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转录组技术的枫叶鲑亲本鉴定和杂交优势分析

    刘玉猛蒋洁兰毛明光朱诗裕...
    98-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枫叶鲑的亲本来源及杂种抗病优势,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枫叶鲑的胸腺和头肾组织转录组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获得胸腺组织原始数据8224345800 bp,拼接获得169204条单基因序列(Unigene);头肾组织原始数据7409864400 bp,拼接获得132292条Unigene.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Unigene进行NR库相似搜索,还进行了GO、KOG和KEGG分类注释.通过比对线粒体DNA(mtDNA)基因序列发现,枫叶鲑与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线粒体基因同源性达99%以上,可判定枫叶鲑母本是虹鳟;E3、TNF-α、IGM等基因的同源性在大鳞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tshawytscha)中比虹鳟高,推测枫叶鲑父本可能是大鳞大麻哈鱼.对免疫相关基因分析发现,IgM、TNF-α和T、B淋巴细胞相关基因序列与父、母本同源性均较高,因此初步判定枫叶鲑抗病优势是父、母本双方杂交的结果.通过转录组分析杂交种的抗病优势存在盲区,但该技术可以快速判断父、母本的来源,获得大量遗传信息,优势明显.

    枫叶鲑转录组亲本鉴定抗病优势分析

    北京市北部山区造林工程绩效提升策略研究

    陆也萍刘笑冰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首都生态环境,北京市造林绿化建设持续开展,北京市北部山区造林工程不仅使得北京市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对于提升首都形象和推动生态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北京市北部山区造林工程现状进行研究,从绩效角度出发,分析了造林工程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升北京市北部山区造林工程绩效.

    造林工程绩效北京市

    6种荚蒾属植物引种抗旱性评价

    张宗文刘彬窦霄魏士省...
    107-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丰富山东省园林绿化花卉的多样性,以6个品种荚蒾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干旱胁迫下生理生化变化及抗旱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逐渐降低,各荚蒾属品种生理生化指标呈现出相似的规律,相对电导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SOD、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净光合速率先下降再升高后降低.并通过主成分及聚类分析,选择出中华木绣球和雪球荚蒾2个抗旱性较强的荚蒾属品种,可以作为山东地区重点推广的观赏品种.

    荚蒾属引种抗旱性生理生化

    食用色素染色月季切花的瓶插衰老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杜婷婷王雪裴芳丽张晶晶...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食用色素对月季的安全性及对其切花衰老的影响.[方法]在前期使用食用色素获得染色月季的基础上,对染色月季的瓶插衰老和安全性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在温度(20±2)℃、湿度(50±5)%的条件下,染色月季与未染色月季切花的瓶插寿命均为9~10 d,无显著差异.食用色素染色月季切花的抗氧化酶SOD和CAT活性虽然低于未染色月季切花,但相差较小,其显著高于专业染色剂处理的月季切花的抗氧化酶活性.食用色素染色月季切花瓶插液中菌落数目显著低于专业染色剂月季切花瓶插液,且染色花瓣中铅、汞、砷的含量与未染色处理无显著差异,远低于国标要求.[结论]食用色素对月季切花的瓶插寿命和衰老影响较小,且食用色素染色月季切花的重金属含量符合国标要求,安全性有保证.

    月季切花染色衰老安全性

    济南市中山公园古树名木现状评价及对策研究

    夏甜甜贾佳李宁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济南市中山公园古树名木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对古树名木群进行现状分析评价,结合文献资料整理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因素.根据不同影响因素,提出解决策略,使古树名木可以得到科学的养护管理,古树名木景观可以持续发展.经研究,发现影响济南市中山公园古树名木生长的因素有自身因素、自然生长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

    古树名木现状评价养护管理可持续发展

    北京北部山区造林建设立地类型与植物配置

    陈曦王思玮张双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乡村振兴建设为契机,结合近年来昌平山区绿化造林建设经验,在系统梳理山区造林立地条件和植被资源的基础上,划分了丘陵台地区、山谷沟峪区和深山区3个立地类型,并根据具体的立地环境,按照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重点介绍了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植物配置模式以及树种选择等,为北京山区造林生态建设工作提供相关思路.

    山区造林立地类型植物配置

    江山仙霞岭自然保护区黑麂资源研究

    陈卓余著成周晓余杰...
    122-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7月,根据保护区地形图、植被分布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按公里网格布设了89台红外相机及30条样线,以红外相机法与样线法对仙霞岭自然保护区内黑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14个公里网格相机拍摄到黑麂活动影像,黑麂相对多度为3.38,拍摄率为0.34%,其分布范围为红外相机拍摄到各兽类分布范围的第8位;黑麂分布集中区位于保护区内的高峰、大龙岗等核心区,种群密度为(7.25±2.63)只/km2,全区密度为(4.77±1.36)只/km2.

    黑麂红外相机种群密度仙霞岭自然保护区

    桑根达来不同林龄榆树林土壤养分特征

    林灏李钢铁李俊杰张月欣...
    12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正蓝旗桑根达来镇榆树林土壤养分随林龄增加的变化趋势及其规律.[方法]选择桑根达来镇3种不同林龄(10、25、40 a)榆树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0~10、10~20、20~40 cm土层土壤pH、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共5个指标.采用双因素分析法、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林龄榆树土壤养分在不同垂直深度土层中的含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林龄对榆树根系土壤的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pH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土层对土壤的速效磷、有机质含量及pH有显著影响;二者的协同作用对速效磷有极显著影响.随林龄增加,榆树林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呈上升趋势;速效磷在表层及深层土壤中先降低后升高,在中层土壤中先升高后降低.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均呈现较明显的表聚现象.土壤pH随林龄增加逐渐降低,且与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酸性越高,土壤养分含量越高.[结论]该研究可为该地区榆树林的养分管理、提质增效及近自然改造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榆树林土壤养分双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

    陕南地区乡村旅游活动中游客满意度及行为意向研究

    赵子越张文
    13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游客参与乡村旅游的活动效果、活动体验和活动成本,以及游客满意度和行为意向之间的结构关系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参加乡村旅游活动体验对游客的满意度和行为意向都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游客参加乡村旅游活动的成本与游客的满意度和行为意向是反向影响,可见游客活动体验越好、成本越低,越容易达到游客对个体旅游活动的期待,提升游客的出行满意度和行为意愿.而游客的活动效果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不够显著,因此,提出应当不断完善活动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扩大旅游项目本身的品牌影响力;增加游客双向体验项目,提升游客在旅游体验过程中的参与度;降低成本,提升游客满足感的发展建议.

    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活动感受行为意向

    应用植保无人机释放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技术研究

    李青超赵秀梅王立达刘悦...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广以虫治虫绿色防控技术,减少水稻田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赤眼蜂释放效率,降低防治成本.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和二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完成了不同放蜂量、放蜂器投放数量、放蜂量和放蜂器投放数量组合3个试验,调查卵块寄生率、校正寄生率、相对防效和产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应用植保无人机释放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释放量45万头/hm2,放蜂器投放数量90个/hm2,分3次平均释放,每次释放间隔5 d,卵块寄生率62.8%,校正寄生率60.0%,防治效果67.7%,产量和挽回产量损失率分别为11186.4 kg/hm2和6.0%.

    稻螟赤眼蜂水稻二化螟植保无人机寄生率相对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