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父子身居相位,这与他们精通双语、受帝王宠信有关.从他们的诗文来看,一方面,他们有济世泽民之志;另一方面,他们又在诗文中反复表达"隐"的强烈愿望.其诗文中的"隐"不过是"心隐":耶律楚材被疏离,是被动的"心隐";耶律铸是选择性退出,是主动的"心隐".其"仕"与"隐"的矛盾,与耶律楚材父子接受儒家文化思想,从而与蒙元时期的游牧文化思想产生冲突有关,故而使他们在政治理想、治国理念、人生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不能与蒙元统治集团达成一致,从而产生文化焦虑、身份焦虑.二人诗文中表现的"仕"与"隐",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曲折反映与文学表达,也是契丹作家认同中华文化、融入中华文化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