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红棕象甲人工饲养技术研究

    黄山春覃伟权阎伟李朝绪...
    139-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近年来在红棕象甲饲养方面的经验,从红棕象甲供试虫源的获得、饲养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红棕象甲试验种群人工饲养技术.采用该技术饲养的红棕象甲各项生长和发育指标正常.该饲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饲养周期短、存活率高等优势,是实现试虫规模化、全周年继代饲养的有效方法.

    红棕象甲半人工饲料人工饲养技术

    贺州荸荠秆枯病病原鉴定及其侵染过程

    黄伟华颜梅新
    143-145,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感染秆枯病的荸荠样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分析病原菌的侵染过程,为荸荠秆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发病明显的荸荠茎秆组织进行分离,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制备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于载玻片上培养,测定分生孢子萌发情况.利用病菌孢子悬浮液对荸荠茎秆进行离体接种,检测病菌的侵染过程.[结果]分离获得1株病原分离物(Ceh),经形态学鉴定该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病菌分生孢子接种于载玻片后4 h开始萌发,8 h后大量萌发,12 h后形成大量附着孢,菌丝24 h后形成.病菌接种荸荠茎秆4 h后,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并产生芽管;8~12h芽管伸长,形成附着孢侵入荸荠茎秆表皮组织;24h至7d菌丝形成;接种8d后,病菌在茎秆表面形成分生孢子盘.[结论]引起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荸荠秆枯病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荸荠秆枯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过程可用于病原菌和寄主互作机理研究.

    荸荠秆枯病Cylindrosporiumeleocharidis孢子萌发侵染过程

    湖北枣阳烟区烟叶赤星病病原鉴定

    周鹏朱闻君
    146-148,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湖北枣阳烟区烟草赤星病病原菌的种类,给产区综合防治烟草赤星病提供依据.从枣阳烟区采集典型烟草赤星病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在致病性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出的菌株ZY-1为烟草赤星病病原菌,其分生孢子卵形或椭圆形,褐色,具有3~6个横隔膜和1~4个纵隔膜,分生孢子链较短呈树状,多分枝,病原菌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ZY-1与链格孢(A.alternata)同源性最高,达100%.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定为链格孢(A.alter-nata),这是首次在湖北枣阳烟区发现由链格孢(A.alternata)引起的烟草赤星病.

    烟草赤星病链格孢分子鉴定

    以生物有机肥为主的综合技术对云南黄红壤团聚体·酶及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辛美燕李永梅字春光常换换...
    149-151,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综合处理模式对工程扰动地玉米产量及其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以马龙县工程扰动1年土壤和玉米为研究对象和材料,研究不同处理对工程扰动土壤养分、酶及其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与处理①(牛粪+全量化肥)相比,处理②(玉米秸秆还田+生物有机肥+石灰粉+地膜覆盖+80%化肥)和处理③(绿肥还田+生物有机肥+石灰粉+地膜覆盖+80%化肥)可使土壤的团聚结构和稳定性显著增强,有机质含量和CEC显著提高,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强.[结论]不同有机肥配合石灰粉、地膜覆盖措施、绿肥还田等综合技术可以明显改善云南黄红壤供肥性能.

    黄红壤生物有机肥耕地质量综合技术生物学性状

    稻麦轮作制下缓释氮肥减量一次性施用效应研究

    高正宝朱国美赵怀瑾刘正慧...
    152-154,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皖东地区稻麦轮作制度下氮肥减施和简化施肥需求,以普通氮肥为对照,通过2地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缓释氮肥减量一次性施用对稻麦产量、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稻麦轮作制度下缓释氮肥减量一次性施用较分次施用普通氮肥均可提高作物周年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纯收入,分别提高了0.3%~8.1%、5.2~9.0百分点和15.9%~76.3%.缓释氮肥减施对水稻产量具有较好的稳定效果,但个别缓释氮肥减施对小麦有减产风险.综合产量、效率、效益等因素,建议稻麦轮作制度下缓释氮肥减量10%~20%一次性施用,具有稳产增收和省工节肥的效果.

    稻麦轮作缓释氮肥一次性施用产量氮肥利用效率经济效益

    交替灌溉下水磷耦合对紫花苜蓿植株性状的影响

    武文莉王薇李艺妆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交替灌溉下水磷耦合对紫花苜蓿植株性状构成因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灌溉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株高、叶片数、分枝数、地上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添加磷显著影响了茎叶比和分枝数;而交替灌溉和磷互作对紫花苜蓿株高、叶片数、茎叶比、分枝数、地上生物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均不显著.综合考虑紫花苜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生长指标,交替灌溉和磷肥耦合适用于收获营养体的紫花苜蓿生产灌溉管理,且交替灌溉75%下施加磷肥效果最好.

    交替灌溉紫花苜蓿植株性状

    壳寡糖有机水溶肥对烤烟云烟97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

    杨章乐左伟标张学军金康...
    158-160,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壳寡糖有机水溶肥对烤烟云烟97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在减少30%复合肥施用量的条件下,对烤烟喷施不同质量浓度壳寡糖有机水溶肥,研究壳寡糖有机水溶肥对烤烟云烟97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喷施壳寡糖有机水溶肥可缩短云烟97生育期,增加茎围、叶片数、叶面积和地上部、地下部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烟叶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利于感官质量的提升.[结论]云烟97的生育期和产质量随着壳寡糖有机水溶肥喷施浓度的增加而向好,其中400倍质量浓度的处理效果最好.

    壳寡糖有机水溶肥烤烟生长发育产质量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产量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曾婕张德全闻禄田永...
    161-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旨在为茶园提供合理的施肥模式,从而提高茶叶产量及土壤肥力,为推进茶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连续10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设5种不同施肥模式:空白区、有机肥区、无机肥区、配方肥区、化肥减量区,测定茶叶产量及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配方肥区和无机肥区均表现出持续提高茶叶产量的良好作用,且二者差异不显著.减量化肥区产量每年变化平缓,2013年开始呈上升趋势,到2016年,产量达到最大.各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化肥减量区增幅最大,试验后比试验前增加了10.50 g/kg,提高43.75%.有机肥区对茶园土壤pH的提高幅度较大,配方肥区和化肥减量区将茶园土壤pH控制在适宜茶树生长的范围4.14~5.45.无机肥区和配方肥区明显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比空白区提高了64.52%和41.98%.配方肥区土壤速效磷含量为68.64 mg/kg,比空白区和无机肥区分别提高了336.61%和20.86%.有机肥区和配方肥区速效钾含量较高,比空白区提高了43.51%和13.96%.因此,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方式最为合理,有利于保持茶园土壤养分均衡,肥效长,后劲足,促进茶园生产力稳定.

    长期施肥茶叶产量土壤肥力

    不同类型新型肥料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吴子峰刘倩倩郑良勇张存岭...
    167-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适宜安徽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专用型新型肥料及土壤改良剂.[方法]以土壤改良剂和10种不同类型的新型肥料为材料,分析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产量、经济效益及氮素利用的综合影响.[结果]不同新型肥料及土壤改良剂对小麦的增产效果不同,与常规施肥、推荐施肥相比分别增产2.1%~8.7%、1.3%~7.9%,净收入分别增加105.0~901.5、25.5~807.0元/hm2,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2.1%~8.7%、0.6%~7.1%,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18.7%~77.0%、10.1%~64.2%.[结论]总养分含量为48%的增效肥、控失肥I和活性糖肥料3种新型肥料,其综合效果较优,一次性基施技术可替代推荐施肥.

    新型肥料冬小麦产量经济效益氮肥偏生产力

    马铃薯早餐粉工艺优化

    孔雀吴俊彩孙万成罗毅皓...
    17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马铃薯生全粉为原料,料液比为1:70混合均匀后,再添加30%鲜榨苹果浆.经预煮、糊化、喷雾干燥等工艺处理后以麦芽糊精、单甘酯、白砂糖、牦牛奶粉等添加剂研发马铃薯生全粉早餐粉.确定了生产马铃薯早餐粉的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70,进风口温度180℃,转速17 r/min,麦芽糊精添加量为5%;早餐粉配方最适添加量为60%的喷雾干燥马铃薯全粉、单甘酯5%、白砂糖15%、牦牛奶粉15%.

    早餐粉马铃薯生全粉喷雾干燥集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