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建筑
安徽建筑

石冬冰

双月刊

1007-7359

jian5891@mail.hf.ah.cn;ahjz5891@163.com

0551-2860925(主编室)2860963(编辑部)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环城南路28号

安徽建筑/Journal Anhui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安徽省工程建设领域的综合性科技刊物,有着30多年的办刊历史,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由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中国版本图书馆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绿色建筑运营展示设计要素分析——以南艳湖全民健身中心为例

    刘昊
    8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绿色建筑运营阶段向公众展示绿色建筑技术成果,是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总结了绿色建筑运营阶段展示设计的相关内容,探讨了如何结合绿色运营理念,合理设计展示方案,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展示给公众.

    绿色建筑运营技术展示能耗监控空气质量监测

    夏热冬冷地区玻璃幕墙的节能遮阳分析

    刘晓宇朱子夜李亚慧
    89-9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建立标准层模型,运用软件对建筑能耗进行模拟计算,重点分析玻璃选型、遮阳构造和窗墙比这三个参数对建筑传热和空调能耗的影响,其中,提升节能玻璃的性能最为关键,同时还需要结合设计外遮阳构件和压缩窗墙比的方式,来实现不同的目标.对夏热冬冷地区玻璃幕墙建筑的节能遮阳进行分析,以期能够较为精准地进行设计把控.

    高性能玻璃外遮阳窗墙比

    青岛上合国际会议中心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高璐璐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上合国际会议中心的绿色建筑专项设计中,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对上合国际会议中心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分析.并从节能、节水、日光利用、绿色景观、智慧运行五大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做法,力求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整体性能和使用效率,有效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为会议参与者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环境.

    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

    皖北地区公共建筑被动式节能优化策略分析

    刘珍胜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公共建筑存在能源需求大,且在全社会用能中的比例持续增长.文章以皖北地区某公共建筑为研究对象,从建筑设计、材料与构造以及系统等几个方面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皖北地区公共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优化策略.

    皖北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PVA纤维掺量及长度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

    曹杰陈集禹康启明胡俊一...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PVA纤维掺量及长度对于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影响,文章通过对不同纤维掺量及不同纤维长度的PVA纤维水泥基材料进行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测试.结果表明,PVA纤维掺量对于早期抗压强度的提高并不显著,后期略有提高;对于早期抗折强度的影响同样不显著,但对于后期抗折强度有较大提高,并在2%纤维掺量时达到峰值.纤维长度对于抗压强度的影响同样不显著,只在后期对抗压强度有一定提升;纤维长度较短时对于抗折强度也无明显提升,但在达到12mm纤维长度时,28d抗折强度激增.

    PVA纤维水泥掺量长度力学性能

    聚氨酯过滤海绵改性水泥基材料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潘随伟王姚郑泽鑫刘烨...
    10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聚氨酯过滤海绵对水泥基混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文章采用标准水泥胶砂三联试模,制备尺寸为40mm × 40mm × 160mm的试件,对不同规格、不同成型方式的混凝土海绵布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发现加水搅拌成型的总体力学性能优于浇水成型的,并且对于混凝土海绵布的抗压强度,聚氨酯过滤海绵孔径的大小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对于抗折强度的影响较大.

    过滤海绵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孔径大小

    具有电磁波吸收功能的绿色建筑材料的研究进展

    张玉箫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绿色科技理念的影响下,电磁波吸收功能的绿色建筑材料引起了广泛关注,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以及防电磁波辐射建筑成为当前建筑业重视的问题.文章综述了电磁波吸收的重要作用机理,梳理了水泥、混凝土和陶瓷材料在电磁波吸收绿色建筑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绿色建筑材料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电磁波吸收绿色建筑材料环保

    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优化策略

    李志平李坤祝俊华
    105-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兴工科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土木工程行业创新型、应用型和项目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改革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产教融合质量的迫切需要.文章总结了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环节存在的问题,发现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灵活性不足、课程体系与产业升级需求的联系不足、人才培养参与度和投入不够、土木类实训基地发展力度不够等,并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一些优化措施,以期为培养新兴工科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所需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提供参与.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土木工程专业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地基处理"课程改革

    卢瑞娜武斌牛玺荣邹泽宇...
    10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根据"地基处理"课程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分析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应用于教学过程.通过实践取得了教学相长的效果,实现"地基处理"教学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达到培养具有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的.

    工程教育认证课程改革"地基处理"

    单桩水平承载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郭强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并结合三维有限元软件对单桩水平承载特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桩周土体的弹性模量越大,单桩水平承载能力越强;桩基的壁厚越厚,单桩水平承载能力越高;桩基的桩径越大,单桩水平承载能力越强;桩基的入土深度越深,单桩的水平承载能力越高,但超过一定深度,桩长对桩的水平承载能力几乎没有影响.

    模型试验水平承载力有限元模拟水平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