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药用野生稻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比较

    毕继安王芳张国芳朱宏芬...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药用野生稻为试验材料,分别选用传统的CTAB提取法、CTAB改良方法、碱裂解法、磁珠法、吸附柱法、尿素提取法及酶消化法7种方法提取水稻叶片组织DNA,7种方法分别标记为A~G.通过比较这些方法提取出DNA的浓度和纯度,分析这些方法的优劣势.7种方法均能获得较好的基因组,按获得DNA浓度表现为A>B>F>C>G>E>D,纯度表现为D>E>C>G>B>F>A.综合考量DNA的纯度、浓度、提取时间、成本、安全无毒等方面因素,若对基因组的质量要求不高,只是做简单的检测且考虑成本问题,可以选择CTAB提取法、CTAB改良方法和尿素提取法;若需要高纯度基因组,可以选择磁珠法、吸附柱法、碱裂解法;若考虑安全无毒、快速提取及成本可控,可以选择磁珠法、吸附柱法;若样品稀有,可以选用CTAB提取法和CTAB改良法.

    药用野生稻叶片基因组提取方法有利基因

    杨树NRAMP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赵志明袁梦婷武江昊门艳阔...
    90-94,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杨树自然抗性相关巨噬细胞蛋白(NRAMP)家族成员的结构和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杨树全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并鉴定NRAMP家族基因序列,并对该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基因结构、保守基序、染色体定位、进化树和组织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杨树基因组中共鉴定出6个NRAMP基因家族成员,编码的氨基酸数量差异较大,为503~1310,亚细胞定位表明其均在质膜上,各个成员跨膜结构数量在10~12.PNT31315的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其他家族成员主要的二级结构为α-螺旋.进化树分析表明,杨树NRAMP家族基因全部聚类于第3类,且与玉米、高粱、甘蔗和水稻皆有相似基因,不存在物种特异性.染色体定位分析表明,该家族各基因在染色体上分散分布,只有PNT48459和PNT49289两个基因分布在一个染色体上,且不存在串联重复和片段复制基因.蛋白功能预测结果显示,PNT48459和PNT52668可能与植物金属耐受蛋白结合参与金属离子的吸收与转运,PNT31315 可能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PNT48459、PNT37313和PNT31315在主根中的表达量较高,推测其参与重金属吸收过程.

    杨树NRAMP基因家族生信分析重金属胁迫

    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及资源现状分析

    马小欣李探胡玉雪崔华蕾...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20年二类调查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对该区域的土地利用、权属状况、有林地资源、无林地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有林地占主要优势,有林地以天然次生林为主;国有土地占比高,林地权属和林木权属清晰;有林地地类面积占比表现为乔木林>灌木林>辅林地>疏林地,森林覆盖率高;乔木林优势树种明显,一般有 1~2 个优势树种组成,且正处于生长期,林木资源发展空间很大;无林地主要地类类型为裸岩,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通过分析,提出了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类林地面积乔木林

    3种黄檀属木材DNA条形码识别研究

    余敏张彭俐王金波高俊兰...
    99-101,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降香黄檀、交趾黄檀和微凹黄檀木材为研究对象,提取木材DNA并扩增trnL和trnS-trnG序列,比较黄檀属候选DNA条形码序列的扩增和测序成功率,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评价不同DNA条形码序列的鉴定能力.结果表明:3 种黄檀属木材叶绿体编码基因片段trnL和叶绿体基因间隔区trnS-trnG序列的PCR扩增成功率分别为82%和59%,PCR产物克隆测序成功率均为100%.候选DNA条形码序列种间的碱基变异和插入缺失数量均高于种内.基于叶绿体编码基因序列trnL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能够成功区分3种黄檀属木材.

    黄檀属DNA提取DNA条形码木材识别

    遵义市古茶树资源调查

    任雪敏徐志文展茂魁叶晓红...
    102-10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收集资料、现场走访等方式对遵义市古茶树开展调查,分析了古茶树的种类、数量、分布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遵义古茶树分布于习水县、凤冈县等10个县(市、区),资源储量为1881株,其中单株古茶树1844株,还有1个37株组成的古茶树群.共计3个种和变种,其中疏齿秃房茶(疏齿茶)Camellia gymnogyna var.remotiserrata数量最多,为1613株.古茶树树龄100~299年的三级古茶树有1873株、占99.575%,树龄在300~499 年的二级古茶树有 7 株,树龄超过 500 年的一级古茶树仅有 1 株.古茶树树高主要为>5.0~≤10.0 m,株数占比为76.87%;树冠直径大部分为>3.0~≤7.0 m,占比达83.42%;地围在1.0 m及以下的最多,占比达91.65%.由于粗放的管理模式、保护措施不当、过度采茶等,导致部分古茶树树势衰弱、生境破坏.单一的古茶树资源利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古茶树资源的管护和开发利用.该调查初步摸清了遵义地区古茶树资源状况,讨论了古茶树资源面临的问题,并对其保护、管理及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

    古茶树资源调查保护对策遵义市

    3种黄花柳不同叶位叶色·叶绿素含量及其快速荧光研究

    崔华蕾刘光明刘彦泽李探...
    105-108,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叶色参数、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在不同叶位的分布规律,了解黄花柳生理信息和光合潜力.[方法]对3 种黄花柳不同叶位(顶部、中部、基部)叶片的叶色参数、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的变化规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 种黄花柳叶色参数(L、a、b)中,金枝黄花柳顶部叶片的L值最高,叶片表现为光滑、光亮.普通黄花柳顶部叶位的a值为"+"值,叶片偏红.3 种黄花柳各叶位叶片b值均为"+"值,叶色均偏黄.通过叶绿素含量分析,发现金枝黄花柳和红枝黄花柳的叶绿素总含量大小表现为中部叶>基部叶>顶部叶,而普通黄花柳的叶绿素总含量表现为基部叶>中部叶>顶部叶,金枝黄花柳和红枝黄花柳不同叶位间的叶绿素a/b无显著差异.在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中,3种黄花柳Fv/Fm、Fv/Fo、ABS/RC、PI 的变化在顶部叶较低,中部和基部叶相对较高.[结论]金枝黄花柳和普通黄花柳与普通绿色植物相比叶色富有特点,观赏价值高;3种黄花柳顶部叶片受到的光抑制程度显著高于中部和基部,叶片活性降低.

    黄花柳叶位叶色参数叶绿素叶绿素荧光

    长白山区露水河林业局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李友迈赵光影
    109-113,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改变了森林景观日益破碎化的格局,因此通过研究天保工程实施背景下森林景观格局的变化,可以说明天保工程背景下经营模式的转变是否对森林景观变化趋势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为今后天然林保护工作措施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研究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计算方法,对1987-2017年露水河林业局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前后其森林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林地为优势景观;非林地面积占比较小且面积逐年递减,林地内部相互转化,其中大约26.2%~38.6%的针阔叶林转变为混交林.研究区域内NP指数下降到7695,SHDI指数始终保存在1.1~1.4.研究区域内商品林区NP指数由9905 下降到9225,公益林区NP指数由从13474下降到11001.商品林区,公益林区SHDI指数在0.9~1.2 浮动,SHEI指数较高.景观类型总体上分布均匀,多样性水平较低.

    景观格局空间变化景观破碎化景观多样性

    基于MODIS遥感数据的贵州省森林物候监测

    董奎谭本会
    114-119,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贵州省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对MODIS卫星遥感影像的分析,探讨了遥感监测手段在区域尺度上提高森林植被物候监测精细程度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通过分析比较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植被指数(EVI)、相对绿度指数(Gcc)、绝对绿度指数(ExG)等不同植被指数,发现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更能表达森林植被物候变化趋势;采用S-G滤波及动态阈值法提取物候关键期,发现贵州省森林植被物候变化趋势呈现西部地区植被生长开始期晚于东部地区,结束期早于东部地区,整个植被生长季长度西部短于东部;基于EVI的贵州省森林物候空间分异规律总体上不明显,仅纬度与生长开始期(SOS)和生长季长度(LOS)相关性显著,经度海陆地带性及海拔垂直地带性差异不显著.

    森林物候MODIS植被指数NDVIEVI

    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绿道规划设计研究——以齐扎公路沿线湿地观光绿道景观设计为例

    李婷张东向田勇阎爽...
    120-123,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齐扎公路沿线湿地观光绿道规划设计依托扎龙湿地的优势资源,坚持系统性原则、人性化原则、生态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特色性原则及经济性原则,从绿道景观规划与植物配置两方面入手,结合区域内的风景资源、居民区和旅游资源,突出地域性的景观风格表达,旨在丰富扎龙景区交通多样性,带动途经村镇发展,构建特色,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具有北方特色的风景旅游绿道,推进全域景区化建设,服务和促进旅游发展,为自然保护区绿道规划设计探索有效途径.

    扎龙自然保护区绿道景观规划设计植物配置旅游发展

    6种杀虫剂对甘蓝小菜蛾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周璐蒋何雪吴晓峰孔玄庆...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出防治甘蓝小菜蛾高效的农药及其用量,选用常见的6种杀虫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中,11.6%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悬浮剂、25%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悬浮剂、60%呋虫胺·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3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小菜蛾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 1.209、7.081、0.472、12.736、4.732、1.342 mg/L;田间防效试验中,药后7 d,11.6%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稀释2000倍和25%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稀释2000倍的防效分别为92.82%和92.36%,与其他各处理具有显著差异(P<0.05),25%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悬浮剂稀释2000 倍的防效为80.89%,其他复配制剂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效均较低.在甘蓝小菜蛾的防治中,优先推荐使用11.6%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25%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00~3000倍液,还可使用25%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悬浮剂2000倍液.

    农药小菜蛾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