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HS-SPME-GC-MS鉴定不同树龄柚子花关键呈香物质

    冯涛孙嘉卿王秀敏夏贤水...
    206-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鉴定上海青浦4月2种不同树龄的柚子花得出其关键的呈香物质以指导相关副产品的开发.[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的方法对上海青浦4月的大树(10年)和小树(5年)柚子花的风味进行富集分析,通过双柱定性以及香气活力值OAV的计算鉴定其关键呈香物质.[结果]共鉴定出44种风味物质,其中大树37种、小树29种,大树和小树共同鉴定出的风味物质22种,香气贡献值较大的风味物质10种,分别为芳樟醇、月桂烯、右旋萜二烯、蒎烯、β-罗勒烯、香叶醇、石竹烯、己醛、β-蒎烯、正己醇.不同树龄柚子花的香气特征总体差异不大,但大树柚子花的花香和果香较重,且香气特征更为多元丰富,小树柚子花的香气特征总体比大树柚子花的甜香多一些.[结论]该研究为柚子花风味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柚子花呈香物质香气活力值双柱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垄作沟播喷灌对农田小气候及油葵光合特性的影响

    丁林王福霞吴婕
    212-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比试验区内外气象数据及作物生长阶段冠层温度、光合及蒸腾指标,分析垄作沟播喷灌系统农田小气候变化特征,研究不同喷灌处理对光合、蒸腾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沟播喷灌可以降低作物生育期环境温度,试验区内环境湿度明显高于试验区外.油葵冠层温度随灌水定额的不同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垄沟处理对于调节叶面温度、改善作物呼吸状况具有积极作用.垄作沟播喷灌对灌溉水可叠加利用,无论是全天还是各生育期,其光合速率均相对较高,对作物产量形成及光合产物的分配具有积极作用,而T3、T4处理蒸腾速率明显低于对照(CK).

    垄作沟播喷灌农田小气候光合特性油葵

    突出地域景观特色的多功能乡村规划及营造实践——以湖南省沙洲村红色景区规划为例

    张佳娴李飞跃周远俊
    218-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设计师角色出发,总结沙洲村乡村规划设计与营造过程的方法和经验,以期为同类项目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依据.前期调研按照空间要素及非空间要素进行资源划分,并按自然因子与人文因子分类评估,分析各要素侧重的服务对象、重点服务功能,科学设置设计目标.设计阶段建立"1+1+N"规划编制体系,即总体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多专业专项设计及施工图,发挥宏观规划策略与多专业技术落地协同效应;营建阶段实施设计师驻场制度与在地化设计,结合"材料复兴计划""老工匠计划"等内容,探索规划设计叠加过程管理的工作方法,通过双重协同的有效调控,达到地域特征突出、功能多样的乡村建设目标.

    地域特色多功能村庄工作方法体系乡村规划沙洲村

    气候变化对三河地区冬小麦生产适应性研究

    刘晓英郝国松
    226-228,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三河地区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的生产适应性,对三河地区1980—2019年冬小麦各发育期的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三河地区冬小麦各个发育期积温年变化普遍呈上升趋势,其中播种—越冬开始期积温变化趋势不太明显;降水量年变化播种—越冬开始、越冬开始—返青期呈上升趋势,其余发育期年变化均呈下降趋势,但总体趋势都不太明显,全发育期降水量年变化呈微弱上升趋势;日照时数年变化各发育期均呈下降趋势.对三河地区而言,气温和降水是影响冬小麦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因子,但由于冬小麦的整个发育期并不是全年降水量最多的集中时段,所以降水多的年份并没造成冬小麦减产,而降水少的年份由于人为的田间管理,及时进行灌溉,对冬小麦的产量影响也较小.冬小麦是大田作物,气温是限制冬小麦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因子,尤其是冬小麦的越冬期,冬季严寒或气温降幅过大,冬小麦易发生冻害,从而造成部分麦苗受冻致死,影响冬小麦的产量.

    冬小麦适应性气候变化三河地区

    浙江省农业生产效率分析——基于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

    张家威
    229-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浙江省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情况,进一步提升其农业生产效率,先利用DEA模型对2020年浙江省各市农业生产效率进行静态分析,再运用Malmquist指数对2014—2020年浙江省各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浙江省农业整体向好,但部分地区存在投入与产出不匹配的情况,影响了全省平均农业综合效率;2014—2020年,浙江省农业TFP均大于1,其中技术进步推动作用显著;各地级市TFP差异在合理范围内,技术效率成为大部分地级市生产效率提升的制约因素;浙东北和浙西南的年均TFP基本持平.因此,浙江省可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区域农业均衡发展,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DEA模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

    曲靖种植业结构调整和高原特色种植业布局优化探讨

    杜刚李荣福钱成明杨妍...
    23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导向,立足曲靖资源禀赋,客观分析区域自然条件和种植业基础,深入探讨曲靖种植业结构调整思路和目标,在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前提下,提出聚焦曲靖高原特色主导种植业,优化产业布局,重点打造10个优势产业带,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研究结果为当地政府提供了科学的决策参考.

    种植业结构调整高原特色农业布局优化

    奶牛场2种粪污处理模式碳足迹的Meta分析

    叶小梅王莉张曼秋张应鹏...
    236-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综合评估不同奶牛粪污处理方式的温室气体排放规律.[方法]采用Meta分析法研究了粪污静态堆肥过程中、厌氧发酵过程及发酵后沼液在储存和还田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结果]静态堆肥过程中CH4、CO2、N2 O的排放因子分别为3.66、86.77、1.70 g/kg;厌氧发酵过程中单位沼气产量为0.245 L/g;厌氧发酵后沼液储存和还田过程中CH4、CO2、N2O的排放因子分别为10.88、83.80、5.72 g/kg.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厌氧发酵后沼液在储存和还田过程中CH4和N2 O的排放量显著高于静态堆肥过程中的排放量,而2种粪污处理模式CO2的排放量间无显著差异;但因厌氧发酵产生的CH4可用于发电,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结论]测算显示,厌氧发酵管理阶段温室气体的综合排放量为-1239.91 kg/Ueq,较静态堆肥具有更好的碳减排效果.

    奶牛粪污静态堆肥厌氧发酵Meta分析温室气体

    基于专利信息的湖北省粮食技术创新研究

    吴素春郑丽敏熊思睿
    240-242,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必须依托技术创新确保粮食安全和粮食产业稳步发展.利用大为innojoy和incoPat专利数据库,对湖北省粮食专利申请趋势、技术领域分布、专利申请人、专利法律状态和专利运营等信息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湖北省粮食专利申请量逐年上升,技术领域集中在粮食储藏、运输、加工和检测环节,企业和高校是粮食技术创新的主体,专利法律状态以授权、未缴年费、撤回和实审为主,近年粮食技术交易比较活跃.最后,从创新投入、研发方向、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促进湖北省粮食技术创新的建议.

    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专利信息湖北

    农村老人随迁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以齐齐哈尔市为例

    刘欣宇李旻
    243-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齐齐哈尔市367份农村老人的随迁及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问卷,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齐齐哈尔市农村老人随迁行为对土地流转的影响.提出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速度的政策建议,以提高农村老人随迁到城市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表明,农村老人随迁有效促进土地流转,且随迁时间及随迁距离对土地流转有显著影响.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提升农村随迁老人城市融入能力、推动非农就业,提高非农就业收入、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升老人对土地流转的认知程度.

    农村老人随迁土地流转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逻辑关系与重点内容

    魏丽莉
    247-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脱贫攻坚胜利后,"三农"工作的重点就历史性地转移到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的基础性工程,二者在时间、重点或总要求、对象、贫困瞄准,具体政策内容等方面均存在耦合与交叉,需要在接续中发展,在发展中做好接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把握"平稳过渡、有序转型"的原则,做好理念、规划、体制机制、政策4个方面的有效衔接,实现3个方面的转变:从政府投入为主转向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从突出到人到户转向推动区域发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动乡村"五大"振兴.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逻辑关系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