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土壤调理剂对土壤镉含量及小麦镉积累的影响

    晁建立董彰李永革王喜民...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在镉(Cd)轻度污染农田中不同土壤改良剂对土壤镉的钝化效果及对冬小麦镉吸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在许昌市建安区选择重金属镉污染的农田进行大田试验,通过添加不同土壤改良剂,比较了不同土壤改良剂处理对麦田土壤Cd生物有效性及对不同Cd积累吸收类型冬小麦品种籽粒Cd含量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改良剂(复合微生物肥、重金属钝化剂、复合微生物肥+重金属钝化剂)均能降低土壤有效Cd含量,且能促使土壤Cd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向残渣态方向转移;还可降低小麦籽粒Cd含量,有利于通过协调产量构成因素实现增产,且不同土壤改良剂施用处理相比,均以复合微生物肥+重金属钝化剂复合处理效果最好.因此,复合微生物肥和重金属钝化剂复合处理可作为豫中部镉轻度污染麦田土壤修复与小麦安全生产的栽培调控技术.

    微生物肥重金属钝化剂冬小麦

    耕地有机质含量演变规律——以新乡市为例

    张宝光张超男王向前李晓雯...
    58-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养分监测、相关性分析,研究1982—2021年河南省新乡市土壤有机质的演变状况,评估新乡市施肥、增产相关措施的有效性,并预测新乡市耕地有机质的发展前景.结果表明,近40年间全市大田土壤有机质平均每年增加0.25 g/kg,至2021年,全市平均耕地有机质含量达到19.77 g/kg,为国家Ⅳ级水平,预计2030年全市土壤有机质含量将突破20.00 g/kg.相关性分析表明,粮食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同步增长,但是有机质含量达到14.63 g/kg后增产效能逐渐趋于平衡,再增加有机质浓度,产量甚至降低.分析结果还表明土壤类型的不同及种植作物种类的不同也是导致全市耕地质量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充分说明土壤养分监测网监测结果基本能够代表大田土壤养分含量,并能够为评估大田土壤养分含量及耕地质量提供有力的指标.

    土壤养分监测有机质含量演变规律新乡市

    基于GIS的黔西市生态敏感性评价与分析

    赵迅徐艳芳王浩天张婷婷...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分析,为城乡建设中划定生态红线、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提供依据.[方法]以黔西市为研究区域,采用AHP层次分析法与GIS空间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高程、坡度、水环境、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覆盖度5个敏感性评价因子,对黔西市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黔西市综合生态敏感性较高,空间地域上的差异明显,大多集中分布在植被覆盖率高、自然资源丰富的山林地带;将研究区分为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极度敏感5个等级,各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5.5%、14.2%、4.5%、55.5%、10.3%.研究显示,黔西市生态敏感性呈高度敏感,且受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较大.[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制定区域生态安全防护措施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和参考.

    ArcGIS生态敏感性空间分析黔西市

    盐城沿海滩涂湿地不同植物群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陈志洲符兰吟陈亚芹张亚楠...
    69-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沿海滩涂湿地不同植被的生长与分布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方法]以江苏盐城地区滩涂湿地芦苇-互花米草群落交错带、互花米草-盐地碱蓬群落交错带、盐地碱蓬群落内部带、盐地碱蓬群落边缘带为研究对象,对各梯度带植物生长状况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整个研究区内芦苇-互花米草交错带中植株盖度、株高较高;土壤整体偏碱性,pH高于7.78;盐地碱蓬内部群落带表层土壤盐分含量较高;土壤含水量高,均大于30%,蓄水能力较强;在互花米草-盐地碱蓬高覆盖区的土壤中有机质、氨氮、总氮含量整体较高且之间呈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海滨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指导.

    滩涂湿地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

    日照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分布精细化测绘及化学方法治理对底栖生物的影响

    黄帅侯继灵于洋王建勇...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作为入侵我国沿海湿地产生危害最为严重的植物之一,其生长已严重威胁到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不断侵吞当地原生物种的生存空间,急需摸清互花米草的空间分布并针对现有的互花米草开展治理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测.在选划区域治理的前、中、后3个时期通过无人机遥感精细化测绘手段,对互花米草的分布面积进行动态监测,并通过分析各个时期潮间带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量、优势种及优势度以及各项多样性指标,发现化学方法治理对互花米草的灭杀效果十分显著,同时并未对区域内底栖生物类群产生显著影响.考虑到化学除草剂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与其用量和施用时间密切相关,因而在后续的研究中,应在保证灭杀效果的前提下,探索出用药的最佳时间和药量的比例以求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互花米草精细化测绘化学治理底栖生物生物多样性

    成都市近15年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徐婧琳张军梅陈凡张洪森...
    80-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成都市2005—2020年土地利用、城镇化率、绿化覆盖数据,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成都市近15年景观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耕地、森林和人工建设用地为主要景观类型,三者面积变化较显著;耕地景观是最大优势景观但面积有所减小,破碎化程度不断上升;森林景观面积逐年增大,破碎化程度降低;人工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破碎化程度上升,景观优势度逐渐增大;城市景观总体呈破碎化趋势,优势景观类型连接度逐渐降低,团聚度下降、复杂性增加,各类型景观所占比例趋于均衡.城镇化率与景观蔓延度、多样性指数显著相关,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上升,成都市各类景观团聚程度下降;政策因素对景观格局演变起到重要作用,受"公园城市"政策的影响,2018年绿化覆盖率明显增加,森林、灌木和草地面积增长;土地利用政策是影响人工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未来土地利用规划应重视对耕地的保护.

    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城市化影响因素景观格局指数成都市

    雅砻江二滩库区罗非鱼调查研究

    宋明江刘小帅邓波李飞扬...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雅砻江二滩库区外来鱼类罗非鱼的种群和生物学特征,为水生态保护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二滩库区主要干支流进行了针对性调查,5个点位共采集到罗非鱼366尾,对其体长、全长、体重等生物学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采集到罗非鱼包含3种,分别为奥尼罗非鱼(Sarotherodon aurea♂×Sarotherodon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a)、齐氏罗非鱼(Tilapia zillii),主要分布在二滩水库中下游的渔门镇、鱤鱼河等河段,已经在二滩库区形成1~4龄的稳定生存与繁殖的群体.二滩库区罗非鱼以奥尼罗非鱼为主,其体长-体重关系方程W=0.0401 L2.9735(R2=0.9806,n=351).[结论]二滩库区遭到罗非鱼入侵,应切断外来罗非鱼入侵的外部来源,开展针对性捕捞,加强土著鱼类保护及定期开展监测与预警等措施,以期及时处理外来物种入侵风险,促进水生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罗非鱼雅砻江二滩水库鱼类入侵调查研究

    猪MMP9基因的多态性与产仔数性状的关联分析

    刘林清李庆岗苏世广周梅...
    9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比较序列测定法,在MMP9基因第10内含子发现C/T突变,建立了PCR-SmaI-RFLP分型技术,并在淮猪新品系Ⅱ猪种中进行多态性分型,分析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检测该位点的多态性并与产仔数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淮猪新品系Ⅱ猪群中,所有胎次产仔数呈TC>CC>TT的趋势,TC型个体的所有胎次产仔数显著高于CC型个体0.776头(P<0.05).因此,MMP9基因在淮猪新品系Ⅱ猪群中与产仔数性状显著相关,为提高猪产仔数性状提供一个有用的分子标记.

    MMP9产仔数关联分析

    云南省部分地区猪感染BVDV流行病学调查

    夏九鲜郑旺华王磊亐开兴...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云南省部分地区猪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情况,对来自散养户和规模猪场的211份不同年龄段粪便样品进行RT-PCR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散养户和规模猪场的BVDV阳性率分别为16.67%和5.83%,哺乳仔猪、断奶仔猪、育肥猪和种母猪样品阳性率分别为7.58%、20.83%、11.76%和0,总阳性率为11.37%,表明云南省普遍存在猪感染BVDV情况.该研究结果为多种家畜混养情况下的BVDV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今后应当提高BVDV与猪瘟病毒(CSFV)二者混合感染检测及其防控的意识.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调查

    不同悬钩子属植物ITS序列的多态性分析

    高柱郭芙蓉杨静远汪琪...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3份悬钩子属植物DNA为模板,用PCR技术克隆获得其ITS序列.测序结果分析表明,ITS序列总长在462~464 bp,其中5.8S、ITS1和ITS2序列长度分别为164、208~210、254~255 bp.序列差异比对分析表明,5.8S序列相对保守,不同悬钩子属植物仅有1个碱基差异;ITS2序列变异较大,GC含量在53.73%~55.12%,存在32个变异位点,其中单核苷酸差异位点14个.基于ITS2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13份悬钩子种质资源可分为4簇,其中簇Ⅰ包含掌叶覆盆子种质资源A9、A29和甜叶覆盆子种质资源GH14,簇Ⅱ为HH2、W5和JF9等山莓种质资源,簇Ⅲ为红树莓及黑莓种质资源,簇Ⅳ为TW1、GA1、S和GB3等插田泡种质资源.ITS2序列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形态特征分类的结果是一致的,表明外缘标准的ITS2序列对悬钩子属植物资源进行物种分类和鉴定是可靠的.

    悬钩子属ITS序列克隆分子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