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抗炎作用研究凉膈散及其清上、泄下拆方的配伍机制

基于抗炎作用研究凉膈散及其清上、泄下拆方的配伍机制

扫码查看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斑马鱼炎症模型探讨凉膈散及其清上、泄下拆方的抗炎作用及配伍机制。方法:通过三种斑马鱼炎症模型、生存曲线分析和组织病理切片实验,验证凉膈散及其清上、泄下拆方的抗炎作用。运用TCMSP数据库筛选出凉膈散及其清上、泄下拆方的有效化学成分及对应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等数据库检索炎症相关靶点,将凉膈散及其清上、泄下拆方的有效化学成分靶点与炎症靶点取交集,运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关键靶点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斑马鱼炎症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斑马鱼中性粒细胞显著向损伤部位迁移聚集,卵黄囊显微注射LPS后存活时间缩短,死亡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地塞米松、不同浓度凉膈散、清上和泄下方均能显著抑制炎症反应,减少中性粒细胞的迁移,延长卵黄囊显微注射LPS后斑马鱼的存活时间,提高其生存率(P<0。05或P<0。01);与凉膈散全方相比,清上、泄下方抑制中性粒细胞迁移的作用减弱(P<0。05或P<0。01),且两拆方表现出协同作用(CI<1),清上、泄下方对LPS注射斑马鱼卵黄囊后的生存保护作用减弱(P<0。01),凉膈散全方作用最佳。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凉膈散全方有176个有效化学成分,如连翘苷、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等,对应266个靶点;清上方有74个有效化学成分,如栀子苷、槲皮素、汉黄芩素、刺槐素等,对应233个靶点;泄下方有109个有效化学成分,如大黄素、大黄酸、谷甾醇等,对应234个靶点。炎症性疾病相关靶点有10933个。两者交集靶点共168个。通过PPI网络图筛选出核心靶点有蛋白激酶B(AKT1)、肿瘤蛋白p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GO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凉膈散及其清上、泄下拆方中的活性成分与RNA聚合酶Ⅱ转录正调节、调控基因表达和药物反应等生物过程,质膜、胞外区域、胞液等细胞组成,蛋白质结合、酶结合等分子功能密切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凉膈散及其清上、泄下拆方可通过癌症通路、AGE-RAGE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化学致癌-受体激活等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炎症因子Tnfα、Il6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Akt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凉膈散及其清上、泄下拆方均可显著下调炎症因子Tnfα、Il6 mRNA的表达(P<0。01),凉膈散能显著上调Akt mR-NA表达(P<0。05)。结论:凉膈散及其清上、泄下拆方均具有显著抗炎作用且两拆方表现出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关键靶点TNF、IL-6、AKT相关。

姜丽、邹丽芳、郑晓婵、郭新邓、梁芷晴、余林中、刘俊珊

展开 >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省中药制剂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515

凉膈散 炎症 治法 网络药理学 斑马鱼

2024

相关文献
中药药理与临床
中国药理学会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中药药理与临床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996
ISSN:1001-859X
年,卷(期):2024.40(9)
姜丽,邹丽芳,郑晓婵,等.基于抗炎作用研究凉膈散及其清上、泄下拆方的配伍机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24,4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