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空间分析的长江经济带森林乡村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

    陈梦婵孙建伟罗静崔家兴...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索长江经济带3 321个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地域分异规律,并辅之缓冲区和叠置分析、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森林乡村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森林乡村空间分布呈现典型的集聚特征,上游地区分布多、下游地区分布少,核密度分布整体上呈"双核心—单核点—环核群"分布态势;长江经济带森林乡村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表现为东热西冷、冷热交替的空间分异格局;长江经济带森林乡村空间分布格局受自然地理环境、生态环境质量、社会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的共同影响,其中耕地面积、常住人口、森林覆盖率是森林乡村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其空间分异是影响因子共同驱动的结果.

    国家森林乡村空间分布影响因素长江经济带

    基于InVEST模型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价值研究——以科尔沁右翼中旗为例

    丁青坡靳文娟孙天琪
    53-58,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量化研究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方法]以典型农牧交错带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为例,基于InVEST模型运行原理、研究区特点和数据可获得程度,从土壤保持、水源供给和水质净化 3 个主要方面对科尔沁右旗 2000、2010和2019年3个时段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结果]科尔沁右翼中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较大,2000、2010 和 2019年的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 30.54 亿、31.88 亿和 32.79 亿元,水源供给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 100.69 亿、105.19 亿和87.40亿元,水质净化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1 685.54万、1 584.43万和1 698.02万元.[结论]基于InVEST模型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不仅为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区域和综合生态区划分奠定了研究基础,也弥补了InVEST模型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内容和方法应用的不足.

    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InVEST模型

    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工艺及养分转化研究

    陈吉红胡清泉杨仁灿张斌...
    59-61,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黑水虻转化处理餐厨垃圾养分规律.[方法]采用黑水虻、餐厨垃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黑水虻在常温(C1、C2、C3)、高温恒温(S1、S2、S3)下对餐厨垃圾进行转化,并测定餐厨垃圾减量率、转化率、虫体蛋白质、脂肪等参数.[结果]黑水虻在30~33℃高温恒温比常温下显著提高了餐厨垃圾的转化率,S1、S2、S3 分别比C1、C2、C3 提高了9.26%、10.73%、19.63%,以S3 组(添加7.2 kg餐厨垃圾)转化率最高,且2.68~3.20∶1的料虫比显示了其可观的经济效益.黑水虻在21 d内能将24.46%的低蛋白质、21.24%的低脂肪餐厨垃圾转化成高达43.12%、28.58%高蛋白质、高脂肪的优质饲料、生物柴油原料;其次,餐厨垃圾中58.32%~62.74%的蛋白质、60.14%~63.47%的脂肪最终转化为虫体自身的蛋白质和脂肪.[结论]这种通过黑水虻转化餐厨垃圾的利用方式未来会有极大的潜力.

    黑水虻餐厨垃圾养分转化蛋白质脂肪

    辽西北风沙区典型利用类型下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张日升凡胜豪姜涛郎明翰...
    62-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科尔沁沙地南缘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在2022 年4-10 月对0~15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进行测量,分析樟子松人工林、灌木林地、草地、农田、半固定沙地5种方式下土壤垂直剖面含水率分布特征、土壤储水量变化特征、土壤蒸散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灌木林和草地的土壤含水率分布呈"W"形;樟子松人工林、半固定沙地的含水率分布呈"U"形;农田含水率分布呈倒"U"形,且含水率最小值位置与该土地利用类型植被根系分布情况有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储水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且于降雨量变化基本一致.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皆为盈余状态,其中草地的保墒效果最好.因此,该地区的生态植被应优先考虑修复草本或疏林草地,以利于维护土壤水环境及其可持续利用.

    土壤含水率土地利用类型储水量蒸散发变化特征辽西北风沙区

    刺儿菜镉富集特征及其根际细菌群落对镉胁迫的响应

    李明菲刘佳丽陈鉴武全伟...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刺儿菜在重金属Cd胁迫下的生长、Cd积累特性以及根际细菌群落变化规律.[方法]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对比不同Cd含量(0、4和16 mg/kg)土壤中刺儿菜的生长和Cd积累特征差异,利用16S rD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刺儿菜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在不同土壤Cd梯度下的变化规律.[结果]刺儿菜地上部和根部对Cd胁迫的响应明显不同.株高、基径和叶片数均随土壤Cd含量增加而降低,根长随土壤Cd含量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Cd胁迫对刺儿菜生物量呈现出"低促高抑"的作用,在4 mg/kg土壤中生长的刺儿菜生物量比对照组(0 mg/kg)高52.68%.刺儿菜具有优良的Cd积累和转运能力,其富集系数大于5,转移系数大于4.Cd胁迫对刺儿菜根际细菌群落组成有明显影响,不同Cd含量土壤中刺儿菜根际菌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刺儿菜能够在含Cd土壤(低于16 mg/kg)中生长,且富集能力强,是一种潜在的Cd污染植物修复资源,其根际细菌群落组成也会对Cd胁迫作出响应.

    刺儿菜富集特征植物修复细菌群落结构

    基于Maxent模型的青藏高原优势种草分布格局模拟研究

    聂学敏李佳慧
    69-7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青藏高原嵩草、苔草、针茅3种优势种草为研究对象,通过植物标本库查询得到草地标本点位数据,选取气候、土壤质地、地形为环境因子,运用Maxent模型模拟出每种优势种草的分布格局,并运用刀切法筛选出主导环境因子,探讨主导环境因子对不同优势种草分布的影响与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最冷季降水量、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年降水量、海拔是嵩草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累计贡献率>80%);最冷季降水量、最暖季均温、年降水量、海拔对苔草分布贡献较大(累计贡献率82.55%);最暖季降水量、年均温、坡度、海拔对针茅分布影响较大(累计贡献率73.47%).土壤质地对3种草分布影响很小(累计贡献率<5%).总体上,生长季水热综合条件是制约青藏高原优势物种分布的最主要气候因子.

    优势种草Maxent模型分布格局环境因子青藏高原

    鸡蛋源纳米硫化亚铁的合成及其对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囊肿的治疗作用

    冷长友陈乐吴浩东孙浩...
    75-7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1例犬右肺囊肿伴肝淤血和胃肠臌气诊治的基础上,分离鉴定出1 株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同时合成和探究鸡蛋源纳米硫化铁对尖孢镰刀菌引起的犬囊肿的治疗效果.通过病原学诊断、病史调查、临床表现、血液学生理生化指标检查、X线检查等方法诊断该病为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多器官囊肿.通过正交试验合成了抗真菌的鸡蛋源纳米硫化亚铁,并将其应用于抑制尖孢镰刀菌生长.结果表明:根据诊断结果采用对因治疗(鸡蛋源纳米硫化亚铁抗尖孢镰刀菌)和对症治疗(高压氧舱吸氧、肝肺和胃肠穿刺),达到了抗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囊肿的治疗效果.

    鸡蛋源纳米硫化亚铁囊肿尖孢镰刀菌

    嗜水气单胞菌Hcp蛋白的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制备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许艺兰许佳乐卢冰霞陈婷婷...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获得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Hcp蛋白的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及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RT-PCR方法扩增Hcp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后转化BL21感受态细胞,经IPTG(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 β-D-Thiogalac-toside)诱导表达获得Hcp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家兔,制备针对该蛋白的多克隆抗体,进行抗体的效价测定、Western blotting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工具对其基本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磷酸化位点、二级与三级结构进行预测.[结果]该蛋白在IPTG 终浓度为0.6 mmol/L、37℃下诱导表达6 h可获得最高表达量,蛋白主要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AH的培养物上清与沉淀均能够与制备的兔抗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024×106.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嗜水气单胞菌Hcp蛋白的分子式为C846H1304N224O259S8,共编码172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19 013.49 u,等电点(PL)为5.24,属于稳定蛋白;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占比为 51.74%,延伸链占比为25.00%,α-螺旋占比为19.19%,β-转角占比为 4.07%.[结论]成功制备了Hcp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AH的Ⅵ 型分泌系统(Type Ⅵ secretion system,T6SS)提供技术支持.

    嗜水气单胞菌Hcp基因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制备生物信息学

    小麦返青期白叶性状的转录组学分析

    王志龙南文智刘婷婷何旭光...
    8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解析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白叶突变体叶色白化机制,以白叶突变小麦体和正常小麦为试验材料,从转录水平方向展开研究.[方法]以正常小麦和温敏白叶突变体小麦为材料,进行叶色变化过程的比较转录组学分析,挖掘调控小麦光合色素形成的调控机制.[结果]参与正常小麦叶片发育过程的DGEs数目是白叶小麦叶色由白转绿过程的2.57倍,且正常叶片发育过程的DGEs主要参与脂类、氨基酸、蛋白质、嘌呤、肌醇等生物大分子的代谢,而叶色由白转绿过程的DGEs主要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糖代谢等过程;同时发现,小麦拥有已知植物光合色素代谢途径中的所有基因,其中的75个基因为DGEs,这些DGEs包含了所有叶绿素合成途径的基因和2个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的基因,这些基因的表达模式分为7类(Ⅰ-Ⅶ),表达模式表明小麦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受反馈调节,并且叶绿素合成受阻导致试验材料形成白叶,TaCAO可能是叶绿素合成受阻的主要影响因子.[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小麦叶绿素形成机制奠定了基础.

    小麦白叶性状比较转录组学

    吕梁城市公园低维护花境植物筛选与设计营造

    尹冬冬王紫妍杨阳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吕梁城市公园低维护花境的植物筛选与设计营造为研究对象,通过前期调查和分析吕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以确定适合该地区生长的低维护植物种类.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吕梁城市低维护花境的评价标准,筛选出对城市环境适应性强,生长周期长,维护成本低的低维护花境植物,共筛选出A级植物45种,其中灌木10种,占比22.22%;多年生草本16 种,占比35.56%;一、二年生草本12种,占比26.67%.观花植物21种,占比47.54%;观叶植物16种,占比36.07%;观型植物7种,占比16.39%;以如意湖和北川河公园为代表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植物花境,符合公园环境美化和市民休闲需求.低维护花境植物的筛选和设计营造,不仅能够为吕梁城市公园提供生态、经济、美观并存的绿化方案,还能够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丰富市民的生活体验.

    低维护花境层次分析法城市公园花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