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日照地区不同洋葱品种对比试验研究

    刘叶琼蔡汉玉孙朋朋汤伟华...
    46-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6个不同洋葱品种为试材,进行品比试验,调查分析不同洋葱品种的假茎倒伏期、植株性状、鳞茎纵径、鳞茎横径、球形指数、抽薹情况、鳞茎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水量、单球鳞茎重、小区产量等性状指标,以期筛选出最适合在中日照地区种植的洋葱品种.结果表明:中熟白皮洋葱品种"白玉"鳞茎大、果形好、鳞茎抱合紧实、商品性好、产量高、耐贮藏、宜运输,作为特殊皮色洋葱品种,最适合在句容市进行栽培种植.

    白皮洋葱引种中日照品种比较抽薹率

    山东地方辣椒种质资源品质性状聚类分析

    魏龙雪朱金英裴艳婷白静...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了解山东地区辣椒种质资源的品质状况,对所收集的36份山东地方辣椒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辣椒种质资源材料间品质性状变异系数为14.37%~110.26%,辣椒素含量变异系数最大(110.26%);欧氏距离98.3处,可将36份辣椒种质资源聚为三大类群:第Ⅰ类群占5.56%;第Ⅱ类群占8.33%;第Ⅲ类群(TT)占比最大,高达86.11%.聚类分析表明,抗坏血酸和辣椒素在聚类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聚类第Ⅰ类和第Ⅲ类,辣椒素变异系数均最大,第Ⅱ类粗蛋白变异系数最大.综上,第Ⅰ类群除鲜食、制酱外,可加工用作食品、化妆品、药品等产业中的重要添加剂;第Ⅱ类群经提取加工可用于医学药用和家禽畜牧饲用,可作为工业辣椒品种选育的优异材料;第Ⅲ类群利用度广泛,可普遍适用于鲜食、制酱、火锅和调料等食品加工产业等.

    辣椒种质资源聚类品质性状山东

    免套袋栽培富士苹果果实品质与树体结构相关性分析

    王贵平陈汝李强翟浩...
    53-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免套袋栽培富士苹果果实品质与树体结构、枝类组成比例的相关性,以山东省31个果园的"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外观品质、内在品质与树高、干径、冠径、枝类组成比例等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单果重、果形指数与树高呈显著负相关,代表红色的a∗值与树高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冠幅和树冠体积呈显著正相关,着色指数与树高呈显著负相关,与冠幅呈显著正相关,光洁度指数与冠幅呈显著正相关,和树冠体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内在品质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及钙含量与树体结构无显著相关性,可滴定酸含量与冠幅、树冠体积呈极显著负相关,花青素含量与干高呈极显著负相关.代表黄色的b∗值与枝长呈显著负相关,与叶丛枝比例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枝长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丛枝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长枝比例呈显著负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枝长呈显著负相关,与叶丛枝比例呈显著正相关,VC含量与主枝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枝长呈极显著负相关,花青素含量与枝条数呈显著正相关.分析认为,初盛果期(<12 a生)富士果园,树高、干高、冠幅等树体结构指标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大于对内在品质的影响,而枝类组成比例对内在品质的影响大于对外观品质的影响.

    免套袋富士果实品质树体结构枝类组成相关性

    不同遮阴处理对4种麦冬光合特性的影响

    曹娜刘云岳伟孙南...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山麦冬(Liriope spicata)、禾叶山麦冬(Liriope graminifolia)、金边麦冬(Liriope muscari var.variegata)、湖北麦冬(Liriope spicata var.prolifera)为试材,通过不同遮阴度处理90 d后,研究不同遮阴度对4种麦冬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园林中不同光照环境选择适宜的麦冬种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适度遮阴促进4种麦冬的叶绿素合成,山麦冬、禾叶山麦冬的叶绿素(a+b)含量均在25%遮阴度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8、2.10 mg/g,金边麦冬、湖北麦冬的叶绿素(a+b)含量均在50%遮阴度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2、1.81 mg/g;25%遮阴度时山麦冬净光合速率最大,为11.13μmol/(m2·s),禾叶山麦冬、金边麦冬、湖北麦冬均在50%遮阴度时净光合速率最大,分别为6.15、6.82、8.01μmol/(m2·s).由此可知,山麦冬最适遮阴度为25%,禾叶山麦冬适宜的遮阴度在25%~50%,金边麦冬、湖北麦冬的适宜遮阴度为50%.

    麦冬遮阴叶绿素光合特性

    江淮分水岭地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方法探索

    黄闯徐向远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当下由自然资源部开展的试点工作已进入推进实施和经验总结的阶段.江淮分水岭作为长江淮河的地理分界线,是重要粮食生产区和水源涵养区,该区域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以肥东县范店社区为例,探讨江淮分水岭地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编制方法路径,以期为同类型地区提供经验借鉴.

    乡村振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江淮分水岭地区

    基于GeoSOS-FLUS模型的乌鲁木齐生态空间模拟

    柴进则张明如
    68-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GeoSOS-FLUS模型,利用2005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对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农业生态效应进行分析,并建立农田保护、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3种情景模拟.结果表明,GeoSOS-FLUS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和适用性,能够反映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不同情景模拟下,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和农业生态效应.

    土地利用变化农业生态效应GeoSOS-FLUS模型乌鲁木齐市

    廊坊市土地利用类型及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郜敏娜胡永翔尚国琲秦占飞...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廊坊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当地土地资源优化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明显作用.通过对廊坊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及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廊坊市土地利用变化相关数据和当地的植被覆盖指数,并利用该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和结构都在不断地变化和演变.2000—2020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42%,各土地类型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转化.土地利用类型间的多维向转化是引起土地利用时空分布变化的直接表现形式.2000—2020年廊坊市植被覆盖度变化也呈现出了下降趋势.

    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时空动态变化廊坊市

    宁夏市域尺度下畜牧业碳排放时空演变及驱动因子研究

    任惠芹齐娅荣王嘉怡钟艳霞...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宁夏5个市2001—2020年畜牧存栏统计数据为基础,探究畜牧养殖业碳排放的时空变化规律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01—2020年宁夏各市畜牧业碳排放总体呈增长趋势.在相同时限内,固原市和吴忠市碳排放增幅较大,石嘴山市增幅相对稳定.碳排放量主要受政策、经济、技术、行业因素影响.

    畜牧业碳排放时空特征驱动因子宁夏

    漳州市漳浦县农村黑臭水体现状研究

    范蕊陈融斌陈政强柏皓...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遥感识别、现场检测与取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漳浦县38处疑似农村黑臭水体,结果表明:漳浦县现有4处农村黑臭水体,分别为前亭镇洛运村2处、前亭镇过港村1处、旧镇镇郭厝村1处;漳浦县黑臭水体主要污染来源为生活污水,占比33.32%;黑臭水体类型为沟渠和塘,其中黑臭沟渠占75%,黑臭塘占25%.漳浦县农村黑臭水体存在的问题:农村水污染增多;农村环保设施不健全;农村水污染源治理不彻底;基层环保专业力量欠缺.针对漳浦县农村黑臭水体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农村黑臭水体现场调查成因分析漳浦县

    旅游型海岸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及驱动力分析——以三亚市海棠区为例

    余中元温文柱
    89-94,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三亚市海棠区为例,运用ArcGIS和ENVI软件对2002—2022年遥感影像进行处理,探索2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计算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海棠区的土地利用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变化较为显著的是耕地、林地、建设用地;耕地和林地的流向主要是建设用地.这一时期海棠区高速发展,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加剧.海棠区土地利用生态效应不宜乐观,海棠区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供给呈反方向发展趋势,海棠区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已逐渐接近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饱和范围.

    旅游型海岸区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