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建筑
安徽建筑

石冬冰

双月刊

1007-7359

jian5891@mail.hf.ah.cn;ahjz5891@163.com

0551-2860925(主编室)2860963(编辑部)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环城南路28号

安徽建筑/Journal Anhui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安徽省工程建设领域的综合性科技刊物,有着30多年的办刊历史,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由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中国版本图书馆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化交融区域传统民居研究

    段亚鹏陈明霞康勇卫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交融区传统民居是一种既有民族性又有地域特征的建筑,其蕴涵的历史文化意蕴深厚,对此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我国民居建筑的理论体系.文章以1990-2023年期间发表于中国知网数据总库的相关文献为基础数据,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与文本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研究学科、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方面,对我国文化交融区传统民居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评述.结果表明,社会学、建筑学、地理学研究贡献较多,并从专业的视角进行研究;研究方法逐渐实现从定性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转变;研究视角是基于文化地理学和文化传播学展开研究;研究区域集中在陕甘川、赣闽粤、滇西北文化交融区域.基于此,提出现阶段研究应完善系统的理论体系、拓展其它文化交融区域的研究、加强传统民居量化方法的研究,以期为文化交融区域传统村落及民居的保护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文化交融区传统民居知识图谱研究综述

    基于空间句法的白雾村文化空间形态研究

    石晋语杨耀宁王美舒徐小欢...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传统村落文化空间有效认知是对文化空间保护的关键和基础,文章以中国传统村落白雾村的文化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并运用空间句法对其进行量化分析,对其整体空间形态进行研究,为保护与发展白雾村村落文化空间提供借鉴.

    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空间句法白雾村空间形态保护策略

    突破建筑学本体边界——人工智能在校园候车站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张帆刘小凯段滨
    11-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以文字描述生成设计图的方式,为传统从建筑学本体出发的设计方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章分析了人工智能在校园候车站设计中的设计教学实验,尝试从建筑学本体内容之外进行设计的起点研究.课程借助AI软件Midjourney,实现建筑方案的直接生成和方案调整,并借助Grasshopper对生成方案进行有逻辑的参数化建模,探索了人工智能运用于建筑设计的一种方法,提供了未来建筑设计教育的一种新思路.

    人工智能数字化设计文字描述Midjourney建筑学本体

    数据驱动下北京中心城区电动汽车充电站空间分布研究

    孙帅廖威邹广新窦智...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节能、环保、减排背景下,电动汽车成为各国重点发展的领域.文章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利用ArcGIS和POI数据,分析充电站布局特征,发现其分布均匀,主要沿主干道扩散,并在大型商业用地及高密度住宅区聚集,呈现"一带多核小聚集"格局,既满足当前需求,又兼顾未来发展,为其他城市充电站布设提供经验.

    电动汽车充电站分布布局特征城市规划

    基于知识图谱的区域韧性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温红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多学科、多领域梳理区域韧性概念的知识基础和研究前沿,综述了国内和国外区域韧性应用的研究进展.选取2012-2022年CSSC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录的区域韧性相关研究文献成果并进行一定的筛选,从发文趋势、合作关系、研究热点及研究历程进行分析.通过时区图和突变词分析每个阶段理论研究的主题重要转折点以及研究脉络的展开,最后总结了国内研究成果的不足以及分析未来研究趋势.

    区域韧性CiteSpace知识图谱研究进展

    城市触媒理论视角下的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研究——以灶儿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李雪林陈金泉
    19-2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触媒理论旨在通过改造原有元素或者引入新元素,在保证原始元素自身性质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通过活化触媒要素,达到提升街区品质、塑造街区特色、唤醒街区活力、推动街区更新,进而促进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文章以灶儿巷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城市触媒理论,从触媒准备、选取触媒元素、塑造与激活触媒元素、控制与引导触媒反应的全流程出发,对街区进行更新设计,以期实现街区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

    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触媒理论更新可持续发展

    高铁触媒下的产业新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以安庆高铁新城为例

    冉晓娟
    21-2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铁的开通给沿线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部分高铁新城在实际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未能达到预期规划发展目标.文章以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案例借鉴,以安庆高铁新城为例,从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招引、高水平建设、高标准平台、高效率工作五个方面出发,探索高铁新城高质量发展路径.

    高铁新城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

    城市传统商圈更新改造探索实践——以中城·国际广场蚌埠二马路市场及周边区域改造项目为例

    陆伟栋
    24-2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老城区的传统商圈普遍存在商业模式单一、商业设施老旧、商圈内人车流混杂导致停车困难等问题.文章以蚌埠二马路市场及周边区域改造项目为例,探索城市传统商圈更新改造问题:改造片区跨路段的地下整体开挖,构建立体化交通、立体化商业和具有传统街巷特点的商业步行系统,以实现人车分流、空间丰富、文脉传承、整体融合的高品质现代商业环境,使城市传统商圈焕发出新光彩,成为人们工作、居家之外更具温度和情感的重要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和城市新地标.

    城市传统商圈更新改造立体复合多首层商业延续文脉城市客厅

    祁门魅力空间塑造研究

    汪钰
    27-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魅力空间塑造是生态文明理念下对生态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新的尝试,是对空间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祁门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开展了魅力空间塑造工作.文章以祁门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为例,总结说明魅力空间塑造的路径和特点,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魅力空间自然生态历史文化

    合肥轨道5号线地铁站钢套筒接收盾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王京涛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合肥轨道5号线北一环路站-蒙城路站盾构区间为例,针对北一环路站北端头盾构接收水平冻结加固工程,采取水平冻结法加钢套筒接收盾构技术,阐述了水平冻结法施工钢套筒接受盾构关键技术,重点分析了钢套筒接收盾构掘进三个阶段施工工艺和控制技术.实践证明,采用水平冻结法加钢套筒、盾构下穿立交桥控制掘进参数等关键技术适用于北一环路站盾构接收,能有效减少对洞门处围护结构、立交桥结构和地表的影响,可降低盾构接收风险,避免地层塌方和失稳,施工方法对类似盾构接收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钢套筒接收水平冻结盾构区间下穿立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