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

宛晓春

双月刊

1672-352X

ahnydxxb@163.com

0551-5786705,5786369

230036

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安徽农业大学学报》为安徽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信所)、中文核心期刊(北大图书馆)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现被6种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它们分别是: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文摘》(CS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中心数据库(CABI)、英国《动物学记录》(ZR)和国际农业文献检索(AGRIS International),同时被国内万方、同方、《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农业文摘》等十几家数据库及文摘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75份辣椒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袁娟伟贾利唐菁翟永琪...
    244-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挖掘能够应用于遗传改良的种质资源,并筛选出优良表现的核心种质资源,为辣椒品种改良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以275份辣椒为研究材料,对42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个数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1.90~2.26,其中叶片长的H´值最高为2.26,其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的变化范围为22.38%~146.09%.以辣椒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高为146.09%,变异幅度为48~290231 SHU.27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0.03~2.81,其中果形有13种分布类型,其频率分布范围为1.87%~31.84%,大多数为灯笼形与羊角形,其遗传多样性指数也是最高为2.81,表明275份辣椒种质的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中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有189对性状,这表明许多表型性状间相互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13个主成分累加贡献率为68.62%,代表了辣椒表型性状的主要信息量,说明这13个主成分可反映42个表型性状的基本特征,从特征值和贡献率来看,果横径、单果重、果形、果肩形状、胎座大小,叶片长、叶片宽、叶柄长、株幅、分枝性、茎茸毛、叶面茸毛、花冠色、花药颜色、花柱颜色和果色共17个表型性状是引起辣椒种质表型不同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为40.0时,275份辣椒种质可聚为5个类群.该研究为辣椒种质资源的利用、创新及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参考.

    辣椒种质资源表型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

    《Plos Pathogens》刊发黄勃团队绿僵菌病毒研究最新进展

    255页

    盆地环境条件下幼蟹养殖对水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

    戴希贤马旭洲张文博黄渊博...
    256-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盆地环境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于2021年5—9月对四川开江地区幼蟹养殖池塘及其水源的温度、溶解氧等11项水质因子进行监测,并采用单样本t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期间,幼蟹养殖池塘水体电导率、水温、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与水源水体差异显著(P<0.05),pH、溶解氧和氨氮含量总体低于水源水体.幼蟹养殖池塘水体可溶性磷酸盐、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和总磷含量均超出Ⅲ类水域标准.盆地环境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期间除总氮、可溶性磷酸盐、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外,其他水质指标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的Ⅲ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且养殖后期幼蟹池塘可溶性磷酸盐、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较水源水体差,表明幼蟹养殖对水环境存在一定污染,应当在幼蟹养殖过程中及养殖结束后对水环境进行改善和处理.养殖期间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和养殖结束后对尾水进行净化处理是未来提高盆地环境条件幼蟹养殖生态效益的两大方向.

    盆地环境幼蟹养殖水质水环境

    高通量测序解析冰鲜刀鲚细菌群落变化特征

    邱楚雯施永海谢永德徐嘉波...
    263-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养殖刀鲚冰鲜保存过程中细菌群落组成及变化情况,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冰鲜条件不同贮藏时间(0、3、6、9、12、15、18 d)刀鲚肌肉样本细菌的16S rRNA基因的2个高变区(V3—V4)进行测序,比较其细菌多样性及门、属水平的细菌相对丰度,并进行主成分分析、Heatmap分析以及特定腐败菌分析.结果显示,7组样品细菌分布于40门787属,冰鲜条件下刀鲚肌肉的优势致腐败菌属为假单胞菌、微杆菌属和气单胞菌属.主成分分析显示,刀鲚腐败前后的微生物结构存在差异.Heatmap图分析显示新鲜样本的细菌丰度最大.3组冰鲜贮藏6 d前的样品群落结构较相似.贮藏12 d时常见致腐菌(微杆菌属、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占比显著提高,其细菌的多样性及丰富度最低.随着冰鲜保存时间的延长,刀鲚肌肉的细菌菌落结构产生了动态变化.冰鲜保存6~9 d后刀鲚肌肉的细菌菌落结构变化较大,研究结果可以为预测冰鲜刀鲚货架期提供参考.

    刀鲚冰鲜高通量测序细菌群落

    束丝藻的竞争优势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进展

    薛同站张樊余丽张民...
    269-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束丝藻(Aphanizomenon)是一种丝状固氮蓝藻,具有入侵性且易暴发有害水华.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推动下束丝藻的扩张已然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现象,其广泛分布在温带、热带水体中,因其能合成藻毒素和异味物质而严重影响水生态系统功能,威胁饮用水安全和人类健康.束丝藻耐低温、喜低光,在偏碱性、低氮高磷水体中增殖较快,并凭其固氮、储磷以及释放藻毒素、形成群体胶鞘等独特生态策略使其在种间竞争以及群落结构演替中获得较大竞争优势,成为优势种群.鉴于束丝藻的危害性和扩张性,本文从束丝藻的生理生态特性、分布特征、竞争优势及其关键驱动因子等研究前沿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研究领域进行展望,为进一步研究束丝藻种群竞争优势形成机制,有效防控束丝藻水华提供科学依据.

    束丝藻蓝藻水华生态策略竞争优势防控

    沼液替代化肥对冬小麦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小麦产量的影响

    郑天宇吴红淼闫文康赵依谷...
    277-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等氮条件下沼液按不同比例替代化肥对冬小麦产量和麦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021—2022年在安徽农业大学农萃园设置大田试验,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单施化肥、沼液替代20%、50%、80%和100%化肥,分别分析小麦产量和三类节肢动物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沼液替代化肥量的增多,害虫数量呈现减少趋势,天敌数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当沼液替代20%化肥时,土壤节肢动物密度最高.当沼液替代50%化肥时,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以及天敌优势集中性指数最高.当沼液替代化肥达50%及以上时,小麦各产量指标均显著低于单施化肥.结论表明改厕沼液替代化肥比例宜控制在50%到20%之间,可为改厕沼液科学比例替代化肥提供理论参考.

    冬小麦沼液节肢动物天敌害虫小麦产量

    皖南山区不同类型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差异

    石晓芸夏尚光孙庆业李静...
    284-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皖南山区不同类型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差异,为该区合理营林提供参考,选取皖南山区6种不同类型森林土壤(杉木林、马尾松林、栓皮栎林、外松林、天然阔叶林和杉木-栓皮栎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比较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呈强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3.84~91.50 g·kg-1,总氮含量为0.94~3.37 g·kg-1,碱解氮含量为131.58~203.62 mg·kg-1,总磷含量为0.22~0.77 g·kg-1,有效磷含量为0.17~0.32 mg·kg-1;土壤主要缺乏速效磷养分.(2)阳离子交换量在8.09~12.57 cmol·kg-1之间,排序为:天然阔叶林>外松林>马尾松林>混交林>杉木林>栓皮栎林,不同森林土壤间阳离子交换量的差异主要由其土壤有机质的差异引起.(3)交换性盐基总量在1.74~2.72 cmol·kg-1g之间,排序为:马尾松林>外松林>杉木林>栓皮栎林>混交林>天然阔叶林,Ca2+和Mg2+是主要的盐基离子,是成土过程中Ca、Mg优先固持形成的.(4)盐基饱和度在13.97%~28.98%之间,排序为:马尾松林>杉木林>栓皮栎林>外松林>混交林>天然阔叶林,该差异是由淋溶作用和树木对盐基离子的吸收共同作用形成的差异.综上,研究区土壤保肥和缓冲性能较低且供肥能力较差,尤其是土壤速效磷供应能力差.其中松林的供肥保肥能力及缓冲性能明显优于其他树种森林,混交林的速效养分含量更高,故可通过营造松类混交林以及施肥来提高森林土壤供肥保肥能力和缓冲性能.

    皖南山区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盐基离子土壤肥力

    贵州覆膜烟田土壤中微塑料丰度与赋存特征研究

    代良羽高维常张淑怡杨松花...
    291-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田土壤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地膜覆盖被认为是农田土壤中MPs的主要来源,但土壤中地膜源MPs的研究仍较少.采集贵州省主产烟区覆膜烟田土壤样品,采用浮选-静电法分离提取土壤中MPs,分析其丰度及赋存特征.结果表明:覆膜烟田土壤的MPs丰度范围在4325~7949颗∙kg-1,MPs粒径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而变小.土壤中0.25~0.85 mm粒径MPs丰度占比均较高,以覆膜时间最长的黔西县荆州村占比最高,达到98.86%.与其他研究区对比发现,贵州覆膜烟田MPs丰度相对较高,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将进一步丰富我国农田土壤MPs数据,可为土壤MPs的进一步研究和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地膜农田土壤微塑料丰度赋存特征

    生物质灰调理剂对烟田土壤性质及烟草生长和养分含量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王丽何东东朱启法李世金...
    297-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生物质灰调理剂对烟田土壤化学性质、烟草生长及其烤烟品质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肥(CK1)、常规施肥(CK2)、常规施肥配施750 kg∙hm-2调理剂(T1)、常规施肥配施1500 kg∙hm-2调理剂(T2)和常规施肥配施2250 kg∙hm-2调理剂.结果表明:调理剂施用显著提高了烟草根区土壤pH值、矿质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CK2相比,调理剂处理(T1—T3)根区pH提高了0.36~0.44,硝态氮增幅达49.6~243.5%,矿质态氮增幅为26.5%~164.6%.其中,T2处理可显著提高烟草生长中期根区硝态氮含量,而显著降低其成熟期根区硝态氮含量,利于烟草生长后期烟叶的落黄.与CK2相比,调理剂配施(T1—T3)显著促进烟草根系生长发育,提高烟株茎粗和中前期烟叶氮磷钾含量,增加烤烟产量,其增幅为3.6%~6.2%;同时,烤烟上部叶钾含量增加,氮和还原糖含量降低,利于烤烟中部叶糖碱比的提升和烤烟品质的改善.综上,生物质灰调理剂的添加,可改良植烟土壤化学性质和养分供给,提升烤烟养分积累,改善烤烟品质,并以1500 kg∙hm-2为最佳施用量.

    烟草调理剂土壤养分烟草品质

    苏州生态景观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

    唐建姚新华王亚军林雪茜...
    305-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目的是调查苏州市不同生态景观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分析林分差异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为城市生态景观林的构建提供微生物方面的基础数据.以苏州市香樟人工林(Cinnamomum camphora plantation)、喜树人工林(Camptotheca acuminata plantation)、水杉人工林(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plantation)、栾树人工林(Koelreuteria paniculata plantation)和池杉人工林(Taxodium distichum var.imbricatum plantation)5种生态景观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各林分的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和80~100 cm 5个土壤层次全碳(TC)、全氮(TN)、全磷(TP)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MBC、MBN和MBP).结果表明:(1)试验地各土层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分别在447.0~957.1、1.4~56.2和1.2~3.3 mg·kg-1之间,并且在不同景观林之间差异显著.其中,栾树人工林0~100 cm土壤具有较高MBC和MBN的平均含量,香樟人工林土壤则有较高的MBP平均含量.(2)林分类型对微生物生物量化学计量比(MBC∶MBN、MBC∶MBP、MBN∶MBP)、熵值(qMBC、qMBN和qMBP)以及土壤与微生物之间化学计量不平衡性有显著影响.其中,针叶林一般具有较高的MBC∶MBN、MBC∶MBP和qMBC,而阔叶林总体具有较高的MBN∶MBP、qMBN、qMBP和土壤-微生物之间化学计量不平衡性.(3)试验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主要与土壤容重、全碳、全氮以及全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生态景观林类型显著影响0~10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相较于针叶林,阔叶林一般具有较高的MBN、MBP以及土壤-微生物之间化学计量不平衡性,表明阔叶林微生物生物量更易受土壤氮磷的影响.

    微生物生物量化学计量比生态景观林微生物熵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