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覆施稻壳对大棚黄瓜长势及防控黄瓜疫病的影响

    赵丽丽王成港赵琳艾聪聪...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覆施不同稻壳量对大棚黄瓜团棵期、盛花期、初果期、盛果期和末果期的长势影响及防控黄瓜疫病的效果.在覆施不同稻壳量后,分别测定黄瓜在每个生长期的土壤温度、棚内相对湿度、株高和茎粗、根系干重和根系活力及黄瓜疫病病情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覆施25 kg稻壳对大棚黄瓜15 cm处的土壤温度效果最好,且盛果期的温度增幅最快;棚内相对湿度显著下降;黄瓜株高、茎粗、根系干重和根系活力等指标明显提高,黄瓜疫病发生程度显著减轻,以覆施25 kg稻壳处理时黄瓜长势及抗病性最显著,提高了黄瓜产量.该方法成本低、易操作,节时省力,若因地制宜,适量施用,将对保护地黄瓜无公害栽培具有重要作用.

    大棚黄瓜稻壳处理黄瓜长势黄瓜疫病绿色栽培

    青土湖间断性水淹干扰对白刺沙丘土壤特性的影响

    宋龙龙张芝萍
    41-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青土湖过渡带3个不同立地类型(常淹水中的白刺沙丘、固定白刺沙丘、半固定白刺沙丘)的白刺灌丛沙丘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测定间断性水淹前后白刺群落土壤水分、土壤理化性质等参数.结果表明,常淹水中的沙丘的土壤全氮含量总体在沙丘中部最大,沙丘上部次之,沙丘下部最小;固定沙丘的土壤全氮含量在沙丘上部较大,沙丘中部各土层的全氮含量均大于沙丘下部;半固定沙丘的土壤全氮含量在表土层达到最大值.常淹水中的沙丘的土壤全钾含量在沙丘上部表土层较低,沙丘中部表土层较高,沙丘下部在土层较深处全钾含量较高;固定沙丘的土壤全钾含量沙丘上部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全钾含量变化不明显,沙丘中部在表土层最大;半固定沙丘的土壤全钾含量5~10 cm达到最大值,20~40 cm达到最小值.常淹水中的沙丘不同部位的土壤含水量均处于缓慢上升趋势;固定沙丘的土壤含水量在沙丘上部处于上升,沙丘中部先上升后下降,沙丘下部先下降后上升;半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常淹水中的沙丘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均呈不同程度降低趋势;在固定沙丘上,沙丘下部有机碳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沙丘中部有机碳含量先下降后上升,沙丘上部有机碳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在半固定沙丘上,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白刺水淹土壤含水量土壤理化性质青土湖

    植物组合对模拟高浓度氮磷污水净化效果

    梁玉婷王雨晗汪婷孙宏兵...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营造美观稳定且具有净化氮磷能力的植物群落.[方法]采用2种沉水植物+1种浮水植物+3种挺水植物构建成3个植物群落浮床[组合Ⅰ.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金鱼藻)+浮水植物(凤眼蓝)+挺水植物(千屈菜+菖蒲+花叶美人蕉),组合Ⅱ.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金鱼藻)+浮水植物(凤眼蓝)+挺水植物(千屈菜+菖蒲+苹),组合Ⅲ.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金鱼藻)+浮水植物(凤眼蓝)+挺水植物(千屈菜+菖蒲+绿叶美人蕉)],测定种植不同植物群落的人工浮床对模拟水体中TN、TP去除效果以及DO、pH和EC的变化.[结果]植物组合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明显高于对照,植物组合对水中TN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均不低于70.59%,组合Ⅲ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97.46%.植物组合可以明显去除水体的磷,植物组合对水中TP的去除率是28.13%~66.05%.植物组合可以明显改变水体的pH、DO含量和EC;植物组合与CK的pH均呈增加趋势;DO含量在试验结束时均减少.[结论]植物组合能移除高浓度氮磷的富营养化水体,改善水体物理指标,可以用来处理含氮水平较高的污染水体.

    植物组合氮磷去除净化

    四十里湾海水碳循环体系现状分析

    王曦
    49-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四十里湾的水质为例,对该海域的海水碳循环体系进行初步研究,发现该海域海水当前处于弱源状态,综合2015—2021年海水营养盐监测结果,给出如下建议:将海水中无机碳各指数列为常态化监测;扩充海洋综合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海洋环境的综合治理状况.

    碳中和蓝碳海水碳循环体系四十里湾

    露天矿排土场不同复垦模式下的土壤修复效果研究

    刘宝勇甄博珺潘琪何志勇...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阜新市海州露天矿排土场刺槐林地、白榆林地、刺槐白榆混交林地、农田、草地、裸地6种复垦模式为研究对象,其中以裸地为对照,分析不同复垦模式土壤因子的显著性差异,以揭示不同复垦模式对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白榆林地土壤温度显著低于裸地,降低土壤温度效果明显;刺槐白榆混交林地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其余复垦模式,保持土壤水分效果明显;刺槐白榆混交林地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含量效果最显著;白榆林地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效果最显著;农田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效果最显著;各种复垦模式均有降低土壤pH效果.总的来说,刺槐白榆混交林复垦模式对露天矿排土场的土壤修复效果最好.

    露天矿排土场土壤因子复垦模式修复效果

    一株除臭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吴翔余洋谢丽源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获得分类地位明确、具有较好除臭效果的微生物菌株.[方法]通过平板涂布法从鸡粪发酵料中筛选具有除臭效果的菌株,并检测各菌株对鸡粪中氨气和硫化氢的降解率.通过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遗传特征等多相分析来确定目的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筛选获得一株除臭细菌3-1,对氨气和硫化氢的降解率分别达到了63.08%和62.80%.鉴定结果表明,细菌3-1为原磷谷氨酸杆菌(Glutamicibacter protophormiae),在GenBank核酸登录号为OM816730.[结论]菌株3-1在无害化处理畜禽粪污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除臭细菌筛选鉴定

    广东省4地高产水田土壤物理特征研究

    闫林源徐若怡李嘉寅姚思彤...
    61-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服务于广东省垦造水田建设需要,对采集于广东省内水田占比较大的博罗县、惠东县、仁化县以及英德市4地高产水田的耕作层、犁底层样品,进行土壤物理指标检测和方差分析、MATLAB拟合VG模型参数,探究其土壤物理特征.结果表明,4处样地耕作层、犁底层的饱和含水量、容重和总孔隙度均值分别为40.50%、25.17%,1.24 g/cm3、1.57 g/cm3和51.79%、39.04%.耕作层容重与砂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粉粒、黏粒含量显著负相关,犁底层则与砂粒含量正相关但不显著,而与粉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VG模型参数n值、黏粒含量均值为犁底层(1.333、9.01%)>耕作层(1.274、5.14%),n值随黏粒含量的增加而变大.

    高产水田土壤物理特征水分特征曲线

    不同施肥方式对耕地黑土中小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的影响

    景佳爽林琳李艳芹张利敏...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中小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耕作黑土为试验区,对施有机肥、施半有机肥、施无机肥和对照4种不同处理方式耕地黑土中小型土壤动物各功能类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50类,隶属于2门6纲14目44科,共6176只,数量占比为杂食性(60.54%)>腐食性(22.60%)>菌食性(11.37%)>植食性(2.91%)>捕食性(2.57%),类群数大小为植食性(13个)=捕食性(13个)>腐食性(11个)>杂食性(7个)>菌食性(6个),杂食性中小型土壤动物为优势类群;耕地黑土中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植食性最低,杂食性最高.与对照组相比,施有机肥时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总数和各功能类群个体数显著增加,施无机肥时显著减少,施肥降低了中小型土壤动物各功能类群的丰富度;分析群落相似性表明,杂食性中小型土壤动物在不同处理方式间相似性程度较高;CCA分析表明,土壤全磷、全氮、pH分别对施有机肥、半有机肥、无机肥样地中小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分布影响显著.中小型土壤动物各功能类群生长受3种施肥方式影响明显,中小型土壤动物各功能类群更适宜在施有机肥下生存.

    施肥方式中小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群落特征

    基于MaxEnt的红瘰疣螈在云南的适宜性及潜在分布分析

    王素霞杨德宏冯鸿能
    73-7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70个红瘰疣螈的地理分布数据和28个环境因子,运用MaxEnt模型分析其适宜生境分布及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影响红瘰疣螈的主要因素为最冷季度降水量、淤泥含量、昼夜温差月均值、最冷月最低气温、年均降水量等.此外,红瘰疣螈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腾冲市、龙陵县、云县、廊沧拉祜族自治县、凤庆县、永德县等地区,中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永平县、施甸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剑川县等地区.高适宜区面积为2.26万km2,中适宜区面积为3.85万km2,低适宜区面积为8.30万km2,非适宜区面积为23.89万km2.ROC曲线分析表明,训练AUC值为0.926,预测结果较好.建议在高适宜区和中适宜区划定适当的保护小区,对红瘰疣螈进行就地保护.

    红瘰疣螈MaxEnt模型潜在分布适宜性评价云南

    表达表皮生长因子酿酒酵母对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发育的影响

    徐文俊李凤华周炜夏兵兵...
    78-8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表达表皮生长因子酿酒酵母对长江绒螯蟹生长性能、免疫功能以及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试验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1 kg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5 mL表达表皮生长因子酿酒酵母发酵液,螃蟹按照15000只/hm2进行投放,试验周期为9个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酿酒酵母能够显著提高螃蟹存活率(P<0.05),存活率提高了6.1%;但添加酿酒酵母对螃蟹血液中溶菌酶含量和组织中SOD和MDA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而添加酿酒酵母能够显著提高螃蟹后肠肠道上皮细胞高度(P<0.05).[结论]在长江绒螯蟹饲料中添加表达EGF酿酒酵母能够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促进肠道生长发育,提高螃蟹平均体重和存活率.

    酿酒酵母表皮生长因子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肠道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