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终末期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及无反应性分析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终末期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及无反应性分析

扫码查看
目的 探究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终末期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评价,并对有无应答进行相关因素的探讨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2例(CRT组24例;非CRT组28例)的终末期心衰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CRT组术后1周、6个月及12个月进行随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大于15%或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明显改善Ⅰ级以上,则为有反应,一年内因心衰再次人院及死亡者均为无应答;其中有应答18例,无应答6例(死亡2例),应答率为1/3,两组NYHA、B型脑钠肽、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D)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CRT组组内比较上述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应答者在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且QRS波长>0.13s、基础肾功能良好(肌酐≤133 μmol/L)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应答与肾功能不全、心电图为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或其余非左束支阻滞表现者、肺动脉高压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CRT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无应答与C-LBBB、QRS宽度、有无肾功能不全等因素密切相关,与是否合并房颤、肺动脉高压等可能相关.
Clinical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non-response of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chronic heart failure

周佩玲、刘西平、王冬梅、王正龙、朱振豪、朱利芬

展开 >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贵州遵义563099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终末期心衰 应答率 无应答

2019

遵义医学院学报
遵义医学院

遵义医学院学报

CSTPCD
影响因子:0.692
ISSN:1000-2715
年,卷(期):2019.42(2)
  • 3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