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遵义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遵义医学院学报
遵义医学院学报

李春鸣

双月刊

1000-2715

zmcxb@ZMC.edu.cn

0852-8609795

563000

贵州省遵义市大连路201号

遵义医学院学报/Journal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Zunyi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传播本院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取得的医学科研成果,临床经验,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读者对象为中、高级医学科技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淫羊藿次苷Ⅱ对小鼠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

    刘木波高健美石京山余昌胤...
    481-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淫羊藿次苷Ⅱ(ICS Ⅱ)对小鼠细胞色素P450 (CYP450)总酶及其主要亚型的影响.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Normal saline,NS)、ICS Ⅱ(5、10、20 mg/kg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 80 mg/kg和红霉素(Erythromycin,ERY)200 mg/kg组(n=12).连续灌胃给药14 d,每天1次,空白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同种方式给予DEX和ERY选择性诱导和抑制小鼠CYP3A11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Elisa kit)检测CYP450总酶的变化情况,血清生化指标(ALT、AST)与HE染色观察ICS Ⅱ对小鼠的肝脏毒性.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CYP450主要亚型的表达情况.结果 ICS Ⅱ显著抑制CYP450总酶;WB结果显示ICS Ⅱ显著抑制CYP3 A11和诱导CYP1A2亚型的表达;ALT、AST与HE结果显示ICS Ⅱ无明显肝脏毒性.结论 本研究表明ICS Ⅱ可降低小鼠肝脏微粒体CYP450总酶含量,并抑制其亚型CYP3A11和诱导CYP1A2的表达.

    淫羊藿次苷Ⅱ细胞色素P450黄酮肝脏毒性

    贵州土家族15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及群体遗传关系分析

    高红艳罗丽龙飞罗佳...
    488-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法医学中常规应用的15个STR基因座在贵州土家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评估其在该人群中的法医学应用价值,比较与国内外其他群体的遗传关系.方法 应用Identifiler Plus复合STR试剂盒对贵州地区353例健康土家族无关个体进行15个STR基因座(CSF1PO、D3S1358、D5S818、D7S820、D8S1179、D13S317、D16S539、D18S51、D21S11、FGA、TH01、TPOX、vWA、D2S1338、D19S433)的分型,采用Modified-Powerstates、Arlequin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和法医遗传学参数,采用Phylip、Mega、SPSS软件构建群体遗传关系.结果 15个STR基因座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共发现392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范围为0.0014(D7S820) ~0.5227 (TPOX).15个STR基因座的累积个人识别率(CDP)和累积非父排除率(CPE)分别为0.99999999999999999541338655和0.999998251.遗传距离、系统发生树(N-J tree)、多维尺度分析(MDS)显示贵州土家族与湖北土家族遗传关系最近,与阿根廷群体遗传关系最远.结论 15个STR基因座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态性和鉴别能力,适用于贵州土家族人群的法医学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贵州土家族与同民族同语系的湖北土家族遗传关系最近,与贵州汉族、四川汉族、重庆汉族地理位置毗邻的群体遗传关系较近,而与属于不同语系地理位置较远的阿根廷群体距离最远.

    法医学短串联重复(STR)遗传多态性贵州土家族

    地榆鞣质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白细胞减少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

    赵兰兰宋婷婷莫利云熊永爱...
    495-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研究地榆鞣质升高骨髓抑制小鼠白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榆鞣质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 mg/kg诱导小鼠建立骨髓抑制模型,地榆鞣质组按10 mg/kg剂量灌胃给予地榆鞣质水溶液,连续5d.检测各实验组小鼠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并采用LC-MS分析各试验组小鼠血清代谢谱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地榆鞣质组小鼠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经血清代谢轮廓分析,与模型组比较,地榆鞣质组小鼠血清中阿糖胞苷、D-葡糖糖-6磷酸、α-酮异戊酸、十二烷二酸等潜在代谢标志物显著回调,其涉及磷酸戊糖途径、淀粉和蔗糖代谢、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亮氨酸代谢、半乳糖代谢、糖酵解和糖异生、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6条代谢路径.结论 地榆鞣质升高骨髓抑制小鼠白细胞可能与调控磷酸戊糖途径,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的途径等有关.

    地榆鞣质骨髓抑制代谢组学LC-MS

    杉木提取物凝胶剂修复大鼠皮肤创面的效果研究

    李沅衡苏欢蔡思琪卢巍...
    503-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杉木提取物凝胶在大鼠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效果.方法 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每组8只,将各组大鼠进行全层皮肤缺损造模后,阴性对照组皮肤破损处不予处理,阳性对照组予以莫匹罗星0.1g,低剂量组予以0.1 g/mL杉木凝胶剂0.1g,高剂量组予以0.2 g/mL杉木凝胶剂0.1g,所有小组大鼠均持续治疗14 d,统计伤后第3、7、14天皮肤愈合率,治疗14d后对愈合处皮肤进行全层取材,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愈合情况,采用抑菌试验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进行杉木原液抗菌效果评估.结果 伤后第3天,高剂量组愈合率高于阴性对照组,低于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愈合率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伤后第7天高剂量组愈合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愈合率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伤后第14天,高剂量组愈合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愈合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与伤前比较,各组伤后第3、7、14天愈合率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表皮层与真皮层结构清楚、显著增厚、分层明显,且毛细血管增生明显.高剂量与低剂量杉木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平板中抑菌圈直径大于生理盐水(P<0.05),小于莫匹罗星(P<0.05);高剂量杉木在大肠埃希菌平板中抑菌圈直径大于生理盐水(P<0.05),小于莫匹罗星(P<0.05),低剂量杉木在大肠埃希菌平板中抑菌圈直径小于莫匹罗星(P<0.05),与生理盐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杉木提取物凝胶剂可调控机体炎症反应,促进大鼠皮肤创面的修复,同时具有明显抑菌作用,避免创面感染,利于皮肤伤口愈合.

    杉木凝胶剂皮肤创面抑菌试验SD大鼠

    过表达Nrf2对氧化应激状态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汤娅石蓓赵然尊
    509-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Nrf2调节氧化应激状态下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SD大鼠BMSCs;构建过表达Nrf2重组慢病毒载体(pLV-hefla-EGFP)和沉默Nrf2重组慢病毒载体(pLV-Hu6-Nfe212 shRNA02-hEFLa-EGFP),并以空载体质粒pLV-hefla-EGFP、基因沉默质粒pLY-Hu6-shRNA02-hEFla-EGFP作为实验空载体阴性对照,分别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稳定过表达Nrf2及沉默Nrf2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H2O2模拟心肌梗死后氧化应激状态;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Nrf2干扰空载体组(Nrf2-Vector)、Nrf2干扰组(si-Nrf2)、Nrf2过表达空载体组(Nrf2-Scramble)、Nrf2过表达组(LV-Nrf2).Western Blot鉴定慢病毒转染Nrf2 BMSCs成功;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BMSCs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Nrf2、HO-1、NQO1等抗氧化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Control组、si-Nrf2组、LV-Nrf2组总体凋亡率(%)分别为68.52±0.04、89.22±0.02、38.99±0.06;与Control组相比,LV-Nrf2组BMSCs的总体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si-Nrf2组BMSCs总体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此外,与Control组相比,LV-Nrf2组抗氧化相关蛋白Nrf2、HO-1、NQO1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si-Nrf2组抗氧化相关蛋白Nrf2、HO-1、NQO1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结论 过表达Nrf2可有效减少氧化应激状态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Nrf2/HO-1/NQO1信号通路.

    Nrf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氧化应激细胞凋亡

    九香虫水提液对锰中毒大鼠睾丸损伤的抗凋亡作用

    姜璘付惠惠王凤月邓源林...
    517-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九香虫水提液对染锰雄性SD大鼠进行干预,探究其对大鼠睾丸损伤的抗凋亡作用及其修复机制.方法 将50只8周龄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和九香虫低、中、高剂量干预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大鼠按照30 mg/(kg·d)腹腔注射氯化锰溶液,连续2周建立生殖损伤模型,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造模同时,九香虫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大鼠分别按照50、100、200 mg/kg灌胃九香虫水提液,连续4周进行干预,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蒸馏水.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睾丸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ytC和Cleaved Caspase-3(C-Cas3)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睾丸的BCL-2表达明显减少(P<0.01),而BAX、CYTC、C-CAS3表达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部分九香虫干预组大鼠睾丸的BCL-2表达明显增高(P<0.01),而BAX、CYTC和C-CAS3表达明显降低(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九香虫水提液增加Bcl-2表达的同时可抑制Bax和CytC的表达,进而阻止线粒体凋亡信号的传递,且使其下游信号C-Cas3低表达,最终抑制睾丸生精细胞凋亡.

    九香虫提取液凋亡Bcl-2BaxCytCC-Cas3

    鞘内注射ZD7288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痛及血糖的作用

    余德芊马彦巧雷晓露刘晓红...
    52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HCN通道)拮抗剂ZD7288对STZ诱导的I型糖尿病大鼠的热痛阈及血糖的影响,探讨背根节HCN通道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PN)中的作用.方法 4~5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TZ组(鞘内给予生理盐水)和ZD7288+STZ组(鞘内给予ZD7288).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制备I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于注射STZ前1d及注射后7、14、21、28d测定空腹血糖、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背根节HCN1,2通道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大鼠腹腔注射STZ 2周后空腹血糖显著升高,TWL降低,背根节HCN1,2通道表达显著增高(P<0.01);鞘内给予ZD7288可显著延长糖尿病大鼠TWL,降低背根节HCN1,2表达(P<0.01),但对空腹血糖无显著影响.结论 背根节HCN通道表达增加可能促进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发生,鞘内给予HCN通道拮抗剂具有良好的镇痛效应,但对血糖无明显改善作用.

    背根神经节HCN通道糖尿病神经痛

    含羞草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缺氧损伤及HIF/PHD轴的影响

    汤蜜李沁芸李少斌颜晓勇...
    527-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含羞草素干预糖尿病大鼠,探讨其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缺氧及HIF/PHD轴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n=24)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n=8)、糖尿病组(DN组,n=8)和含羞草素治疗组(DL组,n=8).糖尿病模型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腹腔注射含羞草素(50 mg/kg/d)于成模8周后的大鼠体内.分别于12、16周采集各组尿液和血糖值,处死大鼠并摘取双肾.缺氧探针法检测缺氧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HIF/PHD轴上的缺氧诱导因子-1 α(HIF-1α)、脯氨酸羟化酶2(PHD2)以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模型组和含羞草素治疗组在两时点的血糖和24h尿蛋白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L组24h尿蛋白低于DN组(P<0.05).DN组、DL组的肾脏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肾小球增大、部分球囊扩张、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管扩张等,DL组病理改变相对DN组减轻.肾组织缺氧探针显示:糖尿病组和含羞草素治疗组的阳性着色面积较对照组明显扩大(P<0.05),且治疗后面积显著减小(P<0.05).免疫组化和PCR结果显示:模型组在两时点肾脏HIF-1 α、PHD2、HO-1蛋白和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但16周时HO-1蛋白、HIF-1 αmRNA以及两时点HO-1 mRNA表达上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16周较12周时表达呈现下调趋势,而DL组两时点肾脏HIF-1 α、PHD2、HO-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DN组(P<0.05),两时点HIF-1 α以及16周HO-1 mRNA表达也显著高于DN组(P<0.05).结论 含羞草素可缓解糖尿病大鼠肾脏缺氧状态,并能上调HIF/PHD轴上的HIF-1α、PHD2、HO-1的表达水平.

    糖尿病肾病缺氧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血红素加氧酶-1

    IL-6与GATA-6在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廖剑雄张一驰王炳今张谦...
    534-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野百合碱(MCT)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研究肺动脉高压发生过程中IL-6、GATA-6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5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n=18)、空白对照组(B组,n=18)和MCT组(C组,n=18只),C组大鼠给予1% MCT按60mg/kg腹腔内注射造模,A组给予等量0.9% NaCl,B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造模后第7天(T1)、第14天(T2)、第21天(T3)三个时间点对每组各6只大鼠做右心室压力、右心室肥厚指数监测,qRT-PCR检测肺组织GATA-6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IL-6蛋白表达水平,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病理改变.结果 与A组、B组比较C组大鼠在T1~T3右心室平均压力及右心室肥厚指数明显增高(P<0.05)且C组中T1~T3右心室平均压力及右心室肥厚指数呈递增性变化并于T3达到最高峰(P<0.05);与A组、B组比较C组大鼠IL-6表达在T1~T3明显增高(P<0.05)且C组中IL-6表达于T3明显增高并达到最高峰(P<0.05);GATA-6的表达在T1~T3明显降低(P<0.05)且C组中GATA-6的表达于T3明显降低并达到最小峰(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组中IL-6与GATA-6呈显著负相关(r=-0.887,P<0.05).结论 在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IL-6的表达明显增高,GATA-6的表达明显减低,且两者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IL-6与GATA-6可能有明显的相关性.

    肺动脉高压IL-6GATA-6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银杏黄酮对缺氧复氧心肌H9c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高阳康凯王慧
    539-542,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银杏黄酮对缺氧复氧损伤大鼠心肌H9c2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培养H9c2细胞,造成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实验组、银杏黄酮低浓度组及银杏黄酮高浓度组,CCK8法观察细胞活性,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及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变化,Hoechst染色检测凋亡细胞比例,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Western blot分析Bcl-2及Bax的变化.结果 CCK8结果显示,用1、10 μg/mL浓度的银杏黄酮处理后,H9c2细胞存活率分别提高到(54.80 ±4.27)%和(68.04±6.85)%,与实验组(31.37±3.5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1、10 μg/mL浓度的银杏黄酮处理后,H9c2细胞存活率分别提高到(54.80±4.27)%和(68.04±6.85)%,与实验组31.37% ±3.5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oeehst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为(69.09±5.31)%,与对照组(4.57±2.3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杏黄酮低浓度组及银杏黄酮高浓度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88±5.53)%及(23.63±4.27)%,与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银杏黄酮改善了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中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56±0.35,与对照组(相对表达量为1.63±0.5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高浓度银杏黄酮组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0±0.16、1.22 ±0.18,与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Bax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89 ±0.11,与对照组(相对表达量为0.21 ±0.0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高剂量银杏黄酮组Bax蛋白的相对表达量(0.52±0.10、0.30 ±0.12)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黄酮可以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损伤及凋亡的发生,在预防和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银杏黄酮缺氧复氧心肌H9c2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