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西贺州市生态旅游综合体发展研究

    李勍李晓铁
    139-142,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生态旅游综合体相关理论指导下,对生态旅游综合体的概念进行概括性总结,并通过贺州市区位与产业定位、旅游优势资源、旅游发展现状、生态旅游综合体建设现状等建设条件分析,提出贺州市生态旅游综合体4种建设模式和发展策略.

    生态旅游综合体模式广西贺州

    甘蓝夜蛾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史皓男李子芳栾添张健...
    14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甘蓝夜蛾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数量及分布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甘蓝夜蛾雌雄成虫触角均具有10种类型的感器,包括刺形感器、毛形感器(3个亚型)、锥形感器(2个亚型)、栓锥形感器、Böhm氏鬃毛、腔锥形感器和鳞形感器,但各类型的感器在数量和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各类型感器的形态特征、分布情况和显微结构对甘蓝夜蛾各类型感器的功能进行了推断,为以后采用触角电位和单细胞记录技术对甘蓝夜蛾进行化学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甘蓝夜蛾触角感器扫描电镜

    基于云模型的濒危藤枣土壤养分评价

    宋世杰Sven Landrein
    147-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了解藤枣原生地的土壤养分情况,为藤枣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测量了濒危藤枣原生地土壤的有机质(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水解性氮(AN)、有效磷(AP)、有效钾(AK)和pH,利用云模型方法对藤枣的土壤养分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藤枣原生地的土壤养分属于较高水平,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和有效钾含量很高,全磷和全钾含量稍低,有效磷含量很低,土壤呈弱酸性.该研究结果提供了参考的土壤养分情况,以期提高藤枣迁地保护和回归种植的成活率.

    藤枣土壤养分云模型分布

    菜用大豆"75-3"6种养分平衡分析

    王冬群成美玲金万国
    15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优化菜用大豆"75-3"施肥方案,通过分析菜用大豆对N、P、K、B、Mg、Mo 6种养分吸收情况,确定合理肥料施用量和配比关系.结果发现,目标产量为13690 kg/hm2,N、P2O5、K2O施用量分别达159.56、54.87、139.88 kg/hm2,可以基本满足养分平衡.菜用大豆累积的养分N、P2O5、K2O平均值比例关系分别为28.17、10.00、23.56;豆荚中N、P2O5、K2O累积量平均值分别为120.27、38.06、90.05 kg/hm2,平均值比例关系分别为31.62、10.00、23.66;茎叶中N、P2O5、K2O累积量平均值分别为20.53、11.96、27.72 kg/hm2,平均值比例关系分别为17.26、10.00、23.29.整棵菜用大豆硼、镁、钼中微量元素累积平均值分别为141.25 g/hm2、23.21 kg/hm2、13.38 g/hm2.豆荚硼、镁、钼中微量元素累积平均值分别为90.98 g/hm2、13.31 kg/hm2、11.30 g/hm2,茎叶硼、镁、钼中微量元素累积平均值分别为50.28 g/hm2、9.90 kg/hm2、2.08 g/hm2.N、P、K肥料农学效率分别为7.83、10.56、7.21 kg/kg.N、P、K肥料利用率分别为16.59%、-2.67%、22.37%.

    菜用大豆"75-3"氮磷钾硼镁钼

    硅磷配施对春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

    周超王俊强韩业辉许健...
    156-158,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最适硅磷配比对春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磷肥施用量为主因素,硅肥施用量为副因素.结果表明,增施硅肥有助于提高玉米的穗长、穗粗、穗粒数和百粒重,从而提高籽粒产量.增加磷肥用量对穗长和行粒数的增加起到一定的作用,进而提高玉米产量;增施磷肥有增加玉米植株株高、穗位高和重心高的趋势,在A1和A2这2个磷水平下,硅磷配施处理下的平均穗位高和重心高分别较单施磷肥处理降低3.1%和0.6%,较A2 B0降低2.0%和0.8%;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吐丝期和灌浆期的2种磷肥水平下各节间的穿刺强度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该试验条件下,春玉米嫩单22推荐的高产抗倒磷肥施用量为45 kg/hm2,硅肥施用量在90~150 kg/hm2.

    玉米磷肥硅肥抗倒性产量

    不同施肥处理对鲁西北高产农田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周晓琳王薇王玉霞赵同凯...
    159-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在鲁西北潮土区高产农田11年有机肥替代化肥定位试验,研究了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养分及土壤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50%的ONPK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养分、酶活性和真菌数量.土壤速效磷较CK和NPK处理分别升高2.16倍和35.3%,土壤全氮含量提高42.4%和21.0%.ONPK处理的有机质含量较CK和NPK处理分别提高了55.2%和33.9%.冗余分析表明,速效磷、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是有机肥替代后真菌群落组成变化的主要调控因素.土壤真菌数量以ONPK处理最高,较CK和NPK处理分别增加了90.0%和1.11倍.土壤真菌优势群落依次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49.1%~62.9%)、接合菌门(Zygomycota)(18.9%~38.5%)、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5.9%~8.6%)、壶菌门(Chytridiomycota)(2.1%~3.4%).综上所述,增施有机肥可通过调节真菌种间互作关系,促进土壤养分累积,最终实现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养分土壤真菌

    超声波辅助果胶酶法优化花牛苹果幼果多酚的工艺研究

    高义霞呼丽萍
    163-166,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以花牛苹果幼果为材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果胶酶法提取苹果多酚,并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苹果多酚提取率的影响表现为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苹果多酚最优提取工艺为:超声波功率100 W,提取时间51 min,乙醇体积分数为71%,料液比1:6,提取温度62℃.在该条件下,苹果多酚提取率为11.586 mg/g.

    花牛苹果幼果苹果多酚超声波提取响应面设计

    迷宫栓孔菌子实体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晏飞利刘丹陈艾萌吕向阳...
    167-170,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水和乙醇对迷宫栓孔菌(Trametes gibbosa)的提取效果及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分析其主要抗氧化成分.[方法]以水和60%乙醇为溶剂提取迷宫栓孔菌子实体,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以及铁离子还原力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福林酚法测定多酚含量,硫酸蒽酮法测定多糖含量,将抗氧化指标与多酚和多糖含量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水提取物的得率为10.60%,60%乙醇提取物得率为4.27%;水提取物的多酚含量较高,60%乙醇提取物的多糖含量较高;所有处理均表现出良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力,以及一定程度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且水提取物的前2项指标均显著高于60%乙醇提取物;3项抗氧化指标均与多酚和多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迷宫栓孔菌的水提取物和60%乙醇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更强,多酚及多糖都是其提取物的重要抗氧化活性成分,多酚的活性更强.

    迷宫栓孔菌子实体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多酚多糖

    蛹虫草对LPS诱导的小鼠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

    王佳妮于凯雯徐方旭王升厚...
    171-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脂多糖(LPS)诱导急性氧化应激损伤,评价蛹虫草对机体氧化和抗氧化系统平衡的保护作用.[方法]KM系小鼠分别腹腔注射6、8、10 mg/kg LPS水溶液0.5 mL/只(n=5),确定LPS诱导氧化应激的最佳剂量和时间效应.试验组以推荐剂量0.61 mg/g的蛹虫草水溶液,对照组为同等剂量蒸馏水,连续灌胃28 d后,腹腔注射10 mg/kg LPS的2、4、6、8 h取材(n=5),分别记录饮食、饮水及脏器指数变化.[结果]10 mg/kg LPS引起的小鼠扎堆、精神萎靡、嗜睡、竖毛及腹泻等应激症状最为稳定.对照组在LPS注射后肝脏、肾脏、脑组织均出现T-AOC指数和CAT活性的急剧下降,MDA和H2 O2含量明显增加,试验组各指标变化趋势较为温和,并早于对照组恢复至空白组水平.[结论]短时间内连续服用蛹虫草可以降低LPS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作为天然抗氧化添加剂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蛹虫草脂多糖氧化应激保护作用

    太子参叶斑病菌Phoma sp.FJZR01固体发酵代谢产物研究

    倪建成范永飞王泽榕阮少江...
    176-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太子参叶斑病菌Phoma sp.FJZR01的固体发酵代谢产物,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RP-C18柱色谱和正相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并应用叶片穿刺法测定化合物对太子参叶片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从菌株FJZR01固体发酵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结构鉴定分别为3-氯-4-羟基苯乙酸(1)、3-氯-4-羟基苯乙酰胺(2)、flemingipanic acid(3)、腺苷(4)、乙基α-D-吡喃葡萄糖苷(5)、甘露醇(6).化合物1~6均是首次从太子参叶斑病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系首次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3-氯-4-羟基苯乙酸(1)在1 mg/mL对太子参叶片造成明显的毒害作用,形成组织坏死状叶斑,与田间发病症状相似.目前尚未有关于3-氯-4-羟基苯乙酸(1)致病性相关报道,是一种新发现的真菌毒素.

    太子参叶斑病菌固体发酵代谢产物3-氯-4-羟基苯乙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