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枸杞土壤含水量间接光谱估测模型

    吴娟何月红黄涛吕林涛...
    171-173,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定量分析叶片高光谱不同波段反射率特征值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关系,并为构建枸杞作物土壤含水量快速、高效、准确的预测模型提供理论依据.以银川市试验基地枸杞为试验对象,测定实验室叶片光谱反射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提取反射光谱特征指标,建立土壤水分含量的高光谱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754、1 844、1 855和1 900 nm波段反射率特征值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土壤水分的反演准确性较低,R2=0.326;以673、1 893、1 872 nm波段反射率为特征值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可以较好地预测土壤含水量,R2=0.716,模型方程为Y=25.001-56.485X673-115.923X1 893+100.631X1 872,该模型在预测土壤含水量方面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且输入量少的优点,可以为土壤含水量预测模型提供参考.

    土壤水分高光谱数据线性回归逐步回归

    淹水时期与天数对大豆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王本来俞建河曹秀清沈涛...
    174-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于2017、2020和2021年采用有底测坑试验模拟大田条件下不同生育期各淹水天数的涝渍环境,分析不同生育期淹水天数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和分枝开花期淹水会降低大豆株高、减小大豆茎粗.生长期淹水会降低大豆LAI,尤其苗期淹水对LAI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分枝开花期、鼓粒期和结荚期.大豆分枝开花期和结荚期淹水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苗期和鼓粒期,当结荚期淹水超过4 d,苗期、分枝开花期和鼓粒期淹水超过6 d,均会造成显著减产.该研究可为大豆农田排水方案的合理制定、洪涝灾害损失的评估以及抗灾减灾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大豆淹水时期淹水历时生长发育产量性状

    西安市农业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农用氮素供需平衡分析

    常小箭李方向王涛王晨光...
    178-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西安市主要涉农区县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查询及实地调研,对西安市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氮素供需平衡进行了研究分析.首先,计算了主要涉农区县农作物秸秆、瓜果藤蔓、畜禽粪便的氮素转化量.其次,根据土壤理化性质及农作物种植面积,估算了主要涉农区县农作物的氮素养分需求量.结合计算结果分析了西安市主要涉农区县农业废弃物转化为农用氮素养分的供需平衡关系.结果表明:2021年西安市涉农区县主要农作物种植需要44 414.75 t氮素养分,农业有机废弃物转化氮素养分的总供应量为28 560.12 t,其中农作物秸秆、瓜果藤蔓转化氮素养分23 155.00 t,占供应量的81.07%,畜禽粪便转化为氮素养分5 405.15 t,占供应量的18.93%,氮素养分供需比为1.56,即供不应求,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氮素转化,并配合施用化肥及有机肥满足作物生长养分需求.

    农业有机废弃物供需平衡氮素养分西安

    玉溪山地气温空间分布的DEM分辨率影响及应用

    谢新乔陆俊平李湘伟杨继周...
    182-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玉溪地区23个站点2010-2019年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4种不同空间分辨率的DEM数据与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构建起伏地形下的有效气温模型,实现热量资源的小网格地域分布.结果表明,气温的空间分布与海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长波有效辐射呈正相关.随着DEM空间分辨率的减小,月平均气温空间差异性降低,12.5 m×12.5 m、30 m×30 m、90 m×90 m分辨率的月平均气温分布空间差异性不明显.玉溪地区气温空间分布均呈现出西南部高、东北部偏低且东西部温差较大的特征.

    气温空间分布DEM分辨率热量资源玉溪地区

    新疆绿洲棉花生产布局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张泓
    186-194,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绿洲棉花种植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产棉基地,研究新疆绿洲棉花生产布局变化特征对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布局、农民增收、促进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定新疆绿洲棉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2020年的新疆棉花生产数据,以新疆四大绿洲棉区(即塔里木盆地绿洲棉区、西北沿边绿洲棉区、将吐鲁番—哈密盆地绿洲棉区以及和田绿洲棉区)及主要产棉市县为研究基本单元,运用时间序列分析与空间分析相结合,对绿洲棉区的棉花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位产量趋势数据进行剖析,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新疆绿洲棉花种植业地理集聚的影响程度,揭示新疆四大绿洲棉区棉花种植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1年以来,新疆绿洲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四大棉区变化特点各异,其中以塔里木盆地绿洲棉区和西北沿边绿洲棉区面积增长明显,且塔里木盆地绿洲棉区在新疆棉花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生产驱动因素分析表明,自然条件、生产科技和政策引导是非常重要的驱动因素.由此可见,30年来新疆绿洲棉花种植面积先减后增,生产集中程度不断增大,优势产区趋于稳定,单位产量逐步提升;生产布局呈现新疆棉花生产重心呈现出由西向东北方向变迁的特点,同时自然条件、生产科技水平和政策因素也促进了棉花生产向塔里木盆地绿洲棉区转移.

    棉花时空变化驱动因素新疆绿洲

    泰州市农民收入结构及增收问题研究

    唐婷冯亚明张双林蔡迎春...
    195-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0-2021年泰州市农民收入数据,分别测度收入结构变动值及其增收贡献程度.结果表明:①农民工资性收入无论从绝对贡献还是相对贡献来看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在总体上远远高于其他3类收入,2014年以后其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度出现颓势.②从绝对贡献来看,农民经营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在总体水平上不断降低.从相对贡献来看,农民经营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经历了由负转正、稳步增长、出现颓势等阶段,总体接近于倒"U"型发展趋势.③长期以来,农民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对农民增收未起到决定性作用.但2014年以来,转移性收入跃居农民收入增长的第二大动力源.综上所述,泰州市农民持续增收得益于收入结构优化与各项收入协同增长,因此要从支持农民创新创业、优化现代农业发展布局、统筹城乡发展、充分运用政策调控手段等方面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农民收入农民增收收入结构

    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方法

    周丽王玥刘桂英
    201-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农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基于全国31 个省区市2009-2018 年的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分析了农地流转政策对农户人均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离了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之后,农地流转政策实施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提高了1 052.013元.这一发现表明,我国实施"农地流转"改革政策的确对13 个试点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有促进作用.因此,建议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实施农地流转,拓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渠道,加快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地流转收入增长双重差分法

    基于科技文献计量学(2016-2020年)的黄精研究动态与展望

    钟灿劳嘉周馨贺炜...
    205-209,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三五"期间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利好时机.通过对2016-202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和Web of science(WOS)的黄精相关全部文献进行检索,分别从文献年代、期刊来源、主要研究地域、第一科研机构、主题和关键词等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文献计量工具VOSviewer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特性来把握"十三五"期间黄精科学研究现状.结果表明,黄精研究主要在国内,与其产地分布关系较密切.研究主题广泛,药材资源为论文发表量最多的主题,已形成较为稳定的研究机构和团队.尽管"十三五"期间,论文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回升的趋势,与"十一五"和"十二五"相比,"十三五"期间论文发表量明显增加,并更多地关注黄精生态种植、单一化合物的分离和药效研究等.但黄精仍存在种子规模化繁育滞后、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产品创新性不足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黄精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多指标评价方法和新颖产品的研发可助力黄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黄精计量学分析中药产业药食同源共现网络

    耕地"进出平衡"的实施潜力及建议

    刘泽鑫
    210-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调"结果显示,过去十年间我国耕地数量减少 0.075 亿hm2,其中主要流向了林地、园地等非耕农用地,这导致了耕地"非粮化"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国家粮食安全和稳定.耕地"进出平衡"对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等非耕农用地进行严格管控,在法律条文上和政策执行上提供了清晰明确的依据,对于遏止耕地"非粮化"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厘清耕地"进出平衡"政策执行过程中实施的范围和内容对于高效有序开展耕地"进出平衡"工作至关重要,为保障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提供坚实基础.

    耕地进出平衡非粮化农用地

    云南省绿色农产品优质优价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史君怡伏成秀马心灵曹秀思...
    213-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农产品是重要的绿色农业生态产品,通过市场实现优质优价,能够促进云南绿色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基于对云南省多个州市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实证调研,云南省绿色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农业重点产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绿色实践,但受制于绿色农产品经营体系发展滞后、品牌效应较弱、认证信用不足、产业链短窄薄、市场流通不畅等问题,导致云南省绿色农产品未能有效实现优价.应强化政策引领、统筹协调、社会共治、延链补链强链和资源整合,对云南绿色农产品提出构建现代经营体系、推进绿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绿色农产品认证效能、打造高质量产业体系、实现产销畅通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实现云南绿色农产品优质优价.

    绿色农产品优质优价制约因素对策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