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有机肥处理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林子龙陈根辉黄艳霞郭其茂...
    149-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4种不同有机肥对龙薯9号和龙薯7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有机肥有助于提高甘薯单株薯重、单株薯数、商品薯率和薯块干物率,增加甘薯产量,改善甘薯食味品质.不同有机肥处理间甘薯鲜产、干产存在显著差异.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当施复合肥262.5 kg/hm2、太丰有机肥3150 kg/hm2时,龙薯9号鲜薯产量为38.60 t/hm2,龙薯73产量为34.21 t/hm2,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甘薯有机肥产量干物率

    一种新型液体有机肥对水仙乌龙茶茶叶品质及土壤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曹士先晁倩林徐鹍鸬段联勃...
    15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一种新型液体有机肥对水仙乌龙茶茶叶品质和茶园土壤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以水仙乌龙茶树品种为试材,研究该有机肥对水仙乌龙茶产量、内含生化成分、感官品质及茶园土壤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T1(喷施A+B酵素)与CK相比,二者的发芽密度和百芽重相对变化不明显,但T1乌龙茶的水浸出物和茶氨酸的含量均高于CK,且水浸出物与CK呈极显著差异;另外,T1和CK的乌龙茶感官审评分别为90.75和90.05分,但T1的外形和香气表现均优于CK;另外,T1土壤中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均高于CK,仅从有机质含量看,T1与CK分别为2.17和1.83 g/kg,二者呈极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为该液体有机肥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液体有机肥水仙乌龙茶茶叶品质土壤肥力

    不同氮磷钾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黄璐璐王站付金海洋徐春花...
    15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氮磷钾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选用"南粳46"进行了常规施肥、常规缺氮、缺磷、缺钾以及不同氮磷钾肥梯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300 kg/hm2时,产量仅比施氮肥225 kg/hm2提高2.43%(P>0.05),但氮肥利用率与农学效率减少了21.9%(P<0.05)、27.57%(P<0.01),当施磷量与施钾量为60 kg/hm2时,产量仅比施磷、钾量为30 kg/hm2时分别提高了2.54%(P>0.05)、3.15%(P>0.05),但磷、钾肥利用率降低了10.21%(P>0.05)、23.76%(P<0.01),农学效率降低了96.06%(P<0.01)、21.03%(P>0.05).因此,综合考虑水稻产量与肥料利用效率,建议氮肥施用量为225 kg/hm2,磷钾肥施用量均为30 kg/hm2为宜.

    水稻氮磷钾肥产量肥料利用率

    蓝莓汁酶法提取工艺研究

    胡军罗刚华曹敬华
    160-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蓝莓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蓝莓汁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蓝莓汁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200 W、超声时间30 min、果胶酶添加量0.25%、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蓝莓出汁率可达70.2%.

    蓝莓蓝莓汁酶解出汁率

    八月瓜对四氯化碳所致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伍沙沙王延徐婷杨燕飞...
    163-165,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八月瓜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八月瓜低、中、高剂量组以及护肝片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14 d,末次给药1 h后,采用腹腔注射0.1%CCl4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八月瓜对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影响;测定肝匀浆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八月瓜各剂量组可降低ALT、AST、AKP、γ-GT、LDH和MDA水平,提高GSH活性,改善肝组织病变.[结论]八月瓜能改善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八月瓜四氯化碳肝损伤保护作用

    暗紫贝母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彭芳贺正祁妹俄波吴宇...
    166-168,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暗紫贝母是名贵中药材川贝母的主要来源之一,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栽培前景非常广阔.但暗紫贝母对生长环境要求严苛,经过10多年驯化栽培,目前栽培量较小,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更好开展暗紫贝母的规模化、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对暗紫贝母基地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结合近年来贝母类药材栽培研究的成果,从品种选择、栽培选址、种子处理、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控、产地加工等关键环节探讨暗紫贝母的栽培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为提高药材品质,应推进暗紫贝母的品种选育工作,在不同生长时期对关键栽培参数进行精细化管控.

    暗紫贝母川贝母栽培品种

    不同种植密度对杜仲生物量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杜丹丹于雪莹季倩如刘英...
    169-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药用植物杜仲为材料,在3个种植密度D1(3000株/hm2)、D2(6000株/hm2)、D3(9000株/hm2)水平下测定了杜仲的生长指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探讨密度对杜仲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杜仲株高显著下降,单株叶片数量、叶面积、叶厚、干物质积累量和含水量均在D2处理组(6000株/hm2)达到最高;气体交换参数随密度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种植密度对杜仲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无显著影响(P>0.05),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Ⅱ)和电子传递速率ETR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显著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显著上升,光化学淬灭系数qP显著下降,说明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呈显著负相关;叶片叶绿素含量在D2处理组达到最高水平;次生代谢产物在D2和D3处理组含量最高(P<0.05).因此,杜仲种植密度对不同的生长光合生理指标影响不同,在6000株/hm2种植条件下,杜仲叶片保持良好的受光面积,水分和养分吸收充分,光合色素含量最高,干物质积累量最多.

    杜仲种植密度生物量光合生理特性次生代谢

    茶籽饼生物脱毒工艺的优化

    管维詹逸舒李明红兰时乐...
    175-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茶籽饼中茶皂素降解率为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嗜酸小球菌固体发酵茶籽饼的生物脱毒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菌适宜的生物脱毒工艺条件为茶籽饼粕85%、麦麸15%、葡萄糖3%、KH2 PO40.1%、MgSO4·7H2 O 0.15%、NaCl 3%、含水量70%、种龄24 h、发酵时间5 d、接种量20%、初始pH 6.0、发酵温度32℃,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茶籽饼中茶皂素的降解率可达到68.42%,比优化前提高了57.13%.

    嗜酸小球菌茶籽饼粕茶皂素固态发酵

    几种植物源物质对烟草甲成虫的驱避作用

    吕建华郭亚飞奚家勤郭建华...
    180-18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寻找烟草甲生态防治新方法.[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研究了香茅精油、甘菊精油、大蒜精油、α-蒎烯4种植物源物质对烟草甲成虫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4种植物源物质对烟草甲成虫均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且其作用效果随着处理剂量的增大而显著增强.[结论]香茅精油、甘菊精油、大蒜精油、α-蒎烯4种植物源物质均具有作为驱避剂防治烟草甲的巨大潜力.

    烟草甲Y型嗅觉仪植物源物质驱避作用

    龙眼果肉微波真空薄层干燥数学模型研究

    刘永富谭安林潘小莉韦向成...
    182-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龙眼果肉的微波真空干燥特性,研究了固定真空度下不同微波强度对龙眼薄层干燥水分的影响.采用8个常用薄层干燥数学模型,建立了龙眼干燥水分比和时间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微波强度是影响干燥过程的主要因素;分别对8种数学模型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并确定模型参数,发现Page模型拟合效果最佳,能准确预测龙眼果肉干燥水分的变化规律.干燥过程大致分为升速、恒速和降速阶段;当微波强度较低时干燥过程由升速和恒速阶段控制;当微波强度较高时,干燥过程由降速阶段控制.

    龙眼微波真空干燥特性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