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学通报
安徽农学通报

郑之宽

半月刊

1007-7731

ahnxtb@sina.com

0551-62675980

230001

合肥市徽州大道193号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内

安徽农学通报/Journal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查看更多>>《安徽农学通报》是安徽省农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以文字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1007-7731 CN34-1148/S是国家职称评定认定学术期刊。融学术性、指导性、实用性于一体,既刊登作物栽培与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艺、蚕桑、茶园、畜牧、水产及其他农业科学的硬科学研究报告、综述、研究简报和实用技术;也发表农业经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发展战略、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是农业推广领域唯一的科技杂志,在省内外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宣粳糯7号选育及作麦茬稻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

    黄一飞何小卫胡锋郭静...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分析了宣粳糯7号的选育过程及其特征特性,并从机插秧和直播两种栽培模式总结其作为麦茬稻的高产栽培技术.选育方面宣粳糯7号是以宣粳糯1号为母本,粳糯86120-5为父本经过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糯稻品种,具有耐迟播、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广等品种特性,适宜机插秧和直播作麦茬稻种植.作麦茬稻高产栽培技术原则是在有足够的有效穗数基础上,促壮秆、成大穗和增粒重,配合病虫草害防治.具体措施包括适时适量播种、科学肥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和适时收获等,机插秧还要求匀栽密植、插足基本苗.目的在于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宣粳糯7号品种选育麦茬稻机插秧直播适时播种肥水管理

    2023年皖西南地区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

    王珺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宜皖西南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本研究对Y两优9826等24个水稻新品种的生育期、种植表现以及产量等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综合表现.结果表明,各品种生育期120~138 d,多数品种生育期130 d,有效穗数200.1万~330.3万/hm2,结实率70.4%~92.8%;各品种实际产量为7851.0~12426.0 kg/hm2.综合各品种生长表现,品种林两优1771、荃优879、万丰优818、玮两优8612和晶两优8612的产量较高,综合性状好,可在该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水稻生育期有效穗数结实率水稻产量

    播期与密度对大豆皖黄506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李启富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大豆皖黄506品种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播期和密度试验,从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品质等方面分别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密度均对大豆的产量产生影响,皖黄506的产量随着播期延迟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密度对皖黄506的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明显,但其粗蛋白含量随着播期的延迟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综合各处理产量及品质等相关性状,皖黄506在皖西南地区种植的适宜播期为6月11—21日,种植密度为22.5万~25.5万株/hm2.

    播期密度皖黄506大豆农艺性状蛋白质产量

    稻虾共育高效生态种养技术

    李兆新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稻虾共育是一种立体高效的新型种养模式.本文结合生产实践,从稻田选择、虾沟开挖、防逃设施固定、虾苗田管理、成虾场管理、日常管理以及成虾捕捞和亲虾留存方面,总结分析了稻虾共育高效生态种养技术要点,并分别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3个方面探讨了稻虾共育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稻虾共育生态种养绿色农业稻田改造种养管理

    江淮地区稻茬油菜种植影响因素及应对栽培技术

    高业根张立关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稻茬油菜种植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栽培技术措施,为提升稻茬油菜单产水平,促进油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稻茬油菜生产过程中,在农田基础和水利设施、播种期、耕整地质量、水肥管理、田间管理和机械收获等方面需进一步提升.具体应对的栽培技术措施包括选择高产多抗油菜品种、育苗管理、精细耕整地、适期适量适法播种、加强苗期管理、合理肥料运筹、加强病虫草害防治、适时开展避灾减灾和适期收割等.

    稻茬油菜水利设施双低油菜苗期管理水肥管理机械收获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应用分析

    胡开明陆万山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系统探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应用情况,分析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本研究对不同土壤类型下种植模式应用效益、不同经营主体下复合种植模式应用效益和不同技管水平下复合种植模式应用效益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土壤类型、经营主体和技管水平对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应用效益均有影响;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比清种大豆、玉米纯收益明显增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提高了耕地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大豆、玉米兼容发展和稳粮增豆目标.该种植模式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不同类型土壤适耕性不同、种植规模要求较高、精准播种喷药机械应用成本增加以及技管水平参差不齐等待改进之处,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种植模式

    甘蔗间种玉米关键技术探析

    梁统模郭志丽庞湘平李培强...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选地、播期安排、品种选择、种植密度及田间管理等方面,对甘蔗间作玉米栽培技术措施进行总结分析,为推广甘蔗间套种玉米栽培模式提供参考.实践表明,选地方面间作地块宜选择土壤结构好、保水保肥能力强且肥力高的砂壤土地块;播期安排方面根据甘蔗与玉米的生长特点和生理特性选择适宜的共生时期,要求播种时气温稳定在12℃以上;甘蔗品种宜选择发芽出苗好,分蘖率高,株型直立、紧凑适中,宿根性好且品种抗性强的中、大茎早熟品种,甘蔗适宜种植行距120 cm,种植密度为90000芽/hm2;玉米品种选择高产、抗倒、抗病性状优良且早熟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宜选择"隔行一穴多株"栽培方式,保证玉米有效苗22500—24000株/hm2;实践生产中,甘蔗种植须注意种茎处理和科学施用肥药等;玉米种植根据紧凑型玉米生长特点进行管理,从种子处理、播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及时采收方面科学管理.通过科学选地、合理安排种植时间、选择适宜品种并配套科学管理技术,促进甘蔗和玉米产量形成,提高经济效益.

    甘蔗紧凑型玉米间种早熟品种水肥管理

    蒲公英应用实践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安素妨余永亮董薇苏小雨...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蒲公英实践应用价值,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总结分析了蒲公英外敷制剂及其复方的相关应用及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蒲公英制剂可外敷用于乳痈、静脉炎、冻伤和术后软组织皮肤感染等的辅助治疗;复方蒲公英可通过注射或内服用于肠胃疾病、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和乳腺炎等的辅助治疗.蒲公英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抗肿瘤、调血脂和保肝等药理活性.蒲公英种质资源丰富,药理成分多样,可临床上推广应用,既可外敷又可内服.

    蒲公英临床应用扁桃体炎乳腺炎药理作用抗炎

    流速对许氏平鲉群体行为和生理机能的影响

    关兴宇张雨田邓立宇吴忠鑫...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许氏平鲉幼鱼在不同流速条件下的群体行为及生理响应机制,在恒流(0、0.2、0.4、0.6和0.8 Ucrit)条件下对许氏平鲉幼鱼群体行为及生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0.2 Ucrit流速条件下,许氏平鲉幼鱼群体凝聚力较强,群体整体协调性较强;流速到达0.6、0.8 Ucrit时,许氏平鲉幼鱼以维持游泳为主,个体不断调节在群体中的位置,群体凝聚力和协调性较差,抗氧化能力及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较弱.研究结果为许氏平鲉资源增殖过程中的群体行为的有效管理提供参考,为提高海洋牧场建设的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流速许氏平鲉群体行为抗氧化性非特异性免疫

    不同配方施肥对榧树生长的影响分析

    王陈任少华周鑫伟张驰强...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榧树是红豆杉科榧树属常绿针叶乔木,是集材用、药用、果用、油用和观赏于一体的多功能珍贵树种,应用价值较大.为了探索榧树幼苗的最佳施肥配比,本研究分别将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作为氮、磷和钾肥,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2年生榧树幼苗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株高、地径、总根长、根系平均直径、根尖数、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最优配方为N2P3K3;根表面积、根体积的最优配方为N2P1K3;地上干重、总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最优配方为N2P2K3;地下干重、叶绿素b含量的最优配方为N2P2K1.本研究根据不同配方施肥处理对榧树的生长进行正交及方差分析,筛选出适宜榧树幼苗生长的氮磷钾配比,为榧树培育的施肥提供参考.

    配方施肥榧树正交分析根系指标叶绿素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