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红树林植物内生菌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谢星朋戴悦彭金菊罗帅帅...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红树林植物组织中分离出对动物病原菌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植物内生菌.[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多杀性巴氏杆菌、产气肠杆菌、粪肠球菌4种常见的致病菌作为指示菌,采用M10和P3培养基从红树林植物根、茎、叶组织中分离内生菌,以固体琼脂打孔法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提取菌株的基因组DNA,PCR扩增16S rDNA基因并测序,通过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从红树林植物组织中共分离857株可培养的内生菌,有145株菌有抑菌活性,占分离菌株的16.6%.其中通过M10培养基从红树林植物叶组织分离的菌株32-5对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菌都具有最强抑菌活性,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8和42 mm;通过P3培养基从红树林植物茎组织分离的菌株12-4对粪肠球菌具有最强抑菌活性,其抑菌圈直径为56 mm;通过M10培养基从红树林植物茎组织分离的菌株13-2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最强抑菌活性,其抑菌圈直径为64 mm.有抑菌活性菌株分为10个属,其中芽孢杆菌属是优势菌属.[结论]该试验初步揭示红树植物根、茎、叶组织中植物内生菌的抑菌活性和多样性,为开发新型抗菌药物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红树林植物内生菌分离鉴定抑菌活性海洋细菌

    作物茎秆和叶片排放N2O和CH4的研究

    李君宇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东北主要作物大豆、玉米和高粱为研究对象,首次同步考察了新鲜离体植物茎秆和叶片的N2O和CH4 排放.结果表明:3种植物茎秆均能排放N2O,玉米茎秆排放量最大,为13.587 μL/L;3种植物叶片的N2O排放较少,但42h时大豆叶片的N2O排放出现高峰,浓度达33.913 μL/L.3种植物茎秆的CH4排放表现出最初有排放之后吸收,3 h时玉米、大豆和高粱的CH4浓度分别为2.113、2.341和2.355 μL/L;植物叶片CH4排放不明显,呈波浪起伏的变化规律.从N2O和CH4排放通量看,大豆叶片N2O通量最高,达210.970 ng/(g·h);玉米叶片CH4通量为0.148 ng/(g·h),其他茎叶均为吸收CH4.研究结果不仅为植物叶片本身既能排放N2O又能排放CH4在植物中可能具有普遍性提供了试验依据,而且找出了植物排放N2O和CH4的新的排放部位——茎秆.

    N2OCH4玉米大豆高粱茎秆叶片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全产业链研究进展

    李国荣赵智慧张华峰
    14-1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业界公认的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产区".系统归纳了贺兰山东麓葡萄全产业链研究进展,包括栽培技术、灌溉技术、土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冻害防治、气象研究、品种选育、葡萄酒特征分析、生态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10个方面,针对现阶段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为推进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全链条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的抗病稳产生态效应研究

    李豪远吴占清陈威许海良...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河南主推的玉米品种为材料,在2020-2021年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对玉米多种病害抗性和产量的影响,旨在为河南种粮大户提供理论依据.以德单5号、登海605、中科玉505、裕丰303为材料,研究品种间作对群体产量以及茎腐病、小斑病、穗腐病和南方锈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较单作能够提高复合群体对茎腐病、小斑病、穗腐病和南方锈病的抗性,间作产量均远远高于各品种单作产量,增产效益显著.德单5号与登海605间作更能提高复合群体产量,稳产性更有保障.

    基因型玉米间作复合群体抗病性产量

    15个玉米品种在关中东部地区比较研究

    赵楠尚杰王楠王树星...
    20-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合关中东部地区的高产优质玉米品种,以14个玉米品种与"郑单958"(CK)进行品种栽培比较试验,对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中玉303"株型半紧凑,抗倒,无秃尖,百粒重33.7 g,产量10 866.0 kg/hm2,较"郑单958"(CK)增产14.0%,综合排名第1,可作为该区域的首选栽培品种;"京科999"株型半紧凑,果穗均匀,丰产,较"郑单958"(CK)有明显优势,增产12.6%,可作为该区域的备选品种.

    玉米品种品比试验

    不同处理对鲜食枣新品种"云密"坐果率的影响

    包杭盖包文慧潘青华张玉平...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北京地区选育的新鲜食用枣品种"云密"为试材,在盛花期采用主干环剥、喷施赤霉素、主干环剥+喷施赤霉素等多种处理方法,研究其对坐果率、生长结果及果实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对坐果率的影响呈现反向结果,而环剥宽度的递减可提高坐果率,但反之可增加果实单果重.主干环剥+喷施赤霉素处理不仅可以提高果实质量,还可增大果形指数,改善外观指标,并提高坐果率.因此,采用2 mm+10 mg/L主干环剥+喷施赤霉素的处理是提高"云密"枣果产量及品质的有效方法.

    环剥赤霉素坐果率

    黑木耳菌丝老化过程中生理酶变化及其与胞外酶相关性分析

    庞杰于传宗李亚娇王海燕...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黑木耳菌丝老化过程中生理酶的变化,以及生理酶与胞外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黑木耳菌丝老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多酚氧化酶(PPO)、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均呈下降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胞外酶与抗氧化酶系统、MDA、Pro存在相关性,表明抗氧化酶系统与胞外酶系统存在内在联系,这有待进一步进行研究.

    黑木耳菌丝体老化生理酶胞外酶

    安徽花亭湖浮游生物调查及水质分析

    凌俊胡玉婷江河汪长祥...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7月和10月分别调查了安徽花亭湖的浮游生物状况,并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s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对其水质进行评价,研究花亭湖现阶段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状态.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35属51种(包括变种和变型),其中蓝藻门最多(47.06%),其次是绿藻门(27.45%)和硅藻门(11.77%).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57× 106 cell/L、5.24 mg/L.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共6种,分别为蓝藻门的放射微囊藻(Microcystisbotrys)、挪氏微囊藻(Microcystis novacekii)、多变鱼腥藻(Anabaena variabilis)、崎岖鱼腥藻(Anabaena inaequalis)和硅藻门的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螺旋变型(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 f.spiralis),其优势度分别为 0.476、0.043、0.035、0.023、0.054 和 0.071.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季节差异不明显,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夏季大于秋季.此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门15科15属23种,包括节肢动物6种、轮虫11种、原生动物5种.浮游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98.44个/L和4.33 mg/L.浮游动物的优势类群共3种,分别为轮虫纲的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和节肢动物门的透明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hyalinus)、无节幼体(Nauplius),其优势度分别为0.256、0.042和0.223.浮游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是夏季大于秋季.综合判断花亭湖水体为中营养偏清洁型.

    浮游生物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花亭湖

    河北省宁晋县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权衡分析

    周丽娜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宁晋县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覆被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等数据,评估不同时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其损益变化权衡关系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1995-2019年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整体呈先增加后减少;气候调节、养分固持、气体调节功能呈增加趋势;水源涵养功能明显下降;污染物容纳功能持续降低.耕地面积减少导致流失的生态系统服务最大.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生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与其他功能由协同关系变为权衡关系.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权衡分析时空演变土地利用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沿黄区域山东段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及时空演化

    李磊谭振华李聪杜霞...
    43-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沿黄区域山东段为例,建立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其2000-2018年展开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并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结果显示,整体上沿黄区域山东段生态安全水平呈现出波动中上升的趋势,由"不安全"向"比较安全"转变,子系统中生态响应和生态状态增加的幅度高于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的幅度,生态环境有所好转;市级尺度下,山东段17地市生态安全水平有所提高,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倒"N"字形演变,生态安全类型以"一般安全"为主,高等级类型较少,城市生态安全问题比较严峻;城市生态安全内部空间差异明显,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向东、向北转移,呈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高低错落分布,高等级生态安全区域从东部沿海向鲁北扩散,"临界安全"区域缩小至鲁中南和鲁西北.最后从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优化调控三大空间、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安全评价灰色关联度模型时空格局沿黄区域山东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