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学通报
安徽农学通报

郑之宽

半月刊

1007-7731

ahnxtb@sina.com

0551-62675980

230001

合肥市徽州大道193号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内

安徽农学通报/Journal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查看更多>>《安徽农学通报》是安徽省农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以文字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1007-7731 CN34-1148/S是国家职称评定认定学术期刊。融学术性、指导性、实用性于一体,既刊登作物栽培与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艺、蚕桑、茶园、畜牧、水产及其他农业科学的硬科学研究报告、综述、研究简报和实用技术;也发表农业经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发展战略、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是农业推广领域唯一的科技杂志,在省内外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素馨属植物资源学研究进展

    周慧陈晨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素馨属植物常为落叶或常绿小乔木,直立或攀缘状灌木,在园林绿化、药用等领域应用广泛.本文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素馨属植物的地理分布与遗传多样性、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繁殖技术和利用价值等资源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地理分布和遗传多样性方面,约有47种素馨属植物,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遗传多样性丰富.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方面,该属植物花期各不相同,花多具浓郁香味;果实及种子一般为黑色球状,植株对外界环境变化较敏感.化学成分方面,该属植物不同部位含有水杨酸、咖啡碱等生理活性物质以及乙酸苄酯、芳樟醇等挥发性成分,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价值.繁殖技术方面,其植株结实率不高,种子出芽率较低,繁殖方式以扦插、组培等无性繁殖为主.利用价值方面,素馨属植物具有延缓衰老、抑菌消炎等药用价值;可应用于墙体、阳台及窗体绿化,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此外,其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文化内涵.本文为素馨属植物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素馨属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观赏价值开发利用

    闽南山地珍贵树种的适应性与选择研究

    林狄显吴金洪林伟才颜志彬...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宜闽南山地栽培的树种,以福建省永春碧卿国有林场为试验地,选取黄山栾树、台湾栾树、苦楝和冬青等20种优良景观树种,柳杉、秃杉、福建柏、花榈木和红豆树等30种优良用材树种,以及福建青冈、赤皮青冈、青冈和云山青冈等20种多功能壳斗科树种共70个不同珍贵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闽南山地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与健康状况以及适生性等指标.结果表明,造林选取的各参试树种成活率较高,除云山青冈外,其余均在85%以上,保存率均在90%以上;树种整体生长与健康状况较好,适生性较强.筛选出适宜在闽南山地栽培的优良景观树种有冬青、青钱柳、鹅掌楸、枫香和半枫荷5种,优良用材树种有秃杉、醉香含笑、闽楠、香樟、大花序桉和木荷6种,多功能壳斗科树种有福建青冈、赤皮青冈、红锥和米锥4种.本研究为闽南山地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育、植物迁地保护和引种驯化研究提供参考.

    珍贵树种优良景观树种生物多样性树种适生性

    芸苔素内酯对石笔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卢艺菲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芸苔素内酯(BR)对石笔木幼苗生长的影响,以1年生石笔木实生苗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和喷施频率的BR处理石笔木幼苗,0 mg/L为清水处理(CK),a、b、c和d每组分别喷施1、2、4和8 mg/L,另依据喷施频率(1周2次、1周1次和2周1次)分别细分为亚组1~3(a-1~a-3、b-1~b-3、c-1~c-3和d-1~d-3),测定其株高、地径和冠幅,筛选出最佳的喷施频率和浓度组合.结果表明,适量施用BR对石笔木幼苗生长起到促进作用,能显著增加其苗高、地径及冠幅.最佳的处理组合为c-3(4 mg/L,2周1次),该处理下苗高为25.43 cm,较CK增长14.16 cm,增长率达125.64%;地径为3.66 mm,较CK增长2.13 mm,增长率达139.22%;冠幅为5.15 cm,较CK增加1.68 cm,增幅达48.41%.本研究为该乔木的苗期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石笔木芸苔素内酯喷施频率幼苗生长

    紫色马勃降解孔雀石绿染料的条件优化

    王银慧周彬王丹熊爱群...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紫色马勃为试验对象,以孔雀石绿染料为降解基质,从菌体平板降解、发酵液培养时间(4、5和6 d)、降解处理温度(22、26、30和34℃)及染料浓度(50、100、150、200、250和300 mg/L)4个方面探讨其对孔雀石绿染料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紫色马勃发酵液制备条件为在26℃,160 r/min振荡培养4 d;以200 mg/L孔雀石绿染料作为基质,在30℃条件下,降解24 h,此时降解率达98.34%.研究结果为孔雀石绿染料的降解研究提供参考.

    紫色马勃液体发酵孔雀石绿染料降解

    5种除草剂对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防效比较

    许光文何成舟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防除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安全、高效药剂,选用3%甲基二磺隆SC等5种常用药剂进行防效对比试验,分析药剂对小麦安全性、杂草防除效果(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药剂速效性和持效性、控制杂草类型)和挽回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参试药剂的使用剂量对处于4~5叶越冬期的小麦生长安全.以3%甲基二磺隆SC、5%唑啉草酯EC和75%氟唑磺隆WG的除草控害效果最好,药后110 d的株防效依次为94.01%、83.03%和74.65%,鲜重防效依次为94.97%、88.56%和82.97%.其中5%唑啉草酯EC、7.5%啶磺草胺WG的防除速效性较好,而3%甲基二磺隆SC和5%唑啉草酯EC的持效性较长.5%唑啉草酯EC防除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的效果最好,3%甲基二磺隆SC防除菵草的效果最好.各处理小区测产结果表明,3%甲基二磺隆SC、5%唑啉草酯EC和75%氟唑磺隆WG处理较对照区挽回小麦损失率依次为29.28%、25.18%和22.40%.实际生产中,防除小麦田禾本科杂草应合理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

    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田间试验防效

    雨山区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治

    陶敏夏武华吴翠翠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安徽马鞍山雨山区小麦生产实践出发,总结分析了该作物赤霉病的形成原因、主要病症和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小麦赤霉病是由镰刀菌属引起的为害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研究区地属北亚热带季风过渡区,气候条件有利于赤霉病菌侵染;同时田间菌源量高、种植品种抗性不强、耕作方式和管理不当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该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该病害会造成小麦大面积减产,病穗中的毒素还会对人和牲畜造成危害.基于此,提出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病害发生动态;完善适时、适量播种,科学施肥和田间管理等栽培管理技术;规范秸秆还田、施用基肥和引入生物防治菌,降低田间病原基数;采用分子标记等技术选育并种植抗病品种;采取药剂拌种、适期用药、交替轮换用药和选择合适施药机械等措施,进行科学的化学防治;适时收获、晾晒和储藏,加强收储管理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策略,为相关地区小麦生产中赤霉病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小麦赤霉病镰刀菌属秸秆还田化学防治

    理塘格木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调查分析

    杨育林黄兰鹰杨勇智齐沛森...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了解理塘县格木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资源分布状况,为区域野生种子植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设置样线、样方等调查方法对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进行全面调查,并对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的多样性、分布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分布野生种子植物共计78科371属1 021种,优势科主要包括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和蔷薇科(Rosaceae)等,优势属主要为杜鹃花属(Rhododendron)和虎耳草属(Saxifraga)等.保护区现有野生种子植物78科共7个分布区类型,其中北温带分布有25科,占比32.05%,世界广布和泛热带分布各有24科,占比分别为30.77%;371属包含15个分布区类型,其中北温带分布有129属,占比34.77%,东亚分布有47属,占比12.67%,中国特有分布有13属,占比3.50%;科、属水平分布区类型分别占国内分布区类型的46.67%和100%.分布有西藏杓兰(Cypripedium tibe-ticum)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格木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区系组成复杂,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调查保护物种

    基于YOLOv8s的水稻害虫图片智能识别

    邓相红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害虫分布具有规模小和密度高等特性,导致其识别具有挑战性.本文基于深度学习,利用经典的YOLOv8s轻量级模型进行稻纵卷叶螟、水稻叶毛虫和稻潜叶蝇等14种水稻害虫数据集的训练识别,得到了模型训练及验证结果.训练结果发现,该模型收敛速度和稳定性较好;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性能较好,对14种水稻害虫的识别精度为0.788,召回率为0.721,识别准确率为0.809,mAP@0.5为0.772.综合来看,该模型性能较好,能够满足水稻害虫检测要求.研究结果为水稻虫害识别提供参考.

    深度学习水稻害虫YOLOv8s目标检测

    基于融合指数的松嫩平原西部水文情势监测

    李东鹤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平台(GEE),利用Landsat遥感数据,研究了2011-2020年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的水文情势变化.通过融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改进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和自动水体提取指数(AWEIsh)等多种植被水文指数,借助ReliefF重要性特征选择算法和CART决策树模型,对2011-2020年该地区的水体分布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相比单一指数算法,融合指数在遥感水体识别中具有较大优势,可以有效发现被植被掩盖的水体.研究区水体面积10年间经历了减少后波动增加,整体呈减少的趋势,至2020年识别的水体面积为24 118.05 km².土地类型转换分析结果表明,消退的水体主要转变成植被,净转出面积约5 388.78 km².通过对主要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分析,发现人为干扰是导致松嫩平原西部水体减少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为松嫩平原西部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水文情势融合指数时空变化影响因素

    核桃壳仁分离机作业参数优化与试验

    张莉刘华龙
    108-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核桃壳仁风选分离设备存在的分离不彻底和夹带损失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两级串联式的核桃壳仁分离机,该分离机可一次性分离整仁、碎仁和果壳.为确定其最佳的作业参数,运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以核桃壳仁含杂率和损失率为考核指标,以喂料速度(x1)、风板1倾角(x2)、风板2倾角(x3)、风机1风速(x4)和风机2风速(x5)为试验因素,对该装置工作参数进行 优化试验,运用Design-expert软件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并进行方差分析,利用因子贡献率法得到影响含杂率和损失率的主次因素.结果表明,含杂率、损失率模型的R2值分别为0.973 1、0.953 0,建立的含杂率、损失率与参数间的二阶多项式回归模型拟合度较高;喂料速度、风机1风速和风机2风速对含杂率的影响显著,风板1倾角、风机1风速和风机2风速对含杂率的影响显著,交互项x1x2、x1x3、x1x4、x2x5和x3x5对含杂率的影响显著;交互项x1x2、x1x3和x3x4对损失率的影响显著;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喂料速度0.15 kg/s、风板1倾角39°、风板2倾角34°、风机1风速20 m/s和风机2风速14 m/s时,其含杂率4.75%,损失率8.41%,且验证试验的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对误差小于5%.该研究为核桃壳仁分离机的改进提供参考.

    核桃壳仁分离机响应面法参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