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新型肥料配施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李云飞崔秀萍刘晓成王根林...
    150-15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新型肥料配施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探索小麦减量减次施肥可行性.结果表明,4种新型肥料配施与常规施肥相比,均能够减少施肥作业次数2次,减少小麦施氮量0.14%~8.97%;对小麦产量均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69.15~806.55 kg/hm2;长效配方施肥增效作用最为明显,较常规施肥增收1946.6元/hm2;缓释配方施肥可以实现种肥混播,不会造成肥料伤苗现象.

    新型肥料小麦产量产量构成

    不同水旱轮作方式下氮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龚明强易峰李进前杨立年...
    15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水旱轮作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周年效益的影响,摸索土壤养分变化规律,减少水稻季氮肥投入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在光明米业有限公司崇明种植基地进行了小麦-水稻、油菜-水稻、绿肥(蚕豆)-水稻、休耕-水稻4种不同水旱轮作.结果表明,绿肥-水稻轮作下236.25 kg/hm2施氮处理水稻产量最高,为9923.22 kg/hm2.从周年经济效益来看,油菜-绿肥轮作方式下262.5 kg/hm2施氮处理下周年经济效益最高,为15496.89元/hm2.轮作后,土壤有机质周年含量以绿肥-水稻升高最为明显,上升3.3 g/kg.

    水稻轮作施氮土壤养分变化产量

    10株分离自田菁根瘤内菌株的回接试验及结瘤验证

    董鑫
    157-158,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10株分离自田菁根瘤内的菌株进行结瘤试验,他们分别属于贪铜菌属(Cupriavidus)、拜纳蒙纳斯属(Balneimonas)、克罗诺杆菌属(Cronobacter)、泛菌属(Pantoea)及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应用全细胞水溶性蛋白电泳(SDS-PAGE)技术对结瘤后再次分离的菌株进行验证.结瘤试验结果表明,隶属于贪铜菌属(Cupriavidus)和拜纳蒙纳斯(Balneimonas)的7株菌SWF65120、SWF65122、SWF66465、SWF66521、SWF67557、SWF67558、SWF67572都能够与宿主田菁植物结瘤,并应用SDS-PAGE分子标记对结瘤菌株与接种菌株进行了比较,蛋白图谱显示完全一致.

    根瘤菌内生菌结瘤全细胞水溶性蛋白电泳

    不同有机肥对茶叶生长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韦智获苏敏张凌云李姝毅...
    159-161,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置氮素施用量均为278.4 kg/hm2的有机肥、复合肥、尿素3个处理,并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3种肥料对茶叶生长势、内含成分及茶园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茶树的生长萌芽、提高茶树发芽密度,使得茶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依次为4.506%、3.908%、3.719%,与CK相比提高幅度为7.61%~30.38%)和咖啡碱含量增加,降低茶叶的酚氨比,但各处理之间差异较大,从而不同程度地提高茶叶的自然品质,且同等氮素含量下施用有机肥的整体效果最佳,同时开沟施有机肥这一模式不仅可有效促进茶叶良好生长,增加茶叶产量及改善茶叶品质,而且还能有效地保持土壤良好的物理性质,是茶叶种植中较适宜的栽培管理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肥料茶叶效果土壤物理性质

    一种硒代蛋氨酸衍生物的合成表征与安全性评价

    唐灿樊庆涛王文龙刘俊奇...
    16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L-硒代蛋氨酸、月桂酰氯和油酰氯为主要原料通过肖顿-鲍曼缩合和酯化反应得到了N-酰基-L-硒代蛋氨酸衍生物,产物运用核磁共振(NMR)技术(1H NMR,13C NMR)表征确认.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研究了目标化合物对人体正常肝细胞(HL-7702)和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人体正常肝细胞(HL-7702)和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细胞毒性较低,当2种目标化合物的浓度达1920μmol/L时,细胞存活率均大于75%,证明合成的硒代蛋氨酸衍生物是一种低毒的硒代化合物,对于扩大硒代蛋氨酸在油脂类食品和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潜力.

    L-硒代蛋氨酸衍生物合成核磁共振表征细胞存活率

    超声辅酶法提取豌豆蛋白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戴媛张忠琴乔思琪冷进松...
    165-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豌豆蛋白提取工艺条件,深入了解其生理功能活性,拓宽豌豆蛋白的产品范围,以干豌豆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辅酶法提取豌豆粉中的蛋白质,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并测定提取产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在试验范围内,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如下:料液比为1:30(g:mL),提取时间为50 min,提取次数3次,超声波功率为150 W.在此工艺条件下得豌豆蛋白提取率高达95.64%,其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如下: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1.5%,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为54.5%,羟自由基清除率为56.3%,还原力为0.54.因此,优化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豌豆蛋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豌豆蛋白超声辅酶法提取抗氧化活性

    复合改良剂对黄元米果食用品质的影响

    曹耀张冬黄赣辉邓丹雯...
    171-175,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复合改良剂在黄元米果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在黄元米果中添加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单甘酯、瓜尔豆胶,探讨不同比例的品质改良剂对黄元米果储藏期品质及老化性质的影响.同时,结合质构仪测定硬度及感官评价对改良剂的比例进行优化,确定复合改良剂的最佳配方,并以扫描电镜观察外貌形态,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测定相对结晶度和吸收峰的变化对最佳配方进行验证.[结果]确定改良剂的最佳配方为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5%、单甘酯0.4%、瓜尔豆胶0.3%.[结论]该复合改良剂能够有效延缓黄元米果的老化回生,改善米果的食用品质.

    黄元米果老化改良剂食用品质

    四川野生白花前胡资源调查研究

    周先建张建国杨玉霞胡平...
    176-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四川省白花前胡资源现状的实地调查,摸清四川省白花前胡资源家底,为加强白花前胡野生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和白花前胡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献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结果]白花前胡主要分布于盆地周围山地、川中丘陵.川西北高山峡谷区域有零星分布,分布于102°11'45″~108°01'37″E、31°44'18″~32°30'53″N,海拔472~2710 m.资源蕴藏量约1727 t.[结论]目前四川省野生白花前胡资源分布广,但资源较为分散,可采挖的少,应加强四川省野生前胡资源的保护,合理地发展白花前胡种植.

    白花前胡野生资源调查四川省

    响应面法优化血满草多糖双水相萃取工艺

    袁雷钟政昌刘瑜胡潇翎...
    179-182,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优化血满草多糖的双水相萃取工艺.[方法]通过考察K2HPO4浓度、PEG6000浓度和多糖浓度对血满草叶多糖萃取率的影响,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基础,使用响应面法对血满草多糖的双水相萃取工艺进行优化,模拟得到回归模型.[结果]血满草多糖的最佳双水相萃取工艺为K2 HPO4浓度29.09%、PEG6000浓度17.07%、多糖浓度26.21 mg/mL.经验证试验,血满草多糖的实际萃取率为85.8025%±0.7393%,与模型预测值接近,两者相对误差为1.37%.[结论]该回归模型可真实反映萃取条件对多糖萃取率的影响,为血满草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血满草多糖双水相体系萃取工艺优化响应面法

    不同保鲜剂对冷鲜猪肉品质的影响

    李新福张威李超赵明明...
    183-188,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3种保鲜剂(Nisin、茶多酚、乳酸)在模拟生产过程中不同浓度、温度和喷涂量条件下对冷鲜猪肉品质的影响.通过测定冷鲜猪肉的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发现3种保鲜剂均能显著降低贮藏期间的菌落总数和TVB-N值(P<0.05).3种保鲜剂对冷鲜猪肉均有显著保鲜效果,但3种保鲜剂的保鲜效果差异不显著.

    冷鲜肉Nisin茶多酚乳酸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