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半夏不同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柳敏王彩云李恒谦周茂嫦...
    38-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1份不同来源地半夏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各种质资源株高、茎粗、分茎数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得出影响半夏产量的关键因素,以期为半夏资源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半夏的株高、茎粗、分茎数、须根数、块茎百粒重、珠芽百粒重、块茎到珠芽距离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块茎百粒重>分茎数>须根数>株高>茎粗>叶片长宽比>块茎到珠芽距离>珠芽百粒重;块茎到珠芽距离对产量产生较弱的负效应,叶片长宽比与块茎百粒重、株高、茎粗、分茎数、须根数具有负效应.综上所述,半夏的块茎百粒重、分茎数、株高、须根数、茎粗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其中块茎百粒重贡献率最大.因此,在半夏高产品种选育中,不仅要注重半夏块茎大小的选择,还应增强对半夏叶型和块茎到珠芽距离的选择.

    半夏农艺性状通径分析种质资源

    硒对平菇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沈彩奕黎玉婷刘晓敏王溢华...
    42-4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硒,考察菌体生长情况并测定不同生长阶段平菇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滤纸酶、淀粉酶活性,分析硒元素对平菇生长及胞外酶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硒对平菇4种胞外酶均有显著影响,300 mg/kg硒有效促进了平菇胞外酶的分泌,在一定硒浓度范围内,硒对于食用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富硒平菇熟料栽培胞外酶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区土壤盐分时空变异性研究

    姜军成纪殿胜刘文全迟永祥...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土壤含盐量变化对生态修复工程的响应.[方法]以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山东省潍坊市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区典型地块为例,基于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前、中、后期滨海湿地表层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化特征,绘制了不同时期的土壤盐分空间分布图.[结果]研究区不同时期滨海湿地表层土壤含盐量均很高,土壤含盐量表现为前期>中期>后期;土壤pH均超过8.5,具有强碱性;土壤含盐量与电导率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不同时期土壤各属性的空间分布均符合高斯模型,块基比均<25%,表现出很强的空间相关性.不同时期的土壤含盐量呈条带状分布,东南部明显高于西北部,尤其以南部土壤含盐量最高.[结论]研究结果对优化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措施及滨海湿地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态修复土壤盐分地统计学Kriging插值

    生态修复后南通市老坝港围垦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张刚欧阳凯万凯超吉萌...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老坝港围垦区的生态修复效果.[方法]在江苏省南通市老坝港滨海湿地围垦区开展了微地形改造和翅碱蓬种植等生态修复工程,并于修复前后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水体理化指标及沉积物常见重金属含量的监测.[结果]修复前该区域5个断面鉴定到6种底栖动物,修复后鉴定到16种底栖动物.修复前耐污性较强的中间拟滨螺、双齿围沙蚕为主要优势种,修复后沈氏厚蟹的优势度明显上升.与修复前对比,该区域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及生物量显著下降,但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增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RDA分析显示,水体溶解氧和沉积物中Cu、As、Pb含量是影响老坝港围垦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生态修复工程对围垦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恢复有明显效果,这为今后开展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依据.

    老坝港生态修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影响因素

    磷对苦草种子及幼苗生长和根系泌氧的影响

    李冠廷张永婷孙文正徐东昱...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不同浓度富磷水体对苦草种子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苦草为模式植物,采用原位根系泌氧图像分析(平面光极技术)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富磷水体对苦草种子和植株生长发育以及根系泌氧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富磷水体对苦草种子发芽均有促进效果,苦草幼苗根长生长随富磷水体中磷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当磷酸盐浓度在50~200 mg/L时,苦草中叶绿素含量变化稳定;当磷酸盐浓度超过200 mg/L时,苦草中叶绿素含量波动显著,后期呈现出升高趋势.当磷酸盐浓度超过200 mg/L时,苦草累积MDA速度较快,此浓度下,苦草对磷酸盐吸附量最多,去除率达67.6%.植物根系的养分吸收程度会直接影响植物中叶绿素的合成以及MDA的释放,苦草根系泌氧研究表明,磷酸盐胁迫下根系pH降低,活性氧含量呈增加趋势.[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富磷水体对苦草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对湿地植物修复不同程度的富磷水体具有借鉴意义.

    苦草磷酸盐幼苗生长根系泌氧生理参数平面光极

    基于生境质量的旅游景区生态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汪丹
    62-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镇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生态空间与城镇开发之间的冲突逐渐凸显,数量规模控制和空间布局优化是探索平衡二者间矛盾的主要规划路径.利用InVEST模型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数据对1990—2020年期间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及周边进行生境质量评估,通过构建环状的缓冲区圈层,对既往东湖风景区生态空间经历的冲击和改善进行了微观尺度的深入剖析.研究发现,东湖风景区生态空间呈现出边界内部增加、外部减少的趋势.东湖风景区边界内外生境质量内优外劣的两极分化极为明显,且呈扩大趋势.控制城镇建设用地数量规模、紧凑城镇空间布局能够有效保护和优化生态空间布局,提升生境质量.

    生态空间生境质量InVEST模型空间优化

    银川犀牛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李华段杰仁李吉宁
    66-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银川市犀牛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于2020年冬季(1月)、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对犀牛湖水体的浮游植物进行定性、定量采样分析,研究其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时空分布特征,计算其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2020年全年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87种,绿藻门种类最多(30种),其次是硅藻门、蓝藻门(25、17种),偶见隐藻门、黄藻门、甲藻门和金藻门种类.夏季优势类群为绿藻门,秋季为绿藻门和硅藻门,春季、冬季则为硅藻门.浮游植物全年平均密度为7.12×106 cell/L,年均生物量为5.19 mg/L,二者均在夏季达到峰值,春秋季持平,冬季最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2.793~4.520,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1.171~3.385.水质生物学评价综合分析表明犀牛湖水质总体较好,4个季节水质均在中度污染水平及以下.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

    加快乡土草种发展与促进新疆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的思考

    伊丽君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新疆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现状、乡土草种的发展与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的关系以及现阶段乡土草种的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新疆乡土草种的发展,助力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建设成效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今后更好地利用乡土草种进行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乡土草种草原生态修复

    鳜鱼配合饲料养殖经济效益分析及发展建议

    蒋阳阳汪翔吴明林李海洋...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鳜鱼技术已有所突破,成为特色淡水鱼养殖业关注的热点.安徽省池州市、安庆市、芜湖市、合肥市等地都在摸索或尝试引入鳜鱼饲料养殖新技术,突破传统活饵料鱼养殖鳜鱼存在的弊端.以池州市为例,统计分析了鳜鱼配合饲料养殖模式经济效益,指出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安徽地区鳜鱼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鳜鱼配合饲料经济效益发展建议

    草海湿地越冬鸟类动态研究

    涂声蕾冉景丞杨杰马思怡...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贵州草海湿地越冬鸟类数量动态特征,通过收集多年来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的鸟类日常监测数据,对草海湿地越冬期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灰鹤(Grus grus)、斑头雁(Anser indicus)、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白骨顶(Fulica atra)5种代表性鸟类的越冬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海湿地黑颈鹤历史最高统计数量从1985年的223只增加到2022年的2088只,黑颈鹤数量变化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在2012—2022年10个越冬期内草海湿地5种重要珍稀鸟类的数量年均值为黑颈鹤1597只、灰鹤745只、斑头雁3497只、赤麻鸭2932只、白骨顶10566只;2012—2022年的草海湿地灰鹤、斑头雁、赤麻鸭和白骨顶4种主要水鸟总体在越冬期数量保持平稳,但不同种类在同一年份和同一种类在不同年份都有较明显的波动,说明生境稳定性并非最佳.

    草海湿地越冬鸟类种群数量黑颈鹤灰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