该向哪里去"等问题.从理论定位而言,人大协商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发挥着辅助的功能,但协商形成的最终成果却比政协协商更具有"刚性".人大协商的实践场域可以分为权力场域、非权力场域以及空间场域,对人大制度空间实现问题的探讨要以对实践场域的观察为基础.当前,人大协商的制度空间已经逐步构建与实现,但还存在着一定的限度.为了进一步拓展人大协商的制度空间,需要健全人大协商制度空间的法律保障、拓展人大协商制度空间的广度、加深人大协商制度空间的深度以及强化人大协商制度空间的硬度.

陈家刚

展开 >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2

人大协商 理论定位 实践场域 制度空间 政协协商

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AZZ004

2022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CHSSCD
影响因子:0.565
ISSN:1002-0519
年,卷(期):2022.(3)
  • 2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