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特色烤烟品种翠碧一号栽培与采烤技术研究进展

    解彩军徐增汉吕鹏辉张巨森...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翠碧一号是一个清香型烤烟品种,其烟叶香气清雅、吃味醇和,品质优良,工业可用性高.综述了前人对翠碧一号的栽培、采收与烘烤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进一步提高翠碧一号烟叶质量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产区生产和翠碧一号研究提供参考.

    烤烟翠碧一号栽培技术烘烤技术采收

    水果皮渣中膳食纤维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

    张瑜方向红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果皮渣是水果加工后残余的最高比例副产物,其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人体消化吸收、预防心血管疾病、控制血糖等功能作用.综述了近年来水果皮渣中膳食纤维提取及应用的研究进展,内容涉及膳食纤维的分类及功能性作用、水果皮渣膳食纤维的6种提取方法、在食品领域应用及展望等,旨在为水果皮渣膳食纤维附加值和后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水果皮渣膳食纤维提取应用

    生物炭的研究现状与农业推广应用分析

    闻艺王昌梅张无敌徐锐...
    10-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加快推动以清洁低碳为导向的新一轮能源变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与实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生物质能产学研结合得更加紧密,生物炭的研究日益成熟,在大力呼吁与促进生物炭从实验室推广向产业化、生物炭产品投入农业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需要解决的标准化问题.综述生物炭的性状特征、制备方法、应用现状,指出农业推广应用中需要评估环境、生物风险,展望生物炭在未来农业推广中的应用前景.

    生物炭研究现状农业推广应用分析

    高值化烟草提取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陆颖昭李龙李德贵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值化烟草提取物是烟草工业的重要产物,丰富了烟草行业的经济价值,是烟草领域近些年的研究热点.综述了3种常见高值化烟草提取物(烟碱、茄尼醇以及绿原酸)近年来在生物、农业、医药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并对高值化烟草提取物未来的应用及发展进行了展望.

    烟草提取物烟碱茄尼醇绿原酸高值化

    海洋动物体内氧化三甲胺和甘氨酸甜菜碱的浓度特征及影响因素

    陆长坤宋若晗曲克明崔正国...
    1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氧化三甲胺(TMAO)和甜菜碱(GBT)广泛存在于海洋生物体内,它们被降解后产生的有机胺可通过海气交换进入大气中,进而可以促进新粒子生成及增长,具有潜在重要的气候效应.多数研究认为浮游植物体内含有大量的TMAO和GBT,它们是海洋大气中有机胺的主要贡献者.也有研究发现海洋动物体内也含有TMAO和GBT,但它们对大气中有机胺的贡献报道较少.概述了不同类型海洋动物体内TMAO和GBT合成方式及它们降解为有机胺的途径,归纳了不同海洋动物体内TMAO和GBT的浓度分布特征,探讨了影响动物体内TMAO和GBT浓度的因素,剖析了该领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认识海洋环境中有机胺来源及其气候效应提供科学参考.

    海洋动物氧化三甲胺甘氨酸甜菜碱浓度影响因素

    葱属植物组培再生体系研究进展

    李韦瑶秦立刚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葱属植物是百合科具有较高的饲用、食用及观赏等经济和生态价值的重要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及深入研究价值潜力巨大.总结分析了葱属植物组培快繁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详细阐述了葱属植物组培过程中从外植体选择、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等环节的研究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葱属植物的组培体系构建、优化及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葱属植物组织培养外植体生根培养植物生长调节剂再生体系

    桃病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宋长年徐康董瑞萍李广勇...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桃是我国重要的栽培果树,营养丰富,适应力强,栽培范围广泛.近年来,由于品种结构不良、栽培管理技术滞后、树龄老化等问题,桃病害发生严重,直接影响桃果的产量和质量,日益成为桃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该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报道的回顾,对桃流胶病、疮痂病、褐腐病、炭疽病、灰霉病、细菌性穿孔病6种常见病害的病原菌、病害症状以及防治措施等进行了归纳,对桃病害研究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探究,以期为桃病害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真菌性病害防治措施

    沿江地区稻-稻周年种植制度下再生稻丰产增效技术研究

    孔令娟冯骏汪永武杨森...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劳动力锐减、综合效益低下以及经营主体的改变带来的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复种指数,发展再生稻等高效种植模式是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通过温光气象历史数据分析、熟期适中再生性强的优质品种筛选试验和基于机械化栽培条件下再生季留桩高度、肥料运筹方式探索等,在关键技术突破后系统总结优化,构建沿江地区稻-稻周年种植制度下再生稻丰产增效技术并成功示范,进而开展大面积推广应用.

    再生稻丰产增效技术优化构建

    抗旱稳产小麦新品种宛麦632主要特征特性分析

    李金秀王震张彬李金榜...
    41-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抗旱小麦新品种宛麦632的生产推广价值,以2015—2018年度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结果为依据,分析了宛麦632在产量、产量构成因素、适应性等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宛麦632的3年平均产量分别为5967.0、5638.5和5226.0 kg/hm2,分别比对照洛旱7号增产2.6%、4.7%和3.7%.宛麦632高稳系数平均值为21.89%,低于洛旱7号.31个试点中,产量超过4900.0 kg/hm2的试点占18个.通径分析表明,宛麦632成穗数和千粒重相互作用对产量的消极影响远小于洛旱7号,产量三要素更加协调.GGE双标图分析表明,宛麦632最佳试点包括灵宝、宝丰和洛阳,在生产试验10个试点中稳产性和丰产性较好.宛麦632的抗逆性中等,中筋品质和农艺性状优良,商品性好.

    小麦宛麦632抗旱稳产

    沿江地区适宜机插再生稻品种筛选

    吴小文潘志军吴晨阳许有尊...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常规早籼稻、早熟籼型杂交稻和中熟籼型杂交稻代表品种4个,通过对参试品种实际产量、生育特征和光温资源利用水平等指标分析,筛选出沿江地区适宜机插再生稻品种,探究不同类型再生稻品种温光资源利用水平,为该生态区再生稻规模化示范推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中组143、株两优120、陵两优7713和丰两优香1号均适宜沿江地区再生稻种植,其中丰两优香1号年有效积温利用率和积温生产效率最高,丰两优香1号两季产量分别较中组143、株两优120和陵两优7713显著增产12.82%、19.90%和31.56%,但不同品种再生稻库源关系及稻米品质差异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再生稻机插品种产量光温资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