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文学(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文学(下半月)
安徽文学(下半月)

潘小平

月刊

1671-0703

ahwxzzs@163.com ahwxbjb@163.com

0551-2655245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宿州路6号国轩大厦1918

安徽文学(下半月)/Journal Anhui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安徽文学为半月刊,26-177为下半月(文教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始与终——读《喧哗与骚动》有感

    孙唯悦
    4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极富盛名,影响了美国一代人,至今仍被广为流传;马尔科姆·考利是这样评价他的——"单纯的天才的因素,富于想象力的品质"。其中,《喧哗与骚动》是威廉·福克纳的经典之作,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南北战争后美国南方贵族家庭的没落与腐坏,可以看到人性中难以忽视的恶劣与黑暗,可以看到濒亡之人脑海中的纷繁与混乱;然而,最重要是,这部作品使人感受到了对纯真的追寻,以及人性的复活。本文将在简单分析人物、创作手法的基础上,阐释阅读时个人的所思所感,叙述个人的独特理解和阅读心得。

    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读后感人物分析

    深化与重塑:林语堂《英译重编传奇小说》的文化翻译

    王阳吴涛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1952年,林语堂将中国古代传奇小说二十种译成英文,以《英译重编传奇小说》为名,在美国结集出版。因东西文化差异,林语堂在英译过程中,主要运用深度翻译和宽泛化翻译策略,对文化因素大胆增删。同时由于时代变迁,他在英文本中亦进行了结构、内容、主题的跨文化重塑。

    林语堂《英译重编传奇小说》文化翻译古典小说

    从《林纾的翻译》看钱钟书翻译观

    王婉贞
    5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展示了自己的翻译观,提出了"化"境说;并将翻译称为"媒""诱",强调了其在异语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还提出"讹"在翻译过程中无法避免。后人对其翻译观的研究层出不穷,笔者认为钱钟书的观点有其局限性,其"化"境说过分强调归化翻译,使翻译失去原语背后的文化色彩,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异语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

    林纾的翻译钱钟书"化"境"媒""诱""讹"

    变革与发展——互联网浪潮下南音艺术发展策略探究

    安虹钢
    52-5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互联网+"产业为落脚点,从"互联网+南音"产业特点和"互联网+"产业模式下南音艺术发展策略两个方面入手,提出了相关策略。笔者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南音不能一味因循守旧,"适应性改革"才是保证南音艺术拥有长久活力的保障。

    南音互联网+发展策略

    契诃夫戏剧《海鸥》的复调特征分析

    刘雅悦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幕喜剧《海鸥》是契诃夫成熟期戏剧创作的起点,因其极富开创性和革命性的戏剧特征引发了历代学者不同的解读与诠释。戏剧《海鸥》在戏剧体裁、戏剧流派和思想意识三个方面皆体现出鲜明的复调特征,而复调特征也促使《海鸥》成了标新立异、突破传统、哲理丰富的经典之作。

    契诃夫《海鸥》复调理论巴赫金

    浅析中国古典文学中蝴蝶的审美类别及其艺术表现

    袁凤英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蝴蝶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种特殊意象,其表现出特有的文学审美特征,而此类审美意义又因其文化内涵展现出民族特色的一面,这与欧美日韩文学作品中的蝴蝶意象有着极大的不同。

    蝴蝶审美意象比较

    边缘与抗争——《两列火车飞驰》的男性气质研究

    李炳权
    6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奥古斯特·威尔逊是美国20世纪最成功的剧作家之一,《两列火车飞驰》是他"匹兹堡系列剧"的第七部。通过细读剧本可以看出,剧中的黑人男性体现着身处边缘却顽强抗争的男性气质。鉴于此,本文拟借用康奈尔的男性气质理论,探讨该剧中主要人物男性气质的建构,以及威尔逊本人对于黑人男性如何建构理想男性气质的态度。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他的态度是:美国黑人男性要意识到自己身处美国社会边缘的现实,吸取黑人民权运动的经验,团结黑人社区与黑人同胞,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利益,形成同白人理性抗争、有勇有谋的理想黑人男性气质。

    奥古斯特·威尔逊《两列火车飞驰》男性气质边缘抗争

    父亲与女儿梦想实现的情与理——《摔跤吧!爸爸》二元解读

    张斓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摔跤吧!爸爸》一上映就赢得了观众的好评。在充满人情味和现实意义的剧情中,该电影将运动竞技、梦想实现与父女亲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家庭教育带来全新的启示。通过对电影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和作用,同时思考父亲如何协调情与理的关系来实现子女的梦想。

    梦想实现个体意识家庭教育情理兼胜

    评《烈日灼人》的真正主角娜迦

    牧阿珍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烈日灼人》是俄罗斯电影的经典作品。影片中小女孩娜迦的角色不仅充满个性魅力,对男主人公科托夫角色的塑造、影片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升华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影片的灵魂人物,也是当之无愧的真正主角。

    《烈日灼人》娜迦米哈尔科夫

    从甲骨卜辞中看殷商政治伦理思想

    黄春
    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占卜之事在商人的生活之中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占卜的过程和结果常会记载在龟甲牛骨之上,甲骨卜辞所记内容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政治卜辞所占比例不少,从这类甲骨卜辞中我们可以得以窥当时殷商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信仰并祭祀上帝,部分卜辞也表现出一定的民本思想和当时女性的政治地位。

    甲骨卜辞殷商中央集权上帝政治活动