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叶果比对沃柑果实分级和养分分配的影响

    李曦李锐霞池玉珍王烨熔...
    48-5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不同叶果比对沃柑果实分级和养分分配的影响,筛选沃柑在栽培中最适合的叶果比.通过进行疏果处理,调查不同叶果比条件下不同分级果实个数和产量,分析相关性;研究叶片和果实中大量营养元素差异特征,并分析沃柑周年营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沃柑叶果比与株产量、果实个数呈负相关,与平均果径和 70~80 及80 mm 以上果实比例呈正相关.当叶果比在 30~40 时,70~80 及80 mm以上果实比例最高,沃柑最适叶果比为30~40.在膨果期,当叶果比为15、30、60 时,叶片中的全氮含量显著高于果实;叶果比为60时,果实中全磷含量高于叶片;叶果比为30和60时,果实中的全钾含量高于叶片.此外,沃柑中大量营养元素在果实膨大初期 5-7月的含量最高.综合比较认为,栽培中沃柑最适宜的叶果比为30~40,沃柑大量营养管理时主要在膨果期对树体提供充足的养分.该研究为广西地区沃柑栽培中重要园艺疏花疏果和营养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沃柑叶果比果实分级果径营养

    密度与肥料对泽泻产量的影响

    彭志芸刘小波杜勇利廖霏霏...
    52-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密度和肥料的不同配比泽泻产量及其互作影响,筛选出科学的密肥水平,为泽泻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方法]以川泽泻为试验材料,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大田试验,建立密度、氮肥、磷肥、钾肥与泽泻产量的效应函数.[结果]建立的二次回归方程R2=0.9097,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拟合程度较为可靠.各因素对泽泻产量的影响为密度>氮肥>钾肥>磷肥,其中密度和肥料的互作效应达显著水平.根据统计频数选优,得到泽泻目标产量大于 3300 kg/hm2 的最优农艺措施为密度14.69万~15.08万株/hm2、氮肥219.10~234.50 kg/hm2、磷肥124.80~150.00 kg/hm2、钾肥152.55~179.55 kg/hm2.[结论]合理的密度和肥料施用量均能有效提高泽泻产量,以密度增产效果最佳,氮肥次之,钾肥和磷肥的增产效果较小,在保障密度和氮肥的基础上,配合合理的磷钾肥能达到泽泻高产目标.

    密度肥料泽泻产量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扬州市邗江区耕地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黄兴国张贺李安芹王丹...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扬州市邗江区耕地为研究对象,在对耕地数量、质量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法对耕地数量、质量进行时空变化分析,采用灰色关联法对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耕地面积有所减少,动态度较小;受城市快速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影响,减少的耕地主要转为建设用地和林地.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城乡用地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耕地质量较高.城镇化率、总人口、第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GDP、粮食总产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是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耕地数量耕地质量时空变化驱动因素扬州市邗江区

    锰氧化细菌定殖对漂浮植物大薸去除水中锰和氨氮的影响

    陈学敏唐艳葵尹涓涓蒋齐明...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2株具有植物促生长潜力的锰氧化细菌(manganese oxidizing bacteria,MOB)——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OS和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WLS01分别定殖到漂浮植物大薸根部,通过观察和测定水培14d前后植物的生长和生理响应、水中锰和氨氮含量、植物对锰的转运的变化来研究MOB定殖对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殖OS和WLS01后大薸生物量增长比例分别达到31.29%和25.81%,远高于未定殖组,同时增强了其光合作用.但定殖MOB后的大薸根部出现损伤.

    锰氧化细菌植物促生长潜力漂浮植物大薸锰污染氨氮微生物-植物修复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灰钙土热物理性质的影响

    潘江龙赵保卫杨哲刘辉...
    65-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玉米秸秆生物炭的施加对灰钙土热物理性质的影响,将质量比为 0、1%、3%和 5%的生物炭分别添加到干燥好备用的100 g灰钙土中,分析不同施加量的玉米秸秆生物炭对灰钙土理化性质、热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生物炭能够有效提高灰钙土的pH、有机质含量、孔隙率、持水性能及阳离子交换量,降低土壤容重,从而使灰钙土肥力增强;生物炭施加量越高,灰钙土的理化性质改善效果越佳.玉米秸秆生物炭能够影响土壤热物理性质,土壤的热容量、导热率、热扩散率随生物炭施加量的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灰钙土热物理性质与土壤含水量密切相关,在所有拟合中,仅BC500 的热扩散率与含水量拟合效应不显著(R2<0.95),其他参数与土壤含水量拟合效应均显著(R2≥0.95).灰钙土的热容量、导热率、热扩散率与生物炭施加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生物炭玉米秸秆灰钙土热容量导热率热扩散率

    2008-2018年定远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徐燕宋淑婷李先知卢洁...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RS和GIS技术,对2008-2018年定远县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11年定远县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要变化趋势为耕地和建筑用地的持续增加,林地和未利用地的持续减少;人类活动、土地整治政策和城镇化发展对定远县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其空间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各地类之间存在相互转化,同时推动定远县城区布局从分散的城区中心演变到集聚性城区;定远县整体土地利用变化逐步向空间集约化和可持续化方向发展的同时,要合理规划设计城镇建设规模,更要注重发挥和保持资源尤其是农业资源的优势和产业地位.

    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动态度定远县

    微塑料对土壤CO2排放的累积效应

    田智罗学刚张宇
    74-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控制性栽植体——大型根窖试验装置(以下简称根窖)为研究平台,通过连续3年、每年2茬农作物的种植,解析微塑料处理下不同类型土壤呼吸的变化特征;采用多元回归方程在微塑料积累量、分子量等不同条件下对土壤CO2 浓度随时间变化过程进行建模,并进行可视化呈现.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土壤CO2 浓度变化规律,各模型R2 皆在0.75 以上,模拟效果良好.对处理前后2组数据进行显著性方差分析得P值为0.0073,与对照组CO2 浓度上升速率(ω=0.728)相比,微塑料使土壤的CO2 浓度上升速率显著提高(ω=0.762).微塑料的加入改变了土壤微气候环境,显著促进了土壤CO2 排放.

    微塑料土壤CO2排放累积效应多元回归

    种公猪精液品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梅文静程煦程璇吴志娟...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公猪站种公猪全年精液品质的参数分析,探究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精液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公猪站2020年全年的精液品质数据,并分析月份、季节、品种以及采精间隔对精液品质的影响.[结果]精液体积4-7月较小,10-12月较大;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1-4月较低,5-12月较高,其中10-12 月份种公猪的精液品质最好.春季的精液体积、精子密度及精子活力均最低,整体上显示为秋冬季优于春夏季.就不同品种而言,长白猪的精液体积和精子密度均优于大白猪和杜洛克猪,大白猪的精子活力优于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结论]长白猪的精液品质最好,杜洛克猪的精液品质最差.采精间隔也会对精液品质产生较大影响,采精间隔为4~7 d时精液品质最佳.

    种公猪精液品质月份季节品种采精间隔

    黎母山片区昆虫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沙林华黎肇家徐建辉吴少忠...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3月—2023年6月,采用样线法、诱虫灯调查、扫网调查和引诱剂调查方法对黎母山片区昆虫纲生物进行调查,并对黎母山片区昆虫纲生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黎母山片区昆虫纲生物共12目45科167属238 种.鳞翅目为优势类群,含有科类群27个,占总科数的60.00%;含有142属,占总属数的85.03%;种类213个,占总种数的89.50%.物种多样性指数显示,鳞翅目生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D)最高,为23.294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最高,为5.2909,Pielou均匀度指数(J)相差较小.分析表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黎母山片区鳞翅目生物不仅具有绝对优势,且具有较丰富的物种数量和复杂的多样性结构.

    昆虫纲生物鳞翅目物种组成多样性黎母山

    西双版纳冠斑犀鸟分布现状调查

    宋志勇匡天义张忠员李俊松...
    85-8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半结构访问调查法对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冠斑犀鸟的分布现状进行调查.根据半结构访问调查法结果,在全州自然保护区内运用样线法进行进一步调查核实.结果显示:西双版纳州大渡岗、勐养、勐龙、勐满、尚勇(磨憨)、勐腊、嘎栋、布朗山 8个乡镇(街道)均有冠斑犀鸟分布,分布海拔为500~1400 m,共7~8个种群,数量(32±3)只,冠斑犀鸟对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3种植被类型有选择偏好.

    冠斑犀鸟分布种群现状西双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