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王泓

双月刊

1671-5101

jgzy@chinajournal.net.cn

0551-62233696 62233366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清溪路78号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ce Officers
查看更多>>本刊系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是安徽省政法系统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层社会治理视阈下人民调解的效能提升研究

    张艳张颖贾清波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被誉为"东方经验"的人民调解,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解矛盾纠纷、增进人民群众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作用.然而目前人民调解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着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协调联动不足,人民调解工作的基层基础较为薄弱等问题,要提升人民调解的效能,就要坚持人民调解的本质属性,推动人民调解多元化发展,践行人民调解制度契合基层治理方略等思路引领基础上,加大组织队伍建设,增强多元主体有效协同联动,夯实基层基础,持续发挥人民调解的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作用,助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社会治理人民调解效能提升协同联动

    从"违法者"到"志愿者":社区矫正对象角色转变的路径探究

    李文杰
    6-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矫正制度从西方引入我国发展已经十余年之久,其主要目的是让社区矫正对象更好地融入社会,降低再犯罪率.然而,囿于我国社会传统、公民的接纳程度以及矫正对象个人的认知,矫正对象的社会融入程度仍有待提高.为了进一步促进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融入,提高社区矫正的效果,通过总结成功经验,提出社区矫正对象从"违法者"到"志愿者"这一实现路径,旨在创新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融入方式,推动社区矫正制度的本土化发展.

    社区矫正社区矫正对象志愿者角色转变社会融入

    行政复议中调撤结案实质性化解功能之思考

    吴毅军
    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行政复议角色定位发生转变,使得其实质性化解功能愈为显著.在《行政复议法》修订并实施后,"调撤结案"已然成为实现行政争议案结事了的代表性结案方式.为充分发挥"调撤结案"之实质性化解功能,排除程序空转隐患,复议机关必须在原则和程序两个方面遵循科学公正的基本规则,尤其应根据三种相异情形对撤回复议申请进行不同程度审查,力求作出行政复议调解书.

    调撤结案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行政复议调解实质法治

    论过罚相当原则在行政处罚中的适用

    郭丝雨刘颖
    22-2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第五条规定行政处罚应当过罚相当,"最先进的指纹算法"案适用该原则,可作为考察过罚相当原则在行政处罚中适用的典型案例.过罚相当原则是对自由裁量权的运用,执行该原则需要充分权衡适当性、必要性和衡量性,以合理平衡"过""罚""相当"三要素.在过罚相当原则的具体适用方面,应完善规则的制定,细化裁量的理由和评价维度;兼顾客观事实和相对人主观过错,结合在执行中考虑到责任主体和事后态度,适当制衡执法主体的行政自由裁量权;重视执法人员的培训;推行智能化处罚方法.

    过罚相当行政处罚"最先进的指纹算法"案自由裁量权

    双重身份下证券中介机构的民事责任制度研究

    边宛初杨丽娜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证券发行制度由核准制向注册制改革,证券中介机构的监督职能日益凸显,由此引发了其作为发行人、上市人服务者双重身份的困扰.在此背景下,现存法律制度存在过错认定模糊、连带责任严苛、追偿机制简略、免责事由消极等问题.为此,要针对中介机构的双重身份完善法律体系建构,沿着"过责相当"的方向实现对其高质量管理,以完善行为指引规范为手段实现对其合理引导.在立法建设中,还需明晰过错认定、细化连带责任、引入比例连带责任、完善事后追偿、增加免责事由,以实现对中介机构的有效治理.

    证券中介机构虚假陈述比例连带责任

    我国超龄劳动者就业的法律反思与规制

    晏希杨碧波
    34-3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超龄就业群体因享有的养老保险待遇不同,在认定劳动关系上存在着界于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之间的灰色地带,影响到了超龄劳动者的权益保障.这一保障的困境根源于城乡二元制社会的发展模式与劳动关系认定的二分法,虽然相关规定在不完全劳动关系、超龄从业人员单独购买工伤保险等方面已取得突破,但当前仍然存在认定边界与适用范围的局限性.基于已有相关规定与司法实践的反思,超龄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应平衡劳动者权益与社会承受力,协同核心利益保障与灰色地带就业发展,同抓灵活的社会保险机制与雇主责任监管.对超龄劳动者的权益保障进行特殊群体的单独立法,要科学厘定法律关系属性,分类购买社会保险,明确单方终止劳动关系的法律责任.

    超龄劳动者劳动关系法律反思规制

    论生成式人工智能法律风险及其规制

    梁栩曈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被广泛投入市场,应用在各个领域中,成为重要的技术工具,极大提高生产效率.但是,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以及对现行法律造成了一定冲击.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现时代下暴露出的主要问题集中于数据安全、数据来源合法性和著作权等方面.通过分析当前暴露的法律问题和对比国内外相关法律,对著作权领域、个人信息领域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的立法设想,并提出"数据透明"和"分层治理"的规制方案.

    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知识产权法律风险规制路径

    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认定研究

    张嘉妮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革新,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成为规制计算机类犯罪的核心罪名.然而本罪认定存在对手段行为、犯罪对象等方面理解歧义的问题,这导致了本罪适用的标准不清和"口袋化"倾向.原因在于对"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等核心概念和保护法益的认识不清.对此,应当明确本罪受保护法益为数据安全,并以此为核心来解释本罪的构成要件,同时注意实践中常见的网络外挂行为和网络爬虫行为不宜适用本罪.

    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数据安全非法获取技术手段

    检察融合赋能未成年被害人保护研究

    张庆虹王微刘璐
    52-5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未成年人遭受犯罪侵害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2021 年以来,检察机关推动未成年人检察业务集中统一办理,即能动、集中履行"四大检察"职能,深化融合履职,加强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本文基于办理的未成年人检察案件,立足未成年被害人保护,就办案中发现的社会治理及融合履行待提升之处,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如,充分运用检察机关承上启下的诉讼地位,建立健全定期通报、会商机制,整合社会、网络、家庭、学校、政府的保护资源,形成保护合力;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注重高质量检察建议的制发;不断强化未检公益诉讼等外探索,拓宽未检公益诉讼线索来源和调查手段;搭建数字化法律监督体系,前移融合履职端口,切实加强事前监督;同时,在融合履职过程中加强未成年被害人隐私权保护,建立统一完善的未成年被害人信息的传递、管理和查询机制,不断推动"六大保护"走深走实.

    四大检察融合履职"六大保护"未成年被害人

    未成年人保护机构:一个历史的考察

    毕雨健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成年人保护法》自 1991 年实施以来,经过四次修订,反映了我国在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构建与发展上的努力.初期存在责任主体不明确、协调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地方政府虽牵头成立保护委员会取得成效,但缺乏全国性机构和法律支持,难以实现全面保护.随后,民政部门试点儿童福利、保护政策,逐步统筹福利与保护职能.2020 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确立民政部门为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的主要责任部门.2024 年的修正进一步明确了法律内涵和定位,未成年人保护机构的发展仍需深入思考,未来或可设立专门保护机构,推动法律向普惠性制度发展.

    《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协调机制国家亲权儿童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