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学通报
安徽农学通报

郑之宽

半月刊

1007-7731

ahnxtb@sina.com

0551-62675980

230001

合肥市徽州大道193号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内

安徽农学通报/Journal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查看更多>>《安徽农学通报》是安徽省农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以文字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1007-7731 CN34-1148/S是国家职称评定认定学术期刊。融学术性、指导性、实用性于一体,既刊登作物栽培与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艺、蚕桑、茶园、畜牧、水产及其他农业科学的硬科学研究报告、综述、研究简报和实用技术;也发表农业经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发展战略、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是农业推广领域唯一的科技杂志,在省内外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黔东低海拔地区立体气候对水稻品种展示效果的影响

    张玉清任菲宏邓川王姣...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寻不同水稻品种在黔东低海拔地区不同小气候条件下的种植表现,本试验选择川谷优1378等51个水稻品种在贵州铜仁西部塘头基地和东部坝黄基地开展了展示试验,并对各水稻品种的生育期、种植表现和产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气候差异对水稻种植表现和产量均产生影响,生育期变化受种植区立体气候影响,且与品种适应性有关;各品种株高、穗长等种植表现存在差异,结实率均表现为西部基地低于东部基地;43个参展品种在西部基地的实测产量高于东部基地,增加了 9.0~7 047.0 kg/hm2,;7个品种在西部基地种植的产量低于东部基地,降低了 60.0~3 979.5 kg/hm2.综合各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等表现,筛选出九优27占、宜香优800和中9优2号适合在黔东低海拔西部地区推广种植;晶两优1206、旌优312、玮两优钰占和澳富优287适合在黔东低海拔东部地区推广种植.

    水稻立体气候生育期水稻产量

    壳寡糖对玉米和油菜在萌芽期和苗期生长的影响

    谢方俊田如林赵卉琳李伦玮...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比较不同浓度(10、50、100、300和500mg/L)壳寡糖对玉米和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分别设置了萌芽期和苗期试验,对玉米和油菜生长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壳寡糖对不同时期的玉米和油菜影响不同,适宜浓度的壳聚糖对玉米和油菜的生长能起到促进作用.以100 mg/L壳寡糖浸种处理的玉米萌芽期生长较好,壳寡糖浸种处理对油菜萌芽期的促生作用不明显;玉米苗期叶面喷施50~100 mg/L壳寡糖促生效果较好,油菜苗期用500 mg/L壳寡糖促生效果较好.

    壳寡糖玉米油菜生理指标

    南疆地区不同冬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杨秋侠黄鑫杨志刚李字辉...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鉴定、引进和选育适宜南疆地区的冬小麦品种,本研究在该地区共设泽普(D1)、新和(D2)、农一师(D3)等8个试验点,以新冬60号(CK1)、新冬20号(CK2)为对照品种,对新粮809、阿农冬9号、新粮807、新粮808、九圣禾D1809和金丰源麦3号等20个小麦品种开展品种(系)比较试验,对其群体结构和分蘖成穗特性、主要穗部性状和农艺性状、丰产性及其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九圣和D1809、普冰资017、新粮807和新粮808的群体结构和分蘖成穗综合表现较好;金丰源麦3号、阿农冬9号、新粮807、新粮809和九圣禾D1809等9个品种的平均产量较对照品种新冬20号和新冬60号增产幅度均在5%以上,且金丰源麦3号、新粮807、新粮809和九圣禾D1809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可在该地区进一步示范种植.

    南疆地区冬小麦产量品种比较

    赣北地区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余轩李坤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宜赣北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和熟期适宜的大豆品种,本试验以中豆5101、华豆42和皖豆60等13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对各品种在试验田当年生产条件下的生育期、田间性状特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较好的品种有华豆42、兴豆106、中黄338和中豆5101,其生育期在93~96 d,农艺性状优良、抗倒伏能力较好,产量在3.452~3.738 t/hm2,较中豆41(CK)增产0.97%~9.33%,其中华豆42、兴豆106较CK分别增产9.33%、6.41%,增产潜力较大,可在研究区推广种植.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大豆高产和优质生产提供参考.

    大豆生育期特征特性大豆产量

    适宜延边地区种植的烤烟品种筛选

    孙立娟金哲李树林吴国贺...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宜延边地区推广种植的烤烟品种,以吉烟九号为对照,以云烟121、中烟特香301等7个引进的烤烟品种为材料进行筛选试验,通过调查各品种植物学性状、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化学成分等,考察各品种在研究区种植的综合表现.结果表明,中川208植株高大,身份较好,光泽鲜亮,经济性状表现突出;秦烟99株型中等,产量产值高,烟叶品质相对较好;其他品种特性在研究区暂没有充分表现出来,可进一步进行栽培试验.中川208和秦烟99在研究区综合表现较好,可在研究推广种植.

    烤烟品种筛选经济性状化学成分

    生物炭对连作黄瓜幼苗根系生化特性的影响

    马光莲张亚婷张焕锦张时豪...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生物炭对黄瓜幼苗根系生化特性的影响,试验设5个生物炭(0、10、20、60和80g/kg)栽培黄瓜处理,分别测定黄瓜幼苗根系可溶性糖、蔗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硝态氮、脯氨酸和氨基酸含量等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基质中添加生物炭,可使黄瓜幼苗根系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硝态氮、蔗糖、还原糖、脯氨酸和氨基酸含量增加.其中,以生物炭用量为60 g/kg(B3)时,应用效果最佳.在黄瓜出苗后25 d,B3黄瓜幼苗根系中的可溶性糖、蔗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硝态氮、脯氨酸和氨基酸含量分别比CK增加了 59.49%、62.50%、89.65%、95.95%、5.91%、86.21%和 122.30%.

    黄瓜生物炭根系生化特性

    外源水杨酸、褪黑素对盐胁迫下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李傲宇李瑞敏陈翼芝于爽...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外源水杨酸、褪黑素对盐胁迫下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效果较为明显的缓解剂.本试验以大豆吉育204为材料,对100 mmol/L NaCl胁迫下的大豆种子分别外源施加浓度为0.1、0.2和0.5 mmol/L的水杨酸或褪黑素,进行培养皿纸上发芽试验,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盐害率以及幼苗鲜重和苗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CK0(空白对照、未经NaCl胁迫)相比,100 mmol/L NaCl胁迫下的大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鲜重、苗长分别下降了 28.34%、21.67%、35.89%、47.79%、21.16%和47.82%,相对盐害率30.91%.0.1、0.2和0.5 mmol/L的水杨酸或褪黑素对盐胁迫下大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鲜重、苗长均有促进作用,并降低了相对盐害率.其中,与CK1(NaCl胁迫)相比较,0.2 mmol/L褪黑素处理的盐胁迫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鲜重和苗长分别提高23.00%、25.00%、43.43%、66.84%、20.19%和19.12%,并使相对盐害率降至23.48%.褪黑素对大豆盐胁迫的缓解效应整体上优于水杨酸,可作为大豆抵御盐胁迫的较优缓解剂.

    盐胁迫水杨酸褪黑素大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在阳光玫瑰葡萄上的应用

    润云龙程万强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GA3)、氯吡脲(CPPU)和噻苯隆(TDZ)在阳光玫瑰葡萄上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该植物为试验材料,花前保蕾采用(2mg/LGA3+2 mg/L CPPU)(B 1)和(2 mg/L G A3+2 mg/L TDZ)(B2)两种组合进行处理;无核处理采用25 mg/L GA3+2 mg/L CPPU)(W1)和10 mg/LGA3+4 mg/L TDZ)(W2)两种组合进行处理;膨大处理采用(25 mg/L GA3+4 mg/L CPPU+2 mg/L TDZ)(P1),(25 mg/LGA3+3 mg/LCPPU)(P2)和(25 mg/L GA3+3 mg/L TDZ)(P3)3种组合进行处理,处理后测定平均粒重和其糖度,评价其口感.结果表明,落花后2 d内无核处理W1+无核处理后12 d左右膨大处理P2,试验品种平均粒重达13.78 g且具有香气,成熟期较早;花开50%~60%进行花前保蕾处理B2+落花后5~7d内无核处理W2+无核处理后12 d左右膨大处理P2,试验品种平均粒重18.22 g且糖度达19 Brix%以上,成熟期较其他大粒方案推迟不明显.以上两个处理组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阳光玫瑰葡萄植物生长调节剂内在品质外观

    双孢蘑菇褐变过程营养成分和酶活性的变化

    朱莉莉何华奇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了解双孢蘑菇采收后在常温储存下褐变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本试验测定了双孢蘑菇的失重率、褐变度与可溶性糖、蛋白质、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酪氨酸酶和漆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常温储存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延长,双孢蘑菇的失重率和褐变程度不断增加,丙二醛、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蛋白质含量持续下降.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先上升,达到最高值后下降至初始水平;酪氨酸酶活性整体呈下降趋势,最后维持低活性状态;漆酶活性波动较小,并始终维持在低水平状态.在双孢蘑菇褐变过程中,随着水分的不断流失,渗透调节物质发生波动以应对褐变反应,相关酶活性发生变化,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协同推动褐变进程.

    双孢蘑菇褐变营养成分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

    丁酸梭菌复合菌对断奶仔猪的早期腹泻防治效果

    王丽周玉香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组成的复合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对仔猪腹泻和生长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体重相近的22日龄断奶仔猪28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头猪,对仔猪的采食量、腹泻率和生长性能3个方面进行分析.试验组为常发顽固性腹泻组(非PEDV感染),对照组为常规饲养组;试验期从22日龄断奶转群至保育阶段到84日龄出售,共62 d.对照组饲喂常规日粮,未添加丁酸梭菌复合菌;试验组饲喂常规日粮+丁酸梭菌复合菌200 g/t日粮.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复合菌断奶仔猪早期的采食量明显提高了 76.67%(P<0.05);腹泻率降低了 4.25百分点,对防治仔猪早期腹泻的效果明显(P<0.05);有利于改善仔猪生产性能.本研究扩展了 丁酸梭菌复合菌的在畜牧养殖行业的应用,为其作为绿色添加剂做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断奶仔猪生长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