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吴怀东

双月刊

1001-5019

journal@mars.ahu.edu.cn

0551-5107145

230039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路3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以学术为本位,以质量为生命,刊发了一批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受到学术界的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差异化股份回购的制度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司耕旭
    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修订的《公司法》拓展了股东退出的渠道,事实上承认了差异化股份回购制度的合理性,其先进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我国公司法虽然通过默示授权的方式认可了差异化股份回购制度实施的可能性,但却并未建立起完整的规则体系,差异化股份回购在商事实践中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差异化股份回购是提升公司资金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实现多方共赢,具有难以替代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但需要良好的制度约束.为纾解差异化股份回购的规范困境,《公司法》应完善差异化股份回购的决策程序,明确正当目的要求与相称性原则.司法解释应细化控股股东与董事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司法机关应将董事义务规范作为差异化股份回购决策合法性的重要审查标准.

    差异化股份回购制度价值风险挑战域外经验完善路径

    维系"家长权威":空巢老人对智能摄像头的媒介使用与认知

    徐天博
    100-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赓续数字鸿沟的理论脉络,现有研究以代际差异、残障群体和低收入人群为对象,提出"数字弱势群体"概念,在关注他们媒介使用中社会公平问题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其对媒介物的主动实践与认知.通过观察和访谈空巢老人群体对家用智能摄像头的使用情况,探讨被视为"数字弱势群体"的老年人如何主动使用智能摄像头这一媒介物,在实践中形成他们自己对该媒介物的认知与判断.研究发现,空巢老人并非被动接受子女的"数字反哺",其主动认识和使用/抵抗摄像头这一媒介物的意愿与能力并不明显弱于年轻一代.尽管摄像头的监控功能造成使用过程中代际间的数字不对等是较普遍现象,但老人在传统家庭结构中的家长权威并不必然被消解.

    数字鸿沟数字弱势群体智能摄像头家长权威老年人

    "共同感媒介":流动时代的家谱续修与团结再造——基于皖北ZS氏的个案调查

    王清华
    110-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流动性增强的现代社会,由于地方人口的流出,村落生活共同体呈现消亡之势,一个皖北家族正尝试通过复兴家谱构建记忆与情感层面的共同体.家谱成为激活族众"共同感"的媒介,从时间与空间双重维度发挥连接作用.家谱首先是刻写记忆的重要装置,构成族众共同感的内容与资源.物质性的家谱书成为家族身份象征符号,激活族众的"我群"意识与"他者"观念.最后,以"谱"之名开展的一系列仪式化活动,使家谱成为连接各行动者的中介,家族共同感在仪式空间和神圣氛围中得到强化,一种媒介化的、流动的团结形态应运而生.

    修谱实践团结再造共同感媒介流动团结

    制度型开放与新质生产力提升:内在机理与实证研究

    林孝文刘翰程
    120-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培育我国竞争新优势、蓄积发展新动能的战略选择.以改革与开放为本质特征的制度型开放是赋能新质生产力提升的重要条件.基于2012-2021年省份层面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实证考察制度型开放对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制度型开放显著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制度型开放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和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3)在创新资源错配水平低、创业活跃度高和经济活动强度大的地区,制度型开放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会得到增强.(4)制度型开放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果在内陆和已建设自贸试验区的地区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提供了关于新质生产力影响因素的新经验证据,为理解制度型开放如何促进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提供了政策启示.

    制度型开放新质生产力资源错配创业活跃度经济活动强度

    企业金融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全要素生产率

    张毓婷冯巧根
    132-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7-2021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企业金融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的"倒U型"关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上升对这种"倒U型"关系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非金融企业金融化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倒U型"关系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在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行业中表现出明显异质性.上述结论可为合理引导企业金融化决策,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金融化全要素生产率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一般均衡模型

    以邻为壑还是比翼齐飞:"强省会"战略能否带动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

    陈鸣肖湘涛
    142-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省会"战略是中国区域不对称竞争压力下省域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经济包容性增长视域评估"强省会"战略的实施效果,是优化区域发展政策、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良性互动的现实需求.通过构建"强省会"战略水平指标,基于2002-2021年中西部省份数据对"强省会"战略的经济包容性增长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展开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强省会"战略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包容性增长呈现U型影响,即"强省会"战略实施初期可能对省域经济包容性增长产生短期抑制效应,但从长期来看将发挥持续的促进作用;"强省会"战略主要通过促进多元化产业集聚和提升区域技术创新水平两个渠道影响经济包容性增长,其中,多元化集聚产生的U型中介效应是"强省会"战略对省域经济包容性增长形成U型影响的主要原因.省域应该平衡短期"虹吸"与长期"溢出"的关系,缓解"强省会"战略的负面影响.

    "强省会"战略包容性增长产业集聚技术创新

    城市网络、创新环境与数字企业区位选择

    叶堂林刘哲伟吴宇哲
    153-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0-2021年我国290个城市的新增数字企业数据,从虚拟空间视角探究城市网络地位对于数字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城市的网络地位显著影响数字企业的区位决策,城市的中心性越高越能够吸引数字企业落户,对隶属于城市群的城市具有更加显著的影响.第二,城市中心性的提高能够缓解创新供给和创新需求之间的分割,通过改善技术产生环境吸引数字企业落户.第三,城市中心性的提高能够加速本地化的知识积累,通过优化技术可得性环境吸引数字企业落户.据此,要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作用,引导数字企业向中西部等薄弱地区布局;要推进多层次城市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效应在引导数字企业合理布局中的积极作用;要推动城市创新空间品质的改善,释放创新环境对数字企业布局调整的引导作用.

    城市中心性创新环境数字企业区位选择

    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基于数字排斥的调节效应

    李梦琪蔡雪雄郭沛
    164-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5-2022年全国282个地级市数据,采用HP滤波法测度乡村经济韧性,从数字排斥视角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中国乡村经济韧性较弱,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提升乡村经济韧性,缓解数字使用排斥、认知排斥和风险排斥,增强积极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排斥对不同群体的影响不一致,缓解使用排斥和风险排斥是促进农业规模化水平较低乡村或非粮产区数字金融普惠效应的重要措施;对于农业规模化水平较高乡村或粮食产区,缓解认知排斥是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经济韧性促进作用的主要途径.因此建议以缓解乡村数字排斥为导向、基于农业产业特性精准构建全民易得、易用、易享的乡村数字金融服务体系,以期实现乡村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乡村经济韧性数字排斥

    乡村民宿的场景要素识别及环境恢复性功能研究——基于旅游者环境恢复性感知视角

    李东和谢珍珍
    176-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民宿的环境特性与恢复性环境相贴合,其环境又是由不同场景组合形成,然而对该种环境的场景构成要素识别及其恢复性功能仍亟待深入探讨.基于场景理论和注意力恢复理论框架,运用扎根理论对全国共92家甲、乙级民宿的游客长文评论进行分析,构建民宿旅游者环境恢复性感知的成因机制模型,分析乡村民宿环境的场景构成要素及恢复性功能.研究发现:(1)乡村民宿的场景是由邻里空间、多样性人群、基础设施、活动及文化价值观五大要素构成;(2)乡村民宿环境承载着愉悦感官、暂避世俗、人地联结、压力舒缓、自我能力提升的恢复性功能;(3)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表征丰富,且分别与乡村民宿的五大环境恢复性功能相对应.研究丰富了民宿旅游与恢复性环境相关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参考,并为乡村民宿增强核心竞争力及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乡村民宿旅游者环境恢复性感知场景扎根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