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涉农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刘媛
    251-252,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文化是农村社会精神之源,乡村文化振兴是促进乡村文化繁荣、推动乡村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服务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涉农高职院校要平衡办学定位,加强内涵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涉农高职院校要面向农村,培养文化人才,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涉农高职院校要创新所属图书馆服务乡村文化建设模式,以发挥高职院校文化阵地的作用.

    涉农高职院校乡村文化建设路径探索

    吕梁山区耕地抛荒现象及其主要原因调查研究

    韩小英李文婷张蕾
    253-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吕梁山区出现了大面积的耕地抛荒现象,直接阻碍了当地土地利用和农民增收,因此耕地抛荒问题已经成为吕梁山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更应该充分利用乡村的土地资源提高农民收入.利用文献综述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研究了吕梁山区耕地抛荒现象及其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对策.研究发现吕梁山区耕地抛荒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一是外出务工比在家务农收入高;二是农业生产条件限制导致的耕地抛荒;三是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解决吕梁山区耕地抛荒问题的对策主要有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完善农业政策补贴制度;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益.

    耕地抛荒主要原因调查吕梁山区

    传统民俗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融合和传承

    曹红玲
    257-259,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俗的产生和传承由人们的物质生活所决定,但又反过来制约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它既是发展的结果,也是发展的驱动力,它从社会生活中来,又调节着社会生活,它的基因图谱应该从其得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生活中铺开.如今,党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民俗文化来说,恰逢最适宜最肥沃最文明的土壤和生态.发掘民俗文化中积极的且具有亲和力的遗传因素,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活力,将民俗文化传承的步伐融合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

    传统民俗基因乡村振兴融合和传承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人力资源有效开发与培养路径研究

    陈丽林静
    260-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人力资源有效开发与培养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它有利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壮大农村人才队伍.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仍存在农村人力资源外流、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且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民自身发展能力的提升及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当前条件下,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尤其是从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完善农村优质人力资源引进体系、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等方面入手进行解决,最大限度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乡村振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路径

    食品安全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陈晨曹际娟于基成刘程惠...
    264-268,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发挥食品安全学课程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育人育才功能,首先,结合课程特点,确立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三重课程教学目标;其次,从课程专业知识内容和框架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形成了课程思政教育知识图谱;再次,采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和线上教学等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并行的讲解和传授;最后,确定了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从而达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为其他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食品安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教学方法

    高职食品检测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内涵特质及培育路径

    徐敏朱丽娅
    269-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匠精神是当前食品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必备素养.对食品检测类相关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内涵组成进行了解构,对"匠心""匠品""匠术"三要素的混合培养模式进行了综合设计,并以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为案例,对该模型在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示范,以期为工匠精神在相关专业中的培养提供解决思路.

    工匠精神食品检验内涵组成培养模型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优化路径研究

    吴亚榕刘阳唐家豪田甜...
    274-275,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农业人才的支撑,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的关键.剖析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存在的培育政策不完善,全育体系尚未形成;培育模式和培育对象单一;培育内容与实际需求匹配度低的现实困境,系统提出优化路径,通过完善培育政策,优化培育体系;创新培育模式,科学选择培育对象;拓展培育内容,厚植"三农"情怀对当前的培育体系进行优化,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有益参考.

    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新时代农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路径探析

    汪伟李佳慧
    276-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时代的矛盾、格局和要求的转变,农林高校要根据实际工作现状和时代发展需求,充分解读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内涵,打造农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形成农林高校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作用,培养农林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跟时代主流价值导向,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路径,打造富有农林高校特色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新时代农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大数据平台下农科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郑甲成舒英杰胡能兵程昕昕...
    280-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网络云平台的快速发展,智慧农业和数字农业的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高校人才培养实践环节受到严重影响.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经验,开展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农科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有助于提升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通过调研国内9个地区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农科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国内高校农科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4种常见模式,构建了以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修复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农科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旨在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提供"一站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大数据协同创新农科教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